如果把漢獻帝劉協換成漢高祖劉邦,漢朝有沒有機會翻盤呢?

提問達人魔力俠


怎麼換?

一個人的性格能力形成,與其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劉邦斬白蛇造反的時候,都已經47歲, 而漢獻帝劉協只活了53歲。

從年齡上講,劉邦人生的前半段,是成長在一個相對自由,而又相對糟糕的環境中。在這個環境裡面,劉邦的生命不會隨時受到威脅,能夠較為掌握自己的一小半命運,可以結交朋友,在比較艱苦的生存環境中養成了樂觀的精神,雖然這種樂觀精神看起來就是小流氓的無所謂。但正是劉邦這種好輕俠,結好友,善用人才的優點,使其最後能夠成功。

而劉協呢?10歲就成為天子,幼年卻顛沛流離,被董卓挾持,後來又被曹操控制,周圍一票隨時可能奪去他性命的人。雖然生活上不愁衣食,但精神上壓力巨大,不得自由。凡一言一行,跟什麼人接觸,都在被人監控之中,他又能如何?

換47歲的劉邦來,面對嚴密的宮禁,跟老婆抱怨兩句的話,可能第二天傳入曹操耳中,都要惹到殺身之禍。宮中之人,都知道他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天子,而宮外的人,都笑曉得從他這裡能獲得的實際利益,幾乎趨於0,而如果投資他的話,不僅投資收不回來,還有極大的可能血本無歸。

劉邦即便再有能力,再有親和力,交際能力再強,也不可能逃出曹操的手掌心。曹操的江山是自己赤手空拳打下來的,跟隨他的人,是奔著共同利益去的,唯有少部分漢室死忠,投機分子是奔著劉協的這面旗幟去的。

整個漢室之中,權威最高的不是天子,而是丞相,天子的權威已經跌倒谷底。換了劉邦,裸裝如何逆風強勢翻盤?人家曹操都出完神裝,並且把你的給包圍起來了。

大家跟著領導,認可他的權威,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能夠給大家帶來切實的利益,其次,是有施展才華的舞臺。工資是別人代開,只是個皮包公司的大漢,明眼人都知道這只是個過度階段,公司只是在借殼上市而已。誰會傻到去堅守這個“殼”?

劉邦的成功,是在於能夠人盡其才,讓追隨他的人充分感受到利益有盼頭,才會能施展,然而換成漢獻帝之後的劉邦,這種本事再厲害,也沒有地方施展啊。因為他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人,也沒有可以依賴為左右手的創業團隊。

雖然秦末和三國都算是亂世,可亂的又不太一樣。秦末的亂世,是牆倒眾人推,群雄並起,大家的家底都是在反秦中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而三國的亂世,是世家大族,地方豪強把持下的軍閥分裂。秦末的諸侯要推翻爆秦,建立自己的天下,漢末的諸侯何嘗不是想結束漢統,再造天下?

現在劉邦是諸侯之一,變成了被天下人視為肥肉的傀儡皇帝,這種差距,簡直就是天淵之別。東漢的信譽早就破產了,只剩下那麼幾個讀書的死忠分子,最後還都被曹操幹掉了,劉邦只要一日頂著漢朝皇帝這個名號,那麼註定他永遠都只會是被利用的對象。


文話史


漢高祖劉邦與漢獻帝劉協面臨的形勢完全不同,而劉邦和劉協二人特點也完全不同。

劉邦之所以可以興起,是因為秦朝因暴政而起,而劉邦大器晚成,堅毅不拔,他善於用人,能聽取好的建議,同時他的對手其實質量並不是很高,所以能統一天下。但他個人文武之才不出眾。

漢獻帝的時代,漢朝已經在各種危機和矛盾總暴發下資源耗盡,名存實亡。獻帝即位時年僅9歲,被一些梟雄人物挾持,始終是一個傀儡皇帝。後來又落入曹操之手。曹操是漢末三國頭號英雄,獻帝要扳倒曹操不可能,就算僥倖殺了曹操,他仍然是孤家寡人。

如果把漢獻帝換成漢高祖,漢朝可以復興嗎?

只能說絕無可能!因為漢末的形勢大亂,分裂比統一反而更得人心。漢高祖其實主要靠用人,而當時只有少數守舊官僚願為皇帝所用,這些守舊官僚實際邊緣化了。


羽書遲


漢獻帝那個時候換了老流氓劉邦漢朝也翻不了盤,時與勢都蕩然無存,漢家的威勢一去不復返了,此時的漢獻帝都被被架空了,只有曹操的大環境,大勢力,曹操是政治強人,偉略過人,並且曹操深知其宮廷偽詐,然後他上演了一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把戲,有誰不服,又有誰敢不服從!曹操把這一場戲真刀真槍的演到了極致,一直抑制著想要稱王稱霸的三國群雄。

如果漢獻帝時代換成了劉邦,他就是再聰慧狡詐,他能比的上狡詐無比的曹操?他身邊有什麼能夠打天下的能人志士?依靠劉備行嗎?劉備嘴上的功夫,眼淚的把戲,恢復漢室,誅滅漢賊,他是站在漢獻帝面前說謊話,其實腳底下摸了油,他比誰都跑的快。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既是劉邦在漢朝末代他也無能為力,甚至混在曹操曹丞相的時代他可能會去充當泗水亭長而已,狗肉伺候,曹婦相隨,好酒及色,足矣。


楊柳青青春之聲


漢獻帝其實並不差,能夠再禪讓之後,過了十多年之後死去的,這個時候當初漢朝的皇帝還能被諡號為漢“獻”帝,實屬不易

獻是一種很好的諡號,獻:博聞多能曰獻;惠而內德曰獻;智哲有聖曰獻;聰明睿智曰獻;文資有成曰獻;敏惠德元曰獻;聖哲有謀曰獻;賢德有成曰獻;智能翼君曰獻;學該古訓曰獻;智質有理曰獻;智質有操曰獻;智質有禮曰獻

看看哪個末代皇帝死後會如此有如此高的評價的,幾乎沒有!

