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大概會花多少錢買書,主要買哪方面的書?

詹帆妃


自從小時候與書結下不解之緣,買書就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個常項。

(一)“買書”成為常務事

至於我買書的頻率、每年花多少錢買多少部書,多年來不是很穩定,上上下下變化著,大致隨著個人經濟狀況、生活節奏、穩定讀書持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回顧以往:我每年買書最少不低於十部(以近年物價算,一年共計300元左右);通常年份裡,一年購書三、四十部(大約千元);在買書最多的個別年份,我一年要購買約六、七十部。

今後,隨著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閒暇時間的增加,我可能還會多購書。我遠離菸酒,不熱衷於飯局,尚未加入驢友行列,做宅男的時候還不少,所以,花點錢用在買書,值!

(二)我書屋裡的“各類朋友”

我買書門類以歷史類居多,同時,因為讀書興趣較雜,也大量買了其他門類的書。

以最近一次購書為例,這次,我買的書是:

1.《正面戰場——遠征印緬抗戰》(中國文史出版社);

2.《四世同堂》(封面貼有“104章足本首度問世”字樣);

3.豐子愷《緣緣堂隨筆》;



4.林語堂《京華煙雲》(張振玉譯);

5.伊迪絲· 漢密爾頓《希臘羅馬神話》。

這幾部書涉及中國近現代歷史、中國現代文學、西方古代文學,都是我一直想要的書,算是一次圓了多年的好幾個購書夢,不亦樂乎!

總起來看,我的藏書涉及:歷史—文博—地理(最多),語言文學,教育,思想,音樂美術,英語,其他“雜類”。閒暇時,抽取自己藏書中的一本讀一讀,宛如和一位良師益友的聚會,那一刻溫馨極了。

買書、讀書,給自己“心靈充電”,給斗室“文化充值”,樂在其中!這條路,我將繼續走下去。


曉帆輕舟


本人畢業三年,購書已經超過10年,在大學開始網上買書,現在大部分的書都在網上購買,對於買書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經驗。當然,我也會用電子閱讀,對於只要求純粹信息,材料方面的,我更傾向於電子閱讀。

幾個常用的買書網站噹噹,亞馬遜,京東都會看,也會用到有路網和孔夫子舊書網及二手書店。我現在買書比較精,沒有促銷不會去買。就這兩年工作後的買書情況看,穩定在一個月15本,一年200本左右的花銷。算下來一個月300元,一年不到4000元。

在讀書的前期,是什麼樣的書都會讀的,上到哲學古籍,下到玄幻勵志都會涉獵一下,文史哲經管政法都在其中,一個人的閱讀特性完全是自我的,好書壞書都要了解一番,你才能知道那些書是好的,我更加註重是培養眼光和涉獵的範圍。眼光是要讓你懂的抓住閱讀的重點,範圍是要讓你看問題角度多一點。

在讀書的後期,閱讀量有了一個積累,閱讀的效率也提高了。大概1天1本也是可能的。這個時候選擇精讀是有必要的了,畢竟你的生命有限,不可能無止境的去求量的突破。而且工作也不是文史專業的,也沒有必要在這個領域去咬文嚼字般的閱讀。所以,會把閱讀的範圍和數量控制下來,開始有計劃的整理書籍。

現在我會按照不同領域,把書籍分散排放,放到家裡不同的位置上,形成專題閱讀。同時,把無法吸收的書籍和明顯的爛書擱置起來,使整個閱讀環境有所流動。根據自己的成長,有效的分配自己的閱讀方向。

我並不贊成那種一定要把二十四史讀完的閱讀形式,對於非專業人士,實際上收效甚微,無助於提升歷史智慧。我們談大師必談國學大師,實際上大師的領域有很多,一個普通人對待古籍也許在研究水平比不上民國以前的人,但至少在知識面的廣度上是更勝從前了。所以,讀書重在成就自己,不可貪量。





不可語水


其實對很多讀書人來說,買書和讀書是最日常的生活了。就如同博爾赫斯的那句名言,讓別人去炫耀寫過的書好了,我要為自己讀過的書而自詡。買書也是如此,我的朋友圈裡,大部分都是出版圈的朋友和讀書人,幾乎每天都在分享自己的書單。每天泡在豆瓣上,我關注的出版界的朋友,一旦發現有感興趣的新書出版,馬上忍不住手癢下單了。

每年會花多少錢買書?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我有個朋友養成的習慣很好,他有個筆記本,每天都會統計自己買到的新書和費用,長此以往,筆記本就變成了購書單,每到年底,仔細統計一下,一切都很清晰明瞭了。但是我沒養成這樣的習慣,與其說沒有,倒不如干脆直說,其實不想留下“罪證”,因為知道自己隔三岔五都會買書,統計下來就覺得開銷很大有負擔。

