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有什麼功效?

淡如九月



旋覆花,別稱很多,又叫小黃花、六月菊、金錢菊、金盞花、金佛花、夏菊等等,為菊科植物旋覆花、線葉旋覆花或大花旋覆花等的頭狀花序。每年夏、秋季節花序即將開放時採摘,除去雜質,陰乾或曬乾即可,生用或蜜炙用。旋覆花原產於我國,朝鮮、日本等地也有分佈。旋覆花性喜陽光,根系發達,抗病蟲,耐寒,耐旱,耐貧瘠,全國大部分皆產,以河南、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及東北等地量大。

旋覆花黃花,黃蕊,花型小巧可愛,一直以來就是十分常見的盆栽綠化花卉,《詩經-爾雅》中稱之為盜庚、蕧。作為中藥其歷史也十分悠久,最早見於我國現存的第一部中藥典籍《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書中說旋覆花“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其後歷代醫家皆對其藥性又較為詳細的論述。如《名醫別錄》中言道:旋覆花“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心脅痰水,膀胱留飲,風水溼痺,皮間死肉,目中眵篾,利大腸,通血脈,益色澤。”《藥性論》中說:旋覆花“主肋脅氣,下寒熱水腫,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開胃,止嘔逆不下食。”

旋覆花,味:鹹;性:溫。

歸經:入肺、肝、胃經。

功能:消痰,下氣,軟堅,行水。

主治:胸中痰結,脅下脹滿,咳喘,呃逆,唾如膠漆,心下痞滿,大腹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包煎或濾去毛(因旋覆花絨毛較多,容易刺激咽喉),或入丸、散劑;外用:水煎洗,或研末撒患處,或研末調敷。

禁忌:素體虛弱者不宜,洩瀉者不宜。

《本草衍義補遺》:病人涉虛者不宜多服,利大腸,戒之。

《本經逢原》:陰虛勞咳,風熱燥咳,不可誤用。

旋覆花的根、葉也可入藥,可用於外傷、疔瘡腫毒,內服則有平喘鎮咳之效。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旋覆花中主要含有旋覆花素、槲皮素、異槲皮素、生物鹼、咖啡酸、綠原酸、菊糖劑蒲公英甾醇等多種甾醇。

旋覆花中所含的綠原酸與咖啡酸有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在人體內能被蛋白滅活;還可增加胃酸及膽汁的分泌,並使脈搏變慢;綠原酸還能促進腸道的蠕動。旋覆花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對於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性哮喘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有平喘、鎮咳的功效。旋覆花所含的天人菊內酯有抗癌的作用,現代研究還發現旋覆花對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

旋覆花味鹹以軟堅,辛溫以散結,升而能降(諸花皆升,旋覆獨降),適用於痰涎壅盛,咳嗽痰多,胸膈滿悶、嘔吐呃逆、小便不利,水腫等症。可與代赭石、香附、桑白皮、桔梗等藥配伍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