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照顧殘疾鄰居14年 我市鄧執好家庭候選廣東“最美家庭”

鄧執好和孔文英都是麻涌鎮的普通家庭婦女。對於因脊椎受損無法行走的孔文英來說,遇到鄧執好做鄰居是她一生中最幸運的事之一。

雖然僅僅是鄰居,可鄧執好卻從兩家人成為鄰居開始就一直義務照顧孔文英和她的女兒,甚至後來搬家時主動提出繼續和文英做鄰居,繼續照顧她。

孔文英常對人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勝似親人。”鄧執好家庭也因為和睦鄰里被評為2018年度東莞市“最美家庭”,前不久又入選2019年廣東十大“最美家庭”候選名單。

义务照顾残疾邻居14年 我市邓执好家庭候选广东“最美家庭”

在最艱難時伸出援手

孔文英患有小兒麻痺症,快40歲時才結婚生子。婚後,她和丈夫在大哥的幫助下住進了一家水運公司的工廠宿舍,對門就是鄧執好一家。那時孔文英還能走路,也能夠自食其力,手工活甚至比一般人都出色,所以她並未想到日後自己會如此需要鄧執好。

孔文英的丈夫常年在外做雜工,一年都回不了幾次家。看到孔文英一個人帶孩子,自來熟的鄧執好便常常去串門,幫她帶帶孩子或是順手做些家務活,年齡相近且性格相投的兩個人很快成了好朋友。2008年,孔文英因為一場意外摔傷導致脊椎受損。醫生說她以後再也不能站起來,這一輩子都要在輪椅上度過了。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孩子才兩歲多,自己卻躺在床上什麼都做不了,原本性格開朗的孔文英那段時間幾乎整日愁雲滿面。

幫助孔文英走過那段難熬歲月的,正是鄰居鄧執好。她開始更頻繁地來串門,一邊很自然地做起家務,做飯打掃甚至給孩子換尿布洗尿布,一邊告訴文英:“你哭也是過,笑也是過,反正都要面對的。”孔文英記住了這句話,在鄧執好的影響和幫助下逐漸振作起來。

“如果沒有她,我都不知道自己和女兒該怎麼生活下去。”孔文英說,因為住對門,每次有需要時只要在家裡喊一聲,鄧執好總能及時出現在門口,小到掃地取東西,大到送孩子去醫院,需要她幫忙時從來都是二話不說。而鄧執好也不知不覺養成了每天去孔文英家“打卡”的習慣。

孔文英的女兒兩歲三個月時,有一天夜裡高燒不退,丈夫卻身在外地,她獨自看著體溫計上顯示著41度,想著自己這些年得小兒麻痺症的經歷,生怕女兒步自己的後塵,擔心得全身發抖。這時她想到了鄧執好,於是半夜三點,人們睡得最香最甜的時候,鄧執好的電話響了。鄧執好家裡只有一部自行車,她用揹帶把孔文英的女兒背在身後,以最快的速度騎到醫院,掛號、看診、交費、拿藥……忙了大半夜。天亮了,文英的女兒活蹦亂跳地回到家,孔文英抱著女兒和鄧執好又笑又哭。

义务照顾残疾邻居14年 我市邓执好家庭候选广东“最美家庭”

一起搬家繼續做鄰居

總是接受鄧執好的幫助,孔文英起初覺得很不好意思。而面對孔文英的感謝,鄧執好則會說:“左鄰右里,唔使客氣。”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鄧執好始終如一地照顧孔文英,並將她的女兒當自己的女兒一樣對待。街坊四鄰也對鄧執好的舉動讚不絕口,但在鄧執好看來,孔文英也一直在幫助她:“阿孔(文英)給我最好的幫助就是心理支撐。”

孔文英雖然從小因為小兒麻痺症吃了不少苦,但父母從未將她當做不正常的孩子看待,並教導四個哥哥愛護妹妹,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從小養成了樂觀堅強的性格,大多數時候都是笑呵呵的,很容易感染身邊的人。而鄧執好從小父母就離世,也並無兄弟姐妹,有些姐妹們才能理解的苦衷,鄧執好就喜歡跟孔文英傾訴。“遇到不開心的,跟她說說話,就覺得什麼都過去了。”鄧執好笑著說道。

2011年,鄧執好和孔文英一直生活居住的工廠宿舍被評定為危樓,不能再居住了,兩家人也不能再做鄰居了。孔文英心裡很難過,她捨不得鄧執好,鄧執好也捨不得這個能一起說心裡話的姐姐,最關鍵的是擔心以後沒人照顧她。有一天,鄧執好突然和孔文英說:“我們一起搬家吧,我們繼續做鄰居!”孔文英驚喜不已,當然立即同意。於是鄧執好開始每天四處奔波,找房、比價,終於在麻四村找到了鄰近的兩間出租房,兩家人可以繼續做鄰居了。

麻四村的人常常能看到,鄧執好推著孔文英,兩個人一起散步,一起去市場買菜,一起參加社區活動,遇到輪椅上不去的地方,鄧執好會把孔文英背上去。“我們不是親姐妹,但是比親姐妹還要親呢。”孔文英說道,兩人默契地笑起來。

學著養父母的樣子幫助別人

時至今日,鄧執好已經照顧了孔文英14年。有人問她為什麼要幫助孔文英,鄧執好聽到反而覺得奇怪,“沒有為什麼啊,幫助別人還需要理由嗎?”對她來說,你幫我,我幫你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所以當社區婦聯找到她,希望把她的事蹟推薦到市婦聯時,她很詫異:“這沒什麼好宣揚的呀,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

孔文英解釋道,鄧執好原本就是很熱心的人,經常幫助街坊四鄰,有阿婆阿姨喊她幫忙,她都是很爽快就答應了,從來不會找理由推脫。聽了孔文英的話,鄧執好想了一小會,像忽然想起什麼似的,眼睛看向遠處,輕輕地說:“我大概是受養父養母的影響吧。”鄧執好6歲的時候父母就沒了,是養父養母將她撫養長大的。“他們倆都很好,對我像親生孩子一樣,對待街坊鄰居也很好,我只是照著他們的樣子做。”鄧執好說道。

在鄧執好照著養父養母的樣子幫助他人時,她的兩個兒子也不知不覺被母親影響。孔文英說,三個孩子從小就十分要好,兩個小哥哥一直把她女兒當妹妹照顧,帶她一起玩,給她輔導功課,“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家人呢”。

如今,孔文英的女兒已經上六年級,丈夫也找到一份門衛的工作,艱難的日子有了起色。談及鄧執好這麼多年來的幫助,她打心眼裡覺得感激,除此之外她和鄧執好都希望以後不管住哪都能永遠做鄰居。

全媒體記者 朱珍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