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是白話文和雜文的開山祖師嗎?

王真陽


我個人認為用白話文創作和寫文章是我國新文化運動開拓者是陳獨秀和胡適先生。例如,1915年9月15 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裡面刊登的全是白話文之類的文章。

另外,我國第一首用白話文創作新詩是胡適先生1916年的《蝴蝶》:“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而《狂人日記》是1918年魯迅先生所著的第一篇小說,在中國新文學史上堪稱是“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文小說”,魯迅先生借用狂人的嘴抨擊出了舊社會中人吃人制度。
雜文也不是魯迅先生開山祖,正如魯迅指出的,是“古已有之”的一種文體。所謂“漢來雜文,名號多品”,歷史上第一位文論家劉勰老先生便把十六種文體劃歸雜文範疇,並且把它們都看作是“文章之支派”,“暇豫之末造”。而魯迅先生是位奮進中的勇士,雜文便是他手中鋒銳的投槍,是他戰鬥的一生的寫照。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魯迅的雜文將一切黑暗都暴露在光亮之下,顯示出它們可憎而又可笑的醜陋模樣。


安慶雜談


不是。新文化運動是陳獨秀、胡適、蔡元培等主將拉開序幕,他們(還有錢玄同等其它一些進步文化人)首開白話文寫作,胡適貢獻最突出。

魯迅是拉開新文化運動序幕後加入這個陣營的聽將令者,其主要貢獻在於白話文小說寫作。

魯迅後期的雜文思想性很強,但是也有很多無謂的文化人之間的詆譭之詞。

陳獨秀說魯迅是個有文學才華的人,很正確。


知行軒主人


早期的白話文學源於唐朝,圖畫稱為"變相",說唱底本稱為"變文",這也是最早白話文的始祖。魯迅是中國白話文小說的奠基者,魯迅出品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笫一部白話文小說。

在世界散文史上,中國散文.英國隨筆.日本小品堪稱三座山峰。英國隨筆和魯迅所開創現代中國雜文,都是各自歷史時代文化母體中孕育出的驕子。

綜上所述,魯迅先生是中國白話文小說和雜文的開山祖師,也是世界散文史上第一大家。他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鬥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書。魯迅不愧是中國笫一人也!


張文禪


如果說提出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那是胡適之。說實話在當時魯迅的名氣只能算三流朝上二流朝下的水平,一流文人裡壓根沒他的份,一個學醫學不下去跑來混文壇的教書匠而已。


狼牙土豆大溼


胡適,才是第一個公開發表文章,大力推行白話文的人。而魯迅先生在對新文化運動的貢獻方面,遠不如胡適;在散文創作方面,造詣又不如梁實秋;在小說創作方面,功底不如茅盾、沈從文;在詩歌創作方面,就不說了,他的詩作傳世甚少。魯迅先生最大的成就應該是在思想領域方面的,他的思想深度和獨到之處是我們所深深欽佩的,尤其是雜文,犀利深刻,獨具一格。


吳文琴


新文化運動是由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錢玄同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

所以作為新文化運的先驅,魯迅可以算作白話文的鼻祖之一。至於雜文,古已有之,現代雜文,魯迅可稱鼻祖也應該不為過。


行雲流水


新文化運動出力最大的是胡適;但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魯迅。有人就疑惑了,出力最大的怎麼不能成為代表人物呢?給你列舉很實際的例子,阿里巴巴中的阿里雲是王堅搞出來的,王堅出力最大,但是,阿里雲是馬雲公司的產品,馬雲是所有者。


用戶1087729605523


先生雖不是開山鼻祖,但他的分量,不容置疑!


老的牛


西遊記是白話文,魯迅比吳承恩更早?唐宋都有雜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