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軍在巴格達沒有付出格羅尼茲巷戰中俄軍的慘重代價?

2003年,美英聯軍(包括少數澳大利亞等國的部隊)發起對薩達姆政權的代號為“持久自由”行動的軍事打擊,從第一顆精確制導導彈打向薩達姆官邸戰爭開始,美軍僅僅用了三週時間就兵臨巴格達城下。當全球的目光剛剛聚焦在巴格達,還有某軍事專家稱美軍“架炮攻城”時,美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了約三天時間就結束巴格達主城區的戰鬥,打出了“閃電戰”的威風。伊拉克最精銳的共和國衛隊也頓時作鳥獸散。那麼為什麼美軍攻佔巴格達時沒有出現像俄軍攻佔格羅尼茲時那樣殘酷的巷戰呢?

為何美軍在巴格達沒有付出格羅尼茲巷戰中俄軍的慘重代價?

現代戰爭的形式較二戰時期已經有多次變革了。普遍意義上的第一場現代戰爭是爆發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這場戰爭打出了傷亡比例級不平衡的一仗,聯軍僅僅付出幾百人傷亡的代價便殲滅了薩達姆20萬大軍。而發生於同一時代(1994年)的俄車臣戰爭就與海灣戰爭大為不同,在俄軍攻佔格羅尼茲的戰鬥中俄陸軍付出了上萬人傷亡的代價,車臣武裝將城市裡每間房屋都變成堡壘令俄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巨大傷亡。

為何美軍在巴格達沒有付出格羅尼茲巷戰中俄軍的慘重代價?

美軍之所以在巴格達沒有遭到頑強抵抗,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美軍在戰前對薩達姆政權的分化。戰前美中央情報局便派大量特工進入巴格達目地就是獲取情報和策反伊軍官。在中情局的重金利誘下包括防守巴格達的共和國衛隊司令克里斯帝等諸多高級軍官變節,造成戰前伊軍在巴格達的指揮系統崩潰。再者從軍事角度講,美軍在汲取索馬里軍事挫折的教訓後普遍使用堅壁清野的推進方式,美軍在空中發現火力點後完全可以用精確制導摧毀而不用去犧牲士兵的生命,美軍在裝備上的碾壓也是美軍在無需付出巨大代價的同時贏得戰爭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