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式”陪娃寫作業已快瘋?搞清楚這三點,家長現在知道還不晚

現在開學了,晚上輔導孩子寫功課也成了每個家庭難題。爸爸替補,媽媽當衝鋒隊員,一晚上陪孩子寫個作業成了一場戰爭。

前不久公佈的《2018十大輔導孩子寫作業-後遺症》中指出:輔導作業引起的勞累過度、夫妻吵架、親子關係緊張的問題非常普遍。

“咆哮式”陪娃寫作業已快瘋?搞清楚這三點,家長現在知道還不晚

昨天去朋友家串門,有幸目睹她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場景,讓我這個還沒開始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老母親不寒而慄,希望這種劫難來的更晚一些。

孩子在寫算術題,但總是發呆不提筆,就聽見老母親在吶喊:

你自己看!你自己看!作業本上一共一共有幾隻小動物?

孩子抬頭看了一眼媽媽,低下頭看著作業本不說話。

老母親身子抖了幾下,估計在努力平息怒火,隨後壓低了聲音:

我們來一起數一數!

1、2、3、4、5……

一共幾個?

6個!

再數一遍!

1、2、3、4、5……

反覆了四遍,孩子都說是6個。

你明明數到了5,哪裡來的6個?

這裡還有一個……

孩子怯生生指了指作業本右下角的一個動物圖標。

老母親終於忍不住了:

這根本就不是一道題,雖然都在作業本上,但不能算進去!數了幾遍了?你怎麼這麼笨!

“咆哮式”陪娃寫作業已快瘋?搞清楚這三點,家長現在知道還不晚

我在旁邊都有些坐不住了,這陪孩子寫作業還是真考驗耐性,但陪寫作業不是這樣陪。不需要家長指手畫腳,更不是需要怒吼,除了鍛鍊自己的肺活量,對輔導孩子來說,真的用處不大。“咆哮式”陪娃寫作業已快瘋?搞清楚這三點,陪伴更高效。

讓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是為了什麼?

現在孩子的作業普遍比較多,確實需要家長在旁邊的輔導,但並不是讓家長給孩子寫作業。所以,一定要明白陪孩子寫作業的目地,不是為了儘快完成作業,而是幫孩子養成寫作業的好習慣。

就像朋友這樣的咆哮式陪伴,對孩子的成績得不到幫助不說,對身體也不好,血壓蹭蹭上。生活中也經常有陪孩子寫作業住院的案例發生,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掌握陪孩子寫作業的方法。

“咆哮式”陪娃寫作業已快瘋?搞清楚這三點,家長現在知道還不晚

陪孩子寫作業搞清楚三點,陪伴更高效!

就像紅極一時的“最牛中學校長”劉長銘所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

1、陪孩子寫作業不只是陪著

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單純的陪著,也不是簡單的看著。有些家長會說了,陪著不行看著不行,那要做什麼?

陪孩子寫作業是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情緒變化,孩子表現的特別乏味或者是無精打采的時候,可以讓他先休息一下,因為連續寫幾個小時作業孩子的腦力和精力都跟不上,效果肯定也不好。

孩子年齡小,專注力會比成人較弱一些,時間管理也不如成人做得更好,所以有家長的陪伴是為了讓孩子寫作業時更專注、更高效。

2、給孩子提供思路而不是答案

現在有些小學的題目,家長也答不上來。一期《考不好沒關係》把爸爸和孩子身份互換,21位爸爸沒有一個滿分,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相差50分。可見,家長也需要及時更新知識庫,不讓孩子遇到難題問你,解答不出來就尷尬了。

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孩子遇到難解答的題,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解題思路,但不能直接說出答案。這樣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遇到不懂的就會直接問,方便又快捷,但這對孩子來說,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並不會得到提高。比如上文中的老母親做的就很好,只是情緒過於飽滿,會讓孩子產生膽怯心理,本來會也不會做了。

“咆哮式”陪娃寫作業已快瘋?搞清楚這三點,家長現在知道還不晚

3、給孩子的專注力掃清障礙

家長在一旁陪寫作業不要邊玩手機邊看,這樣孩子也沒辦法靜下心來;有的家長甚至嗑瓜子陪孩子寫作業,咔咔咔的聲音,孩子怎麼能不被幹擾?

書桌上雜亂無章,或堆放很多玩具,會讓孩子寫作業時的專注力受到干擾。

所以,在孩子寫作業之前,先清理好書桌,營造一個相對乾淨舒適的環境。這樣孩子寫作業才會更專注,而不容易被外界干擾或分神。

陪孩子寫作業,不是簡單的坐著、陪著,更不是咆哮式的發洩自己的情緒。充分尊重孩子的節奏,瞭解他的情緒變化,給孩子寫作業遇到的難題提供有效幫助,陪寫作業才有價值,孩子也不會覺得寫作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