雖然沒有統計花費,但是我一直都在豆瓣上建立了一個購書豆列,從每年1月份到12月份總共買了什麼書一目瞭然。根據豆列顯示,我這兩年買書還算理性,基本維持在六百種左右,再往前比較瘋狂的時候,每年購書都是一千種左右。算下來,每年買書總要有三四萬的開銷。我這種還算是比較少的,我認識很多書友,其實每年買書都是兩三千種,而且是古籍。

這個是很重要的地方,我買書大都側重人文社科類圖書,翻譯書居多,外國文學,思想類圖書居多,出版社也集中在三聯、商務、譯林、譯文、廣西師大等這些出版社。坦白說,這些書的價格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因為要知道如果你買的書是古籍,那這個價格又不一樣了,都是要成倍翻。古籍是最燒錢的書,一個原因是古籍大部分要成套的買,很少是單冊,另外一個估計本身的成本就比較高,所以價格也相對比較高。一套書二三百是正常的價格,我有個好朋友家早年買書側重西學,現在總是收古籍,家中藏書將近兩萬,其中古籍佔了一個大書房,外國文學佔了一個小書房,粗略估算,他一年購買估計的開銷下來也的七八萬吧。對了,這還不包括他經常從孔夫子網上購買的稀缺版本的圖書,要知道一本週作人的小說集初版的,拍下來要三四千,他收場了很多這樣的版本,這個開銷又是很大一筆。

買這麼多書,經常被人追問,這麼多書你都讀完了嗎?坦白說,怎麼可能讀完,我每年讀完的書最多也就一百本左右,還有很多需要重讀的經典書。所以才說,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很多不讀書的人很難理解這種非理性的買書行為。讀不完,你買這麼讀幹嗎?每每遇到這種疑惑,我都會這樣回答,買這麼多書就是為了我想讀的時候,隨時可以從書架上夠得著。這些書代表的是我的閱讀渴望,不是我的閱讀能力。


說書人思鬱


我的購書、藏書是以實用而非附庸風雅。主要來源:

前些年涉足網絡書法評論,全國各地的一線書畫家贈送的作品集,多數還是簽名本,前些年快遞未盛行,多數是掛號信或包裹,毛筆字大信封加簽名文集、作品集。現在看來更具紀念意義與收藏價值。

二是本地文、宣、史部門、本土作家詩人的史志、文集、詩集等,對研究地域政治、經濟、文化頗有好處。

現在是書法類與明清小說隨筆、現代著名作家散文集等,《古文觀止》《菜根譚》《圍爐夜話》《朱自清散文集》沈從文《湘行散記》等及《中國書法》《書法研究》《書法》《書法叢刊》《書法之友》,新的少,舊的多。主要來源是出差時在長沙、零陵、冷水灘舊書攤淘書,現在則在【孔夫子舊書網】淘。大約二三百冊。基本上瀏覽過或精讀過。近一個月購了近二百冊,花費千餘元。








湘仔評論


都是在一兩萬左右吧,主要是法律,文學,歷史和外語。


福爾來斯基


現在社會大家屬於數碼時代,可能數碼時代為我們解決了一系列關於閱讀方面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憑一部手機,一部電腦就可以解決非常多的閱讀的需求,甚至比購買書籍方面可能得到的東西會更多。


但是書籍的作用是永遠,電子媒體所無法做到的,書籍最大的一個作用就是能夠讓我們,能夠安靜下來,更好的去閱讀,靜靜地捧著一本書坐在,你是陽光下,能夠,安靜的閱讀一個小時,你會覺得心靈在那一刻所得到的安靜是無與倫比的兒,這一點,是所有的書嗎?所有的電子產品是無法替代的,關於書籍的閱讀能力,更多的大家追求的是書籍當中最行間的是真實感以及,那絲讓人能夠更好的去感知文化力量的存在感。


每個人喜歡的書籍不同,所以就會有不同,我個人更加喜歡文學類的書,所以每年可能花在書籍上的錢,都應該特別多,但是幾百塊是有的買書有的時候是一件樂趣,我們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一本好書,覺得愛不釋手,想要動手買下的時候,就會有一絲滿足感,當我們拿到了那本書,在書的字裡行間去尋求那種,文化的力量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能夠得到的最大的精神滿足,我個人都會買一些文學類的書籍來充實自己,每本書看好後,得放在那裡,靜靜的躺在那裡,對於我們來說那種感覺,是非常奇妙的。


用戶1282556455893


文學藝術類的居多,其次是工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