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你難以割捨那落後的家鄉?

前不久回了趟老家,父母自然是很高興我的回來的,卻不會表現出來,母親反倒說那麼遠回來做什麼,要花路費的。我提前打電話說了回來的時間,等我到家時飯快作好了,燉了兩隻公雞。父母在家是不怎麼吃肉的,看到父母很削瘦的臉,我很難受。好在村頭也有賣肉的,在家的幾天,我便買些肉回來,只是我走後,父母是不會去買的。

是什麼讓你難以割捨那落後的家鄉?

到家的第二天就下起了南方少見的大雪,讓我又更貼切的感受了家鄉的味道。站在房頂上,周圍的房頂上都是雪,四處是光著樹枝的大槐樹,枝椏上也積滿了雪,在較高的樹枝上,可見幾個黑團,那是喜鵲的窩,不時見到幾隻喜鵲飛來飛去覓食,嘎嘎地叫著。遠遠的也能看見幾間老瓦房,屋簷高高的翹著,還留下些兒時老村莊的跡象。雪時停時下,有時太陽也出來,雪便化掉一部分,讓道路變得很泥濘,這讓我很不舒服,村裡離街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這樣的天氣,泥濘的土路,不能到出去走動走動,如此的單調的天覆一天讓我突回家鄉的歡愉很快消散了,時時想著天晴路好後就走。

我也時時在想,為什麼總覺得家鄉是溫暖的,回去後卻又不能忍受的她的落後,單調。也許正是家鄉的落後封閉也使我從幼時便想著要走出去,父母也時常教導著我不能年復一年的,一代一代的生活在這個小村莊裡,要想辦法走出去,那時唯一的辦法便是讀書。從小學上完,在上學的路上我便是孤單的了,周圍多少個村莊,能考上初中的學生也是廖廖無幾的。而現在,那些幼時一塊上學後來早已為人父母的當年的同齡人,也通過外出打工的途徑走出了村莊,村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這樣的毫無生機的村莊,是什麼樣的理由竟讓我割捨不斷呢?

是父母,是父母還仍生活著這裡。父母生活在那裡總讓我覺得還有一個根,還有一個可以思念,可以慰藉自我的理由。可是若是讓父母也生活在身邊呢,我還會不會對那個地方有一絲的留戀嗎?我想還會的,因為那是我度過童年時光的地方,那是我成長的地方。幼年時期所在的環境對人一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童年在哪裡度過,那時便是故鄉,其實我的祖籍並不是那個村子,我對她的情結也許是因為她見證了我成長的過程。

是什麼讓你難以割捨那落後的家鄉?

每年我回去後走的時候都是母親送我,每次都是偷偷的流淚。這次我走時依然是母親送我,把花生米,芝麻油等家裡自己做的土物產包好,連同我的行李箱捆在自行車上,一路推著到街上坐小公汽到縣城,再轉長途客車。從家裡到街上這段幾里長的土路,這我看來竟是這樣的短,一路上總想和母親多說說話。也許到分別的時候才更顯親情,總覺得沒說上什麼話便到了街上的停車點,我提著行李上了車,車上很很多,我只從人縫中看到車窗外母親仍站著,人一擠,便看不到了。也許母親回去時一路又要流眼淚了。

坐在離鄉的長途車上,才真切地感覺到離別的親情牽掛,我在老家的幾天內竟不如我此時離鄉路上更體會到對父母的想念。其實每將回老家,真正亂我思緒的都不是回家的那幾天,而是我離鄉後回到我現在家的這幾天。心中總有一種隱痛,夜深人靜時總是讓淚水模糊我的雙眼。父母也是一樣,記得母親有次說,總是在我走後的幾天裡心神不定,原本習慣了兒女不在身邊的日子,兒子回來了,便是很高興,可熱鬧了幾天,便又回到了以往的單調日子裡。

是什麼讓你難以割捨那落後的家鄉?

父母給我們的太多了,我們回報給父母的太少了,正如一首歌裡唱道:“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作為兒女,是該多陪陪父母,多體味親情了。冬天來了,過年就近了,過年,你準備回家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