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讀死了。就變成書呆子了,那怎麼才能把書讀活呢?

青鳥雲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定要多社交多去陌生的環境與陌生人多打交道。多涉獵不同領域。

活學活用就不容易變成書呆子。遇到解不開的心結多看看儒學理學心學的原著。再用的實踐中。

南北方多穿插走走感受不同人文,國內國外多轉轉,古籍善本國外名著多看看。我想這才是一個真正的聰明讀書人

照片是我在1500公里遠的山裡燒窯生活的照片,我在山裡也不忘讀書,回到城市也多看畫展。

你我都要做一回宋人,回到文藝復興時代以及那個時代的自由尊嚴和審美。

——瀚梅堂











瀚梅堂


小可舉三個例子說明。

例一,堯傳帝位於舜

假如孔子,莊子,荀子都在讀《史記·五帝本紀》中關於堯傳位給舜的那段記載,大意是堯希望大家推薦繼承人,大家推薦了幾個都被堯否定,然後說到了舜,堯通過把女兒嫁給舜等一系列操作,認為舜適合當首領,便將帝位傳給了舜。

那麼,三個人讀到這一段,會如何想呢?

若是孔子讀,一定會大加讚歎。稱讚堯舜之間的禪讓是順應天意,順應民意,而那個舜帝可謂是孝,友,悌,仁,智一樣不缺,真真不愧是聖人!

若是莊子讀,一定會發文諷刺堯帝私心過重,找了一大堆理由否定了兒子,共工和鯀。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帝王做任何摻雜私慾的事,只要找到一個正當的理由就可以了。

若是荀子讀,一定會暗中驚恐舜帝的虛偽,出生在一個充滿歧視的家庭中偏偏仁愛無雙,明知道堯帝嫁女兒給他一定是考驗,但仍然面色不改,從容應對,最後當上了部落之主。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天下,小人得道!

是不是一個記載,最少有三種讀法?

例二,戚夫人欲換太子

二,假如諸葛亮,郭嘉,賈詡、蔡邕都在讀《史記·呂太后本紀》中開頭那一段,原文如下“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如果是諸葛亮讀,一定會看到其中的政治危機,以及對朝政,民生,軍事,經濟的重大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漢朝後續幾位皇帝的合法繼承權。

如果是郭嘉讀,馬上就會嗅到其中的的機遇,並且敏銳地認為呂后在軍中的勢力已經非常之大,讓劉邦感到非常不安,所以想到通過更換太子來更換皇后,以削弱呂后的勢力。

如果賈詡讀,當時就會明白,戚夫人不止想要立太子,更想殺掉呂后和劉盈,因為無數歷史證明,廢太子只有死路一條,而呂后身為廢太子之母恐怕更會先死一步,而且更重要的是,劉邦也沒有問換太子之後如何安排劉盈和呂后,恐怕劉邦早就生了殺呂后之心。

如果蔡邕讀,一定會大加斥責戚夫人以貴妃之位惑亂後宮,而且置倫理大法於不顧,綱常有失,婦德不貞等等。將戚夫人列為小人之類。

是不是一個記載,最少有四種讀法?

例三,成語“濫竽充數”

假如馬雲,馬化騰,任正非,劉強東,李彥宏,周鴻禕,都看到了這個成語故事,他們會看到什麼呢?

馬雲會說,齊宣王真的是無能,連手下中混了一個南郭先生都不知道,這樣的領導如何能帶起一支強大的隊伍?

馬化騰會說,這個南郭先生不學無術,尸位素餐,洋洋自得,拿著薪水卻不做出,讓HR炒掉他的魷魚算了!

任正非會說,這個吹竽團隊的頭領是誰,做為主管,不能掌握下面員工的動向和真實水準,完全是不稱職的行為!

劉強東會說,整個班子都爛掉了,三百多人的吹竽隊伍,怎麼可能混進來一個南郭先生,還是裁掉這個部門更痛快一些!

李彥宏會說,這支隊伍的生命力不足,這樣不利於長久發展,我得派一個信得過的得力心腹干將去重組這個團隊。

周鴻禕會說,把南郭先生帶過來,我要重用他,能在三百人的隊伍混得風生水起而沒有人舉報,這人了不得,速速調到公關部去!

是不是一個故事,最少有六種讀法?

這就是活讀!


亦有所思


個人覺得,可以先了解作者的性格及作者的創作背景,結合這些再去讀去學習可能更有效果,也更加能入情入勝。就好像在當今時代或者在歐美國家,女生相對開放的問題,你放到古代去,那是不是人人唾棄?書要活讀,而不是一味地看別人怎麼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