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譜寫新時代民族團結和諧曲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年來,海東市堅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發展理念,以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為統領,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為目標,高位謀劃,抓實民生工程、寺院管理、示範引領和宣傳引導,多舉措全面推進創建工作。

海東抓高位佈局,吹響民族團結“集結號”,認真落實黨委領導和“一把手”負責制,實行“雙常務”制,明確市、縣(區)分管領導為創建工作直接責任人,定期對分管部門特別是窗口單位和垂管單位進行督促指導,與各項業務工作同安排、同檢查、同落實。市級財政每年落實創建工作專項資金2000萬元,用於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打造“十進”活動示範點、創建和諧寺院、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等重點工作。

抓民生工程,敲響民族團結“暖心鼓”,堅持公共財政向民族地區、弱勢群體、基礎薄弱行業、民生薄弱領域傾斜。目前,整體搬遷4個鄉鎮97個村,694個村實現集體經濟“破零”,182個貧困村退出、4.69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降低到1.83%。

密切對口援助省市協作,投資1.8億元實施61個東西部協作項目,無錫海東互派幹部、技術人才400人次,實現優勢互補、要素互通、互利互惠。

每年落實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費2億元以上,實施重大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等重點項目1000項,每年投資300億元以上,投資建設的“黃河彩籃”現代菜籃子生產示範基地成為全省菜籃子工程的樣板。湟水北幹一期乾渠全線貫通,全面實施文祖口、河西溝水庫和積石峽、公伯峽、李家峽水庫灌溉工程,解決7.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同時,抓寺院管理,齊奏民族團結“交響樂”,每年投入培訓經費130萬元對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寺管幹部進行培訓;每年投入1000餘萬元,改善寺院安全飲水、老舊電力線路改造、通寺道路等基礎設施條件,90%的寺院建起寺院書屋,新農保參保率達到85%,寺院民生得到改善。抓示範引領,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把創建示範市與“文明單位”“最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進家庭、進鄉村、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寺院、進企業、進軍營、進市場、進駐外辦“十進”活動,創建了一批標準高、亮點突出、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示範點。

此外,海東抓宣傳引導,共譜民族團結“和諧曲”,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宣講團,深入500多個寺院和北京、上海等12座大中城市,對寺院宗教界人士和拉麵從業人員開展十九大精神及相關政策法規宣講,舉辦宣講大會550場次,參與人數3.5萬餘人,教育引導廣大宗教人員倍加珍惜、自覺維護當前來之不易的團結穩定發展大好局面,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