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读死了。就变成书呆子了,那怎么才能把书读活呢?

青鸟云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定要多社交多去陌生的环境与陌生人多打交道。多涉猎不同领域。

活学活用就不容易变成书呆子。遇到解不开的心结多看看儒学理学心学的原著。再用的实践中。

南北方多穿插走走感受不同人文,国内国外多转转,古籍善本国外名著多看看。我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聪明读书人

照片是我在1500公里远的山里烧窑生活的照片,我在山里也不忘读书,回到城市也多看画展。

你我都要做一回宋人,回到文艺复兴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由尊严和审美。

——瀚梅堂











瀚梅堂


小可举三个例子说明。

例一,尧传帝位于舜

假如孔子,庄子,荀子都在读《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尧传位给舜的那段记载,大意是尧希望大家推荐继承人,大家推荐了几个都被尧否定,然后说到了舜,尧通过把女儿嫁给舜等一系列操作,认为舜适合当首领,便将帝位传给了舜。

那么,三个人读到这一段,会如何想呢?

若是孔子读,一定会大加赞叹。称赞尧舜之间的禅让是顺应天意,顺应民意,而那个舜帝可谓是孝,友,悌,仁,智一样不缺,真真不愧是圣人!

若是庄子读,一定会发文讽刺尧帝私心过重,找了一大堆理由否定了儿子,共工和鲧。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帝王做任何掺杂私欲的事,只要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就可以了。

若是荀子读,一定会暗中惊恐舜帝的虚伪,出生在一个充满歧视的家庭中偏偏仁爱无双,明知道尧帝嫁女儿给他一定是考验,但仍然面色不改,从容应对,最后当上了部落之主。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天下,小人得道!

是不是一个记载,最少有三种读法?

例二,戚夫人欲换太子

二,假如诸葛亮,郭嘉,贾诩、蔡邕都在读《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开头那一段,原文如下“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如果是诸葛亮读,一定会看到其中的政治危机,以及对朝政,民生,军事,经济的重大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汉朝后续几位皇帝的合法继承权。

如果是郭嘉读,马上就会嗅到其中的的机遇,并且敏锐地认为吕后在军中的势力已经非常之大,让刘邦感到非常不安,所以想到通过更换太子来更换皇后,以削弱吕后的势力。

如果贾诩读,当时就会明白,戚夫人不止想要立太子,更想杀掉吕后和刘盈,因为无数历史证明,废太子只有死路一条,而吕后身为废太子之母恐怕更会先死一步,而且更重要的是,刘邦也没有问换太子之后如何安排刘盈和吕后,恐怕刘邦早就生了杀吕后之心。

如果蔡邕读,一定会大加斥责戚夫人以贵妃之位惑乱后宫,而且置伦理大法于不顾,纲常有失,妇德不贞等等。将戚夫人列为小人之类。

是不是一个记载,最少有四种读法?

例三,成语“滥竽充数”

假如马云,马化腾,任正非,刘强东,李彦宏,周鸿祎,都看到了这个成语故事,他们会看到什么呢?

马云会说,齐宣王真的是无能,连手下中混了一个南郭先生都不知道,这样的领导如何能带起一支强大的队伍?

马化腾会说,这个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尸位素餐,洋洋自得,拿着薪水却不做出,让HR炒掉他的鱿鱼算了!

任正非会说,这个吹竽团队的头领是谁,做为主管,不能掌握下面员工的动向和真实水准,完全是不称职的行为!

刘强东会说,整个班子都烂掉了,三百多人的吹竽队伍,怎么可能混进来一个南郭先生,还是裁掉这个部门更痛快一些!

李彦宏会说,这支队伍的生命力不足,这样不利于长久发展,我得派一个信得过的得力心腹干将去重组这个团队。

周鸿祎会说,把南郭先生带过来,我要重用他,能在三百人的队伍混得风生水起而没有人举报,这人了不得,速速调到公关部去!

是不是一个故事,最少有六种读法?

这就是活读!


亦有所思


个人觉得,可以先了解作者的性格及作者的创作背景,结合这些再去读去学习可能更有效果,也更加能入情入胜。就好像在当今时代或者在欧美国家,女生相对开放的问题,你放到古代去,那是不是人人唾弃?书要活读,而不是一味地看别人怎么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