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大概会花多少钱买书,主要买哪方面的书?

詹帆妃


自从小时候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买书就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常项。

(一)“买书”成为常务事

至于我买书的频率、每年花多少钱买多少部书,多年来不是很稳定,上上下下变化着,大致随着个人经济状况、生活节奏、稳定读书持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回顾以往:我每年买书最少不低于十部(以近年物价算,一年共计300元左右);通常年份里,一年购书三、四十部(大约千元);在买书最多的个别年份,我一年要购买约六、七十部。

今后,随着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我可能还会多购书。我远离烟酒,不热衷于饭局,尚未加入驴友行列,做宅男的时候还不少,所以,花点钱用在买书,值!

(二)我书屋里的“各类朋友”

我买书门类以历史类居多,同时,因为读书兴趣较杂,也大量买了其他门类的书。

以最近一次购书为例,这次,我买的书是:

1.《正面战场——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2.《四世同堂》(封面贴有“104章足本首度问世”字样);

3.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4.林语堂《京华烟云》(张振玉译);

5.伊迪丝· 汉密尔顿《希腊罗马神话》。

这几部书涉及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现代文学、西方古代文学,都是我一直想要的书,算是一次圆了多年的好几个购书梦,不亦乐乎!

总起来看,我的藏书涉及:历史—文博—地理(最多),语言文学,教育,思想,音乐美术,英语,其他“杂类”。闲暇时,抽取自己藏书中的一本读一读,宛如和一位良师益友的聚会,那一刻温馨极了。

买书、读书,给自己“心灵充电”,给斗室“文化充值”,乐在其中!这条路,我将继续走下去。


晓帆轻舟


本人毕业三年,购书已经超过10年,在大学开始网上买书,现在大部分的书都在网上购买,对于买书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当然,我也会用电子阅读,对于只要求纯粹信息,材料方面的,我更倾向于电子阅读。

几个常用的买书网站当当,亚马逊,京东都会看,也会用到有路网和孔夫子旧书网及二手书店。我现在买书比较精,没有促销不会去买。就这两年工作后的买书情况看,稳定在一个月15本,一年200本左右的花销。算下来一个月300元,一年不到4000元。

在读书的前期,是什么样的书都会读的,上到哲学古籍,下到玄幻励志都会涉猎一下,文史哲经管政法都在其中,一个人的阅读特性完全是自我的,好书坏书都要了解一番,你才能知道那些书是好的,我更加注重是培养眼光和涉猎的范围。眼光是要让你懂的抓住阅读的重点,范围是要让你看问题角度多一点。

在读书的后期,阅读量有了一个积累,阅读的效率也提高了。大概1天1本也是可能的。这个时候选择精读是有必要的了,毕竟你的生命有限,不可能无止境的去求量的突破。而且工作也不是文史专业的,也没有必要在这个领域去咬文嚼字般的阅读。所以,会把阅读的范围和数量控制下来,开始有计划的整理书籍。

现在我会按照不同领域,把书籍分散排放,放到家里不同的位置上,形成专题阅读。同时,把无法吸收的书籍和明显的烂书搁置起来,使整个阅读环境有所流动。根据自己的成长,有效的分配自己的阅读方向。

我并不赞成那种一定要把二十四史读完的阅读形式,对于非专业人士,实际上收效甚微,无助于提升历史智慧。我们谈大师必谈国学大师,实际上大师的领域有很多,一个普通人对待古籍也许在研究水平比不上民国以前的人,但至少在知识面的广度上是更胜从前了。所以,读书重在成就自己,不可贪量。





不可语水


其实对很多读书人来说,买书和读书是最日常的生活了。就如同博尔赫斯的那句名言,让别人去炫耀写过的书好了,我要为自己读过的书而自诩。买书也是如此,我的朋友圈里,大部分都是出版圈的朋友和读书人,几乎每天都在分享自己的书单。每天泡在豆瓣上,我关注的出版界的朋友,一旦发现有感兴趣的新书出版,马上忍不住手痒下单了。

每年会花多少钱买书?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我有个朋友养成的习惯很好,他有个笔记本,每天都会统计自己买到的新书和费用,长此以往,笔记本就变成了购书单,每到年底,仔细统计一下,一切都很清晰明了了。但是我没养成这样的习惯,与其说没有,倒不如干脆直说,其实不想留下“罪证”,因为知道自己隔三岔五都会买书,统计下来就觉得开销很大有负担。

