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養一個讀書的習慣應該從何做起,整天除了玩手機打遊戲,想看書又放不下手機,煩惱咋辦?

雷歐奧特M


我是一個書痴,看起書來,別人讓我幹啥都不理,有時間久沉浸到書裡了,但是回到5年前,我還是讀書30分鐘就開始跑毛的人,就算特別好看的故事書都是看一會就想刷手機,看朋友圈。

這個過程也是漫長的,分享給你希望你能有啟發。

最大的一個改變發生在一件小事,那個我一個同學,他用了一天的時間看完了莫言的長篇小說《檀香刑》,因為我還沒看完,所以很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後來才知道,上課就看書,吃飯打回寢室也在看書,別人午睡他在看,一直看到凌晨4點才看完的,說來慚愧我看一個星期才看完的。

後來我就有一種“攀比”的心理在,一定要超過他,在圖書館待著的時候,就把手機調靜音,找有人自習的位子,看著別人一直認真學習,我一想開小差看到別人就又回來了,從開始1個小時,到2個小時,專心看書,後來能半天都看書。

這個過程中也是慢慢發現了讀書的樂趣,原來認真看的話,有些話是很美妙的,包括看周國平老師的書,我幾乎是一氣呵成看完的,看泰戈爾的書也是看的進去,還有看很多偉人和名人自傳的書也是。

後來回想,也是選書的技巧,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那個時候也是單純喜歡就翻開看的,沒有什麼功利性。這個是由著自己的興趣來,書中會提到別的作者有什麼好的觀點,有什麼推薦,這樣就順藤摸瓜,自然一本接著一本,讀的愛不釋手了。

隨著自己的注意力能在書中集中的時間變長,我的興趣就開始轉向自己的好奇心了,我好奇哲學就開始讀哲學的通俗版本,並不是開始就看長篇大論的,後來讀一些經典名著也是慢慢啃的。

這個過程是這樣,讀外國小說,名字是比較難記住的,我一般會在紙張上做一個任務關係圖,在閉上書的時候,回想這個人名,再次翻開的時候就有印象了,也是有個薰染期的,讀的多了以後就沒那麼難記住了,尤其是《百年孤獨》裡的人物名字,我記不住就專門寫了4代人的名字,記不住就看旁邊的紙條。這樣也能減小這樣難度。

隨著自己的好奇心,慢慢的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作者,看的越多,品的能力就能好一些,開始都是跟隨大師,後來能與之對話,寫一些旁註。

現在能在同樣的維度和高度來欣賞一個作品。這個過程很奇妙,希望你能儘快的加入。

最後,你也不需要煩惱,把一件事做好就行,玩就要玩出個名堂,不是非要讀書,你可以有自己的愛好。

當你真的想看書的時候,找一個合適的環境很重要,身邊人的支持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做這個事的動力是不是真的,有志者,事竟成。

讀書的樂趣有很多,可以關注我喲。


讀書作樂


讀書是一個好習慣,哪怕之前不愛讀書,現在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或者直接說為了讓自己能夠稍微有點墨水可以裝十三,也是值得培養讀書習慣的。就像我一樣,畢業後就沒怎麼正八經讀過書,但是機緣巧合下,還是打算培養讀書習慣了。我個人對此有以下四點建議:

首先,挑一本感興趣的紙質書。

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讀書也不例外。讀書要麼是為了獲取知識,要麼是為了消磨時間。不管哪種,都要先從喜歡的讀物讀起。

