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醫院完成首例複雜大血管手術

“手術中前前後後縫了100多針,哪怕有一針不到位,主動脈巨大的壓力會讓患者的血從針孔中噴射出來,患者很可能下不了手術檯。”回憶起幾天前的手術,北京天壇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徐東形容為“如履薄冰”。

4月18日,心血管外科為一名女性患者進行了主動脈瓣機械瓣置換、冠狀動脈重建、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並在這種以“披星戴月、血流成河”(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著稱的手術中,實現術中零輸血。這也是北京天壇醫院完成的首例複雜大血管手術。

患者今年62歲,患有高血壓,三年來經常出現勞力後胸悶氣短,乏力等症狀,近一個月症狀逐漸加重。經過心血管內科、放射科仔細檢查,在患者心臟升主動脈發現了一個直徑達6釐米的動脈瘤,同時發現患者主動脈瓣重度反流。

北京天壇醫院完成首例複雜大血管手術

“如果動脈瘤破裂,2分鐘內就可以致命。”徐東介紹,這名患者面臨的致命威脅還不止這一個。“主動脈瓣就像心臟的一扇大門,心室收縮時敞開,讓血液流出心臟,心室舒張時關起來,防止血液逆流回心室,而患者的‘大門’已經不能關閉,大量血液逆流回心臟,很容易發生急性心衰,隨時可能威脅她的生命。”

這臺手術實際上相當於同時進行三臺手術:醫生需要在患者心臟停跳、體外循環狀態下,首先置換主動脈瓣,然後將兩側的冠狀動脈與人工血管重建連接,最後將患有動脈瘤的升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對於心血管外科來說,每一臺獨立的手術都是難度係數極高,更何況“三合一”。

“這臺手術切口多,出血風險極大。我們每縫合一針,必須有十足的把握。主動脈夾層或動脈瘤吻合口出血的止血是非常困難的,而當輸血量超過10000毫升,會影響患者自身的凝血,後果不堪設想。”徐東說,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都處於心臟停跳狀態,需要靠體外循環維持生命,一旦手術時間過長,很可能導致“低心排綜合徵”,嚴重危及患者生命。

北京天壇醫院完成首例複雜大血管手術

雖然專門到專科醫院進修了心外手術麻醉,但這臺手術對於麻醉醫生王德祥來說,不敢有絲毫大意。“術前我們要充分評估患者病情,調整患者全身各系統達到最佳生理狀態。由於患者病情嚴重,術中需要我們使用各種血管活性藥物調整患者的循環狀態,由於手術需要在體外循環下進行,麻醉過程需要加強對全身各臟器,特別是大腦的保護。”王德祥介紹,如果心肌和全身內環境保護不到位,手術後可能出現心臟復跳困難;如果腦保護不到位,術後可能出現腦梗塞等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凝血功能調整得不好,則可能出現傷口及吻合口大出血情況,這些併發症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我們採取了‘反覆推演、爛熟於胸’的策略。”徐東說,手術前,心外、麻醉、體外循環、輸血、手術室等團隊反覆觀摩此前手術錄像、反覆討論手術步驟和細節。

“那幾天滿腦子都在演示手術的過程。”此次手術的助手醫生姚青說,通過幾天的“打磨”,站在手術檯前,心裡感覺有了底。

4月18日,患者被推進手術室。心外、麻醉、輸血、手術室等團隊嚴陣以待。

麻醉、開胸、體外循環、置換主動脈瓣……手術按部就班進行。“切開主動脈的時候,發現主動脈前壁明顯變薄,最薄的地方只有1毫米。這意味著縫合的難度更大,要求我們每一針下去都必須快、穩、準,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吻合口出血。”徐東說,整臺手術前前後後共縫合100多針,每一針下針出針都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在處理血管時,徐東團隊還用上了“手術秘技”——用患者自身的動脈血管包裹住人工血管,採用“內引流”將人工血管滲出的血液引入右心房,實現自體血液回收。據介紹,此類手術一般患者術後引流滲血可能達到800-1500毫升,而這名患者滲血僅有280毫升,術中實現零輸血。

在麻醉科、手術室、心臟重症監護室、放射科、超聲科、心內科等團隊的保駕護航下,經過6個小時的手術,患者心臟的問題被完全解決。目前,這名患者已經進入術後恢復階段。

“人工血管留多長、冠狀動脈與人工血管接合的角度和長度、每一針下針的位置和角度……對於主刀醫生來說,這樣一臺手術更需要的是‘琢磨’。”徐東說。

北京天壇醫院完成首例複雜大血管手術

整體搬遷至新院區後,北京天壇醫院按照“強專科,大綜合”的思路,引進知名專家團隊建設全新的心血管外科。目前,心血管外科擁有一套較成熟的手術、麻醉、體外循環及術後重症監護體系和一支技術過硬的心臟外科團隊,可獨立開展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體外循環冠脈搭橋手術、小切口冠脈搭橋手術、搭橋加瓣膜置換手術、冠脈血管重建雜交手術;各種常見先心病手術;二尖瓣、主動脈瓣單瓣及雙瓣置換及心肌病左心室流出道狹窄疏通手術;升主動脈瘤帶瓣人工血管置換(Bentall手術)、I型主動脈夾層半弓置換及改良象鼻手術等多種心外科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