虽然没有统计花费,但是我一直都在豆瓣上建立了一个购书豆列,从每年1月份到12月份总共买了什么书一目了然。根据豆列显示,我这两年买书还算理性,基本维持在六百种左右,再往前比较疯狂的时候,每年购书都是一千种左右。算下来,每年买书总要有三四万的开销。我这种还算是比较少的,我认识很多书友,其实每年买书都是两三千种,而且是古籍。

这个是很重要的地方,我买书大都侧重人文社科类图书,翻译书居多,外国文学,思想类图书居多,出版社也集中在三联、商务、译林、译文、广西师大等这些出版社。坦白说,这些书的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因为要知道如果你买的书是古籍,那这个价格又不一样了,都是要成倍翻。古籍是最烧钱的书,一个原因是古籍大部分要成套的买,很少是单册,另外一个估计本身的成本就比较高,所以价格也相对比较高。一套书二三百是正常的价格,我有个好朋友家早年买书侧重西学,现在总是收古籍,家中藏书将近两万,其中古籍占了一个大书房,外国文学占了一个小书房,粗略估算,他一年购买估计的开销下来也的七八万吧。对了,这还不包括他经常从孔夫子网上购买的稀缺版本的图书,要知道一本周作人的小说集初版的,拍下来要三四千,他收场了很多这样的版本,这个开销又是很大一笔。

买这么多书,经常被人追问,这么多书你都读完了吗?坦白说,怎么可能读完,我每年读完的书最多也就一百本左右,还有很多需要重读的经典书。所以才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很多不读书的人很难理解这种非理性的买书行为。读不完,你买这么读干吗?每每遇到这种疑惑,我都会这样回答,买这么多书就是为了我想读的时候,随时可以从书架上够得着。这些书代表的是我的阅读渴望,不是我的阅读能力。


说书人思郁


我的购书、藏书是以实用而非附庸风雅。主要来源:

前些年涉足网络书法评论,全国各地的一线书画家赠送的作品集,多数还是签名本,前些年快递未盛行,多数是挂号信或包裹,毛笔字大信封加签名文集、作品集。现在看来更具纪念意义与收藏价值。

二是本地文、宣、史部门、本土作家诗人的史志、文集、诗集等,对研究地域政治、经济、文化颇有好处。

现在是书法类与明清小说随笔、现代著名作家散文集等,《古文观止》《菜根谭》《围炉夜话》《朱自清散文集》沈从文《湘行散记》等及《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书法》《书法丛刊》《书法之友》,新的少,旧的多。主要来源是出差时在长沙、零陵、冷水滩旧书摊淘书,现在则在【孔夫子旧书网】淘。大约二三百册。基本上浏览过或精读过。近一个月购了近二百册,花费千余元。








湘仔评论


都是在一两万左右吧,主要是法律,文学,历史和外语。


福尔来斯基


现在社会大家属于数码时代,可能数码时代为我们解决了一系列关于阅读方面的问题,很多人,可能凭一部手机,一部电脑就可以解决非常多的阅读的需求,甚至比购买书籍方面可能得到的东西会更多。


但是书籍的作用是永远,电子媒体所无法做到的,书籍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让我们,能够安静下来,更好的去阅读,静静地捧着一本书坐在,你是阳光下,能够,安静的阅读一个小时,你会觉得心灵在那一刻所得到的安静是无与伦比的儿,这一点,是所有的书吗?所有的电子产品是无法替代的,关于书籍的阅读能力,更多的大家追求的是书籍当中最行间的是真实感以及,那丝让人能够更好的去感知文化力量的存在感。


每个人喜欢的书籍不同,所以就会有不同,我个人更加喜欢文学类的书,所以每年可能花在书籍上的钱,都应该特别多,但是几百块是有的买书有的时候是一件乐趣,我们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一本好书,觉得爱不释手,想要动手买下的时候,就会有一丝满足感,当我们拿到了那本书,在书的字里行间去寻求那种,文化的力量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能够得到的最大的精神满足,我个人都会买一些文学类的书籍来充实自己,每本书看好后,得放在那里,静静的躺在那里,对于我们来说那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用户1282556455893


文学艺术类的居多,其次是工具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