挑一本喜歡的紙質書,哪怕只是為了打發時間。只有感興趣,才能保證讀下去。

其次,讀書時把手機放在原處,或者關掉網絡。

現在社交網絡或者手遊的確很能分散人的注意力,所以讀書時,把手機靜音,放在離自己較遠的地方,就當自己沒有手機。

關掉WiFi,手裡除了書本和筆,什麼都不要拿。強迫自己,只讀書,不做其他。

第三,從每次只讀十分鐘、十頁碼開始。

任何習慣都可以從小培養。我們可以定時,例如只定十分鐘,在這十分鐘裡,安心讀書,什麼都不做。

十分鐘應該還是相對容易堅持的,慢慢的,可以延長到二十分鐘、三十分鐘甚至更久。

或者劃分出章節,只讀十個頁碼。慢慢再增加十個頁碼……以此類推。

從簡單目標做起,逐漸培養習慣,漸漸就會成為不可分割的習慣。

第四,下載到手機裡,用碎片時間讀電子書。

如果沒有整塊時間讀書,也要培養讀書的意識。可以將文本下載到手機裡,或者利用讀書軟件,離線下載想看的書,在零碎時間進行閱讀。例如等車啊、等人的空檔,都可拿來利用。

總之,首先要有讀書的意識,督促自己讀書。其次要落實行動,可以先從十分鐘,十頁紙開始讀起。第三,一定要堅持。任何習慣堅持下去,都會融入生活。

我是琦亭,愛生活的自律者,職場習慣養成達人。歡迎關注、討論


琦亭8


培養讀書的習慣其實沒有那麼難,只要你真的想改變。我也是在近一年多的努力下,從書盲發展到書痴,一步步努力,一點點收穫,在此與你分享自己的一點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培養讀書的興趣。

書中自有顏如玉。林語堂《讀書的藝術》一文中說,讀書就像與情人一見傾心。沒有人不喜歡談戀愛,沒有人對心中的女神不感興趣,只要真心尋覓定能找到。尋覓,其實就是篩選書籍的過程。沒有人人必讀的書,只有適合自己的書。

茫茫人海,哪個人是你的知音?浩瀚書海,哪一本是你的菜?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嘗試,不斷篩選,“廣撒網,多斂魚,擇優而從之”。

當還沒有找到對的人的時候,我會從圖書館書店裡借來各位大作家的書來試讀。讀得下去的就留下,不喜歡的暫時擱置。偶然一次讀到三毛的《哭泣的駱駝》,便感一發不可收拾,一股腦兒扎到她和她的撒哈拉沙漠中不肯抽離出來,茶飯不思,魂牽夢縈做夢都是文中的畫面,從此便成了三毛的粉絲。

二是養成自律的能力。

找到了適合的書,堅持讀書的習慣僅僅依靠內心的源動力,往往不足。面對眾多吸睛的標題黨和網絡文化快餐,沉下心、靜下心讀書也是一件需要自律的事。

自律就是要推遲滿足感,先苦後甜。此外,也需要一些小技巧。例如,讀書時將手機斷網放到需要起身才能夠到的地方,倒逼自己不被紛擾。制定好讀書計劃,每天讀完後給自己一個小獎勵。

三是學習讀書的方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值得任何讀書人閱讀的一本專業解讀讀書方法的書,推薦閱讀。

對於那些實用性很強的書,我一般這樣讀:籠統讀過一遍之後,再讀第二遍理解內容後劃下重點,第三遍寫讀書筆記,第四遍再複習一下重點寫讀後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以說,這樣反覆閱讀提煉的過程,是把書越讀越薄的過程,是吸取書中精髓的過程,是把書的靈魂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的過程。

通過讀書,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那些在書海里的遨遊和暢玩,也是一場趣味的旅行。


王小暖577


自己的自控力不行,就應該通過環境的設定,來使得自己只能好好讀書。


你可以想像自己在一個荒山的洞穴裡,沒有人會來打擾你,你除了集中精力專心做自己的事,也沒有其他玩具給你玩耍。

比如斯蒂芬金(1947年出生於美國緬州的波特蘭,畢業後因為工資微薄而走上寫作道路,後靠寫作成為億萬美元富豪,多部作品被搬上好萊塢屏幕。)在他的《寫作之道》中談到了他的寫作方式,我覺得是很有啟發意義的。分享給大家。

他每天上午固定寫作,一般是在9點到12點,如果當日的寫作任務沒有完成就會加班,比如寫到13點。他在家裡的寫作房間裡寫作,寫作的時候,把門關上,把窗簾拉上,把電話線拔掉,杜絕別人來打擾他。然後這樣的環境中專心寫作。

