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不做董事長,阿里巴巴又會怎樣?會不會重蹈聯想覆轍?


二者在傳承製度和組織架構上有相同地方。本質上都是類似於律師樓的合夥人制度,所謂“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以一群有共同想法的人為核心。傳承製度也很像:有一個備選人梯隊,每個人都給施展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能力建立威信,然後自然而然的冒出來。馬雲的接班人張勇比馬雲心思細密,在智能手機大潮來臨時力主all in智能手機,說明此人有遠見有想法,天貓做的不錯,在內部張勇的團隊綜合評分排第一。從這一段時間表現來看,猛攻美團,投入芯片研發,也很有魄力。

而聯想的楊元慶也並非豬隊友,當年柳傳志病倒美國巨頭大兵壓境,28歲的楊元慶掛帥擊退了多國聯軍。不能單純以“搞不搞技術”來劃分,術業有專攻,聯想的渠道控制,成本控制也不是容易事。在國外惠普,戴爾也和搞芯片的因特爾並存。目前,聯想,華為,小米火藥味漸濃,相信聯想不是那麼容易就掛掉的,如果真的是酒囊飯袋也活不到現在。


量子賽道


當然不會,馬雲不做董事長,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依然會發展得很好,絕對不可能重蹈聯想的覆轍,何況早在2013年馬老師就已經辭去阿里巴巴CEO職位,不參與阿里巴巴日常管理了,如今五年過去了,發展也一直很好。因此明年馬老師正式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職位,阿里巴巴的發展也不會有問題。

馬雲不是柳傳志

馬老師不是柳傳志,在企業戰略、接班人的選擇上,馬老師要比柳傳志要高明得多,雖然柳傳志江湖地位高,但是比起馬老師,現在很顯然已經不是能夠在同一個級別上相提並論的企業家了,馬雲很顯然已經是世界級的企業家。

馬雲目前的級別,與華為的任正非老爺子都是世界級的企業家,柳傳志很顯然現在已經不能跟馬老師相比了。

關於聯想長期的發展,柳傳志在短期戰略上的選擇當然是正確的,但長遠來比起馬雲立足於阿里巴巴志在做一個102年的百年企業來說,長遠戰略上柳傳志做錯了三件事。

  • 第一件事情,在技工貿、貿工技選擇了貿工技;

  • 第二件事情,在做大、做強兩者間選擇了做大而不是做強;
  • 第三件事情,在選擇接班人上,放棄了孫宏斌、郭為兩個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而選擇了更加聽話但是卻是更加庸碌無為的楊元慶。

也正是這三件事情,導致了聯想發展成如今這個樣子。

張勇、井賢棟不是楊元慶

不管是張勇你、還是井賢棟,都不是楊元慶之流可以與之相比的。這是大企業家之格局,即使同樣是職業經理人,張勇、井賢棟是有很強的主人翁意識的,並且兩者的戰略眼光不是楊元慶能比的。

楊元慶任上,就做了兩件事情,一個是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以及X86服務器業務,另一個是從谷歌手中把已經把專利收入囊中以後,已經沒有太大戰略價值的摩托羅拉品牌。當然短期來看是有商業價值的,但是卻沒有太大的戰略價值。

反過來看張勇、井賢棟,張勇為阿里巴巴打造了天貓平臺並且一手炮製了天貓雙十一購物節,主導了對餓了麼的戰略級別收購,主導了對Lazada的戰略收購,佈局東南亞市場,阿里巴巴的市值在張勇手裡翻了兩番,利潤更是翻了幾番,現金儲備增加了上百億美金。而井賢棟成功的讓支付寶出海,螞蟻金服估值來到了千億美金級別,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獨角獸科技公司。螞蟻金服的資金管理體量來到了2.2萬億,其中餘額寶的體量就達到了1.5萬億,借唄從0開始,累計信貸發放總額達到3000億,支付寶的註冊用戶從4.3億到了8.7億,並且對哈羅單車、ofo等平臺完成了戰略投資。

因此柳傳志不如馬雲,楊元慶不如張勇、井賢棟,而且張勇、井賢棟已經經過幾年的證明,能夠獨自帶領企業高速成長,實在不行找不出理由阿里會走聯想的老路。


EmacserVimer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2df1bb0b5de40705e476936a123e7797\

聖軒老彭


馬雲是為自己工作,張勇是為馬雲工作!性質完全兩樣!如果張勇能把阿里再發展50個!那證明張勇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如阿里還是阿里的話,證明張勇是來騙錢騙吃的人!後面大家都能看到阿里的勝敗!如真的阿里在全國發展100阿里巴巴的話,中國的互聯網真的可以講是天下第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