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古人從“天圓地方”,導出了《易經》中神祕的“大衍之數”

神奇!古人從“天圓地方”,導出了《易經》中神秘的“大衍之數”

“大衍之數”,出自《周易·繫辭上》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神奇!古人從“天圓地方”,導出了《易經》中神秘的“大衍之數”

一般認為,這段話講的是古代揲蓍求卦的過程。其中講清楚了“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的來歷:

在從1到10這十個數字中,天數(陽數)有五個,即1、3、5、7、9,也就是奇數,古人以奇為陽地數(陰數)有五個,即2、4、6、8、10,也就是偶數,古人以偶為陰。五個天數相加是25,五個地數相加是30,所以“天地之數”為:25加30等於55

神奇!古人從“天圓地方”,導出了《易經》中神秘的“大衍之數”

然而,對於“大衍之數五十”的來歷,《周易》卻沒有說明,導致後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的認為是“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合計為50;有的認為是“天數”之和25的倍數,計為50;有的認為是“天地之數”55,減去“五行”之5,等於50;還有的認為“大衍之數”就是“天地之數”,都是55,古書“大衍之數五十”後面可能漏寫或脫落了“有五”二字……

“大衍之數”,遂成為千古之謎!

神奇!古人從“天圓地方”,導出了《易經》中神秘的“大衍之數”

下面,我們來看其中一種相對複雜的說法,這種說法從《周易》的宇宙生成模式開始推導,涉及圓周率、勾股定理等基本數學知識,以及圓、方、三角等基本幾何圖形,最後導出了“大衍之數”,頗為“神奇”:

關於宇宙的起源,《周易·繫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般認為,太極指天地未開、混沌未分的狀態;太極分化,輕清者上為天(陽),重濁者下為地(陰),這就是太極生兩儀(陰陽)。而後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遂演化出了人和萬物。

神奇!古人從“天圓地方”,導出了《易經》中神秘的“大衍之數”

古人還認為,天道為圓,地道為方。具體來說,天動為,為,其數;地靜為,為,其數(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直徑為1的圓,周長為3(這裡圓周率π取整數3,雖不精確,但對古人也可理解),為奇數,為陽;邊長為1的正方形,周長為4,為偶數,為陰。這就借陰陽原理建立了形與數的關係。

神奇!古人從“天圓地方”,導出了《易經》中神秘的“大衍之數”

然後以圓周3為勾,以方周4為股,組成直角三角形,按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則斜邊弦為5(“天數五,地數五”)。

最後,勾、股、弦自乘相加:3乘3得9,4乘4得16,5乘5得25,9加16加25等於50,即“大衍之數”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