我看著這段描述的時候,就感覺他是在一個“洞穴”裡寫作。這樣的環境裡,別人想打擾你很困難,你想分心做掉其他事情也很困難。

我們在自己平時的工作學習的時候,如果為了深度工作學習,也可以給自己做這樣一個“洞穴”。不論是自己有一個書房,還是在大學裡找一個自習教室偏僻的角落,還是一個小小的陽臺掛上屏風或者窗簾,只要有個1平米,就可以自己造出一個類似“洞穴”的環境來。

在這裡,沒有什麼玩具。把手機的網絡斷掉,把手機設置成勿擾模式(只把一些特殊聯繫人的來電設置成可以響鈴);沒有音樂,不要帶著耳機聽歌或者音響聽歌;沒有郵件提醒;沒有零食,只有白水……就是什麼都沒有,只有你,水杯,書籍。


米知山


我個人覺得不讀書又放不下手機的人,大多數是放棄了對生活的渴望。我讀書的動力來源於:有人在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有任何惡意,就事論事),而我不願意受苦受累,皮膚髮黑,所以我就選擇讀書,在書中開拓視野,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快樂。

書給予一個人的不僅僅只是內在涵養、優秀的表達能力,清晰的邏輯和思維能力,更是出口成章的說服力。當別人侃侃而談時,你還是閉口不語,或是三句話別人就可表達的意思,你卻要用三十分鐘來自圓其說嗎?

玩物喪志,適可而止。

多讀書,只有當你受欺負時,你才會發現讀書多麼的有用!只有當別人都在指責你的不是時,你才能淡定地站在人群中,用知識為自己洗脫。只有當你貧困潦倒時,你才發現自己是真的窮,你為什麼窮,是因為書中的黃金你汲取的與富人所汲取的差距還太大太大。

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上有老下有小,你若沒有家底,你若不豐滿自己,一味地遊戲度日,你的下一代又怎能有一個好的未來?你的家族什麼時候才能翻身人才輩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若你有這個意識就不該若無其事,苟且偷安。


有蜜有糖


你好、

對於你描述的這種情況、你呢還沒有確定自己的心想要什麼、喜歡讀書是一種心態、你的心態向那裡、你就會走向哪裡!

讀書對於大眾來說都是給人一種比較好的印象、也可以學習的、也可以陶冶性情。

你要試著去找你喜歡和感興趣的書籍入手、如果一開始就看那些大道理類似的書籍、你的心沉不住、從你喜歡的書籍入手養成一種習慣、對遊戲要看淡一些、只能把遊戲當成一種娛樂、只是簡單的放鬆娛樂方式。在書籍中找到快樂、在書籍中尋找問題讓自己的大腦思維有所活動、自己一旦閒下來了就會想著玩遊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成長就是沉重


這裡分享下我的想法:

想培養看書的好習慣,一定要每天給自己潛意識的提醒看書。放下手機,放下游戲,學會自制。

當想玩手機打遊戲的時候,就拿本書翻翻。此外,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要經過21天。每天空閒時,都可以用書來打發時間。看書的目的性不要太強,欲速則不達。不是說今天看一天的書,明天不看了,玩一天遊戲,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沒有效果的。

切記習慣是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慢慢培養。既然要想讀書,一定要下決心。只說不做,沒有執行力,這樣無濟於事


沐心紫砂藝術


首先你要剋制自己不要在玩手機,然後去圖書館看書,圖書館是個很安靜的地方,到了哪裡你自然就能安心讀書了。建議你換個只能接打電話的手機,等你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然後在換成智能手機也可以。

人最可怕的敵人是自己,而不是外界的事物。所以你一定要對自己自律。如果你做到了這些,我保證你能成為王者,因為王者都是孤獨的。


農村大師妹


每一個習慣背後都有一個沒有被我們看見的自己的一個表達,玩手機打遊戲滿足我們的或許是我們未能自由玩耍的缺失,有可能是為了拿回我們做自己的權利,有可能是為了好好的休息,看清這個行為,理解這個行為,或許她就不再執著,你的心就有空間做別的事情,比如看書。


無分別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