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調整壓力加大,特別是中小盤,當下適不適合減倉?

在清明節前4月2日提示中小票見頂,今天4月23日了,回顧一下中小板K線圖,再看看手中的中小票怎樣了?

清明節前在圈中提示“股票換鈔票”,已經過去20天了,現在來找理由?不僅是晚了,也無法洞察到真正的理由。能夠洞察到真正的理由者,早就發現問題了。在這20天的時間裡,多數人扎堆在一味唱多的股評群裡,熱火朝天的喊漲,期望是美好的,但資本市場是一絲不苟的,不是臆想、大喊、信心以及對誰的嘲諷所能有一絲一毫作用,如果說有作用,作用將是更加的害了臆想的股民。

A股調整壓力加大,特別是中小盤,當下適不適合減倉?

上圖為中小板指數120分鐘週期【陰陽易變】指標圖,綠箭頭下方圈內綠柱為“綠竹”賣出信號,出現時間為4月3日,另外在

3月29日指示大盤將衝擊3200點位,但同時提示注意中小票做頂,甚至【中小盤實幹績優成長股】都將做頂,在4月2日明確指出中小票做頂,現在回顧看看回調多少了?

清明節後上證50持續走高,這在3月份就多次反覆的在圈中解讀分享了這波上漲的邏輯,是為了科創板打新而進行的大資金調倉換股、乾坤大挪移,資金必定是要從深證流入到上證的,特別是會流入穩定的大盤權重股,而流出資金最多的將是績差中小票。

大盤如同大船掉頭慢,原本很好識破的事情,卻鼠目寸光盯著眼前這幾分鐘,當醒悟之時已被深埋而無法自拔。看看是不是每次反彈的希望,都是一根陰線而打得更深?

市場多空分歧大的原因很簡單,老股民抄底賺了錢就出局看空,新股民剛入股市並未賺到錢,都是高位震盪區入場的,急切的希望賺到錢,並以絕對的網絡人數優勢扎堆在一批唱多的股評家群裡,越是同聲齊唱,越是被洗腦迷失方向。在股市中,股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臆想!

中小票後市還有反彈,但不是現在,以【陰陽易變】指標指示,需等待“時易”與“日易”的金叉點,關注


中小票不是減倉的問題,而是清倉的問題,具體個股具體對待,【中小盤實幹績優成長股】在後市反彈點位可以抄底,還有大幅上漲空間,而績差無發展及減持的中小票,在科創板試點退市制度後將一文不值(這還有段時間),反彈補倉將無法回本,越補越深套。結合基本面、技術面、政策面、消息面判斷這類個股。

另外,不要找股指期貨鬆綁作為理由,滬深300與上證50的股指期貨早就鬆綁了,這次是中證500中小票的股指期貨鬆綁。凡是找股指期貨為自己“架梯子”者都是不炒股不炒期貨者。

上證50雖然4月22日大跌2點多,但不是轉折性調整,而是“過滿溢出”,意思為大資本持續買入而持倉過滿,無法動彈,也提升了自身風險,而採取的主動賣出減倉行為。這些日老狼多次反覆強調的買入資金匱乏就是此意。

上證50大部分資金不會流出,將駐紮等待科創板開盤。因此下跌幅度將有限,後市會形成箱體震盪的右向橫盤走勢。

A股調整壓力加大,特別是中小盤,當下適不適合減倉?

挑選其中活躍個股做短線差價,短線高手有沒有炒股水平,就看震盪區的獲利。心態好的老股民可以不做震盪區,等待科創板打新獲利。科創板如果通過註冊的上市公司多,加上高門檻阻擋住了大多數小資金散戶的參與,或許中籤幾率很高。

如果說現在才減倉的話,理性的講,已經完了,合理的減倉點應該在三月份的平臺內做,然後保持3-5成的倉位做差價。雖然可能會錯過中間的不少機會,但也規避了潛在的風險,我們的操作不能以一次兩次的成功為標準,不能因為這次減倉後上漲,少賺了而質疑之前的減倉規則不合理。因為,股市投資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比的是誰跑的遠,而不是誰跑的快,要跑的遠,穩定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前面倉位沒有降下來,現在自然還是要減倉,亡羊補牢,不見的一定晚,最少還有羊在,不再繼續丟就行。

A股調整壓力加大,特別是中小盤,當下適不適合減倉?

現在形勢很明顯,再來看主板的日線圖,量價背離,次級別結構背馳,次級別的二賣大概率已經產生,也就是說,現在主板大概率面臨日線級別的調整,如果當前的回調把3153點有效跌破,就會去考驗3000點的中樞。特別是次級別二賣的產生,且不說之後怎麼走,二賣都出來了,這就是風險的標誌,減倉無可厚非。

A股調整壓力加大,特別是中小盤,當下適不適合減倉?

再來看中小板走勢,與主板走勢差不多,但沒有主板走的強,最少第一次回調就回到了前面中樞裡。當前情況是,前面日線量價背離,日線次級別結構背馳成立,現在是次級別的調整過程中,同樣,次級別的二賣已經產生,是風險來臨的信號。中小板的分析比日線簡單,如果在前面中樞裡能支撐住,這裡就是機會,日線還會繼續向上延伸,如果支撐不住,就會產生大幅的回調。因此,這個位置的風險大於機會,減倉沒有問題。但要注意調整後的回補機會。

結論:主板和中小板日線都處於量價背離區,次級別都出現的結構背馳,次級別二賣都已經走出,因此,這裡減倉是合理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回調就是機會,這是現在市場中的名牌,所以,在減倉後要注意找機會回補,要不然會後悔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稍後結合消息具體分析,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