先看看董卓立漢獻帝的時候,是沒得選擇的,如果是劉邦,劉邦也是沒招的,因為這個時候的東漢已經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已經被外戚和宦官掌控了!為了消除宦官,何進被幹死,袁紹引進了董卓,引狼入室,董卓是個極為殘暴的人,因為董卓是個小孩,如果是劉邦的話,有點自己的想法一不小心就直接被幹死了,還敢動董卓嗎?

在後來是郭汜和李榷,根本就不跟你講道理,就是殺人奪權!也是一不小心就被殺死了!

漢獻帝都撐了過來!

在得到曹操的幫助之後,他必須要依賴曹操才可以平定四方。比如袁紹,劉表,呂布,等等,沒有曹操,沒有人可以消滅這些軍閥,而袁紹和劉表是是不承認漢獻帝的!沒有曹操平定四方,就沒有漢獻帝的安樂生活,他必須依靠曹操,漢獻帝非常的明白這一點,他們兩個是互相利用的,曹操給了漢獻帝好的生活,優質的生活,漢獻帝給了曹操政治的大旗!如果是劉邦,他的才能可能還不及曹操呢?他也是無法做到幹掉曹操之後平定袁紹和劉表,烏桓,以及後來的孫權劉備等割據政權!

對於漢獻帝來說,曹操無可替代,對於曹操來說,漢獻帝就是曹操的政治大旗,他才有了正義性!否則他很有可能就被袁紹打敗了!


鵬程日誌



如果換上劉邦象他不安分,又會耍陰謀毒辣之人,早讓曹操換掉再立新君,然後找人讓他無聲無隙地離開人世,再哪種架空的情況下,換誰也不可能有翻盤的機會。


七星印月


換誰都無濟於事,任何一位再高明再聰明的一位皇帝也拯救不了東漢王朝最終滅亡的命運。

尋根求源責任不是漢獻帝劉協,而是漢章帝劉怛的身上,漢章帝太過於放縱外戚,這才導致漢和帝時期的外戚專權。再加上對宦官的寵信,他們相互之間派系的鬥爭,或者是權利之間的利意相互的利用,這才是東漢王朝最終導致走向滅亡的根本性原因,小孩兒沒娘,說起來話長,真可偎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其皇帝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實際上巳經失去了本質上的實質價值意義所在,真正的權力、利,掌握在外戚或者宦官手裡,他、她們打著皇帝的旗號在發號施令,問題可想而知。



人間正道陳德立


一點機會都沒有,先不說此一時彼一時也。

他估計還不如玄德那倆下子!

而且曹孟德智商情商可不是項羽能比,此人完全具備開國之君的各方面條件。如果把漢獻帝換成是劉邦,我感覺他會比漢獻帝死的更早,因為曹操不會允許一個對他有威脅的會在自己身旁,殺了他在立他兒子就是了……

這種已經成了擺設的皇帝,你換誰他也一樣樣的,只能徒增殺戮!

畢竟曹操的領土都是自己一座座打下來的。不論軍中朝中已經全是他的人了,你就是換了誰也是然並卵的事……


回眸五千年


不會,兩漢滅亡有個很特殊的特點,就是“極盛而亡”,滅亡時國家其實不弱,各方諸侯也都很強大,落入任何一方諸侯手中的皇帝都沒太大可能脫離掌控的,諸侯也不可能縱容這種情況出現。

其實現在很多不瞭解歷史的人,認為漢獻帝是個無能的人,丟了江山,才諡號為“獻”,其實壓根就不是那麼回事。。。。。。。

“獻”在諡法裡是屬於上諡法裡的,屬於褒義詞

“博聞多能曰獻;惠而內德曰獻;智哲有聖曰獻;聰明睿智曰獻;文資有成曰獻;敏惠德元曰獻;聖哲有謀曰獻;賢德有成曰獻;智能翼君曰獻;學該古訓曰獻;智質有理曰獻;智質有操曰獻;智質有禮曰獻”

也就是說後世對漢獻帝評價是很高的,對於他的個人能力給予了非常高的肯定。

而且漢獻帝的一生也確實稱得上傳奇,尤其是“獻帝東歸”那一段裡漢獻帝的表現,絕對說的上有勇有謀。

說實在的,劉邦強在用人,但真說能力,個人認為還不如漢獻帝呢,東漢末年到了漢獻帝時期已經無法挽回了,換劉邦也改變不了什麼。


依與夢


可能還是比較難,再有能耐的皇帝也應有些實力,如果劉邦9歲就跟劉協一樣“被挾”,那其後果也好不到哪裡去!

當然事無絕對,劉邦懂得用人,如果用對了人,也許有扭轉乾坤的機會,但以曹操的謀略,自然也遠勝於劉邦。

其實人的才能再好,也必須手裡有“牌”,否則也是處處受制於人!


知足常樂6144539457


沒有!因為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