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隸屬於雲南省玉溪市,位於昆明市東南,東沿南盤江與宜良縣為界,南與江川區、華寧縣為鄰,西與呈貢區、晉寧區接壤,北含陽宗海與呈貢區、 宜良縣毗連。介於北緯24°29'—24°55',東經102°47'—103°04'之間,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全縣總面積773平方公里,下轄2個街道、4個鎮[1] ,常住人口18.00萬(2016年末)[2]。

澄江歷史上曾是路、府、郡、縣治地。西漢元封五年,置俞元縣,屬益州郡。清康熙八年,撤銷強宗縣併入河陽縣,轄新興、路南二州及河陽、江川二縣。1913年,撤銷澂江府,改稱河陽縣。後因與河南省河陽縣重名,故改稱澄江縣至今。

澄江有“文風不讓中原盛,民俗還如太古淳”的美譽。著名景點有:撫仙湖、帽天山、陽宗海等。

2018年5月,澄江縣列為2017年雲南全省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先進縣,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先進縣。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位置境域

澄江縣地處滇中,位於雲南省省會昆明市東南。縣城距昆明市東站52千米,距玉溪市紅塔區93千米,縣境東沿南盤江與宜良縣為界,南隔撫仙湖與江川、華寧為鄰,西與呈貢、晉寧兩縣接壤,北含陽宗海與呈貢、宜良兩縣毗連。總面積755.95平方千米 ,介於北緯24°29'—24°55',東經102°47'—103°04'之間。

地形地貌

澄江縣環湖東南西背山,唯北面一片平壩,阡陌交錯。東大河水庫和梁王河兩大幹渠分東西兩邊縱橫南北。境內山脈多為南北走向,羅藏山自西向東橫亙中部,形成澄江、陽宗兩個壩子。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盤江與海口河交匯處1328米,縣城鳳麓鎮海拔1755米。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73.4%,水域面積佔18.6%,壩區面積佔8%,形成“七山、二水、一分壩”的天然格局。

氣候

澄江縣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光照充足,冬暖夏涼,積溫多,乾溼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1.9~17.5℃,極端最高氣溫33.7℃,極端最低氣溫-3.9℃。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輕霜凍5年三遇,重霜凍5年二遇。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相對溼度76%。盛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2.3米/秒。全年日照總時數2172.3小時,日照率50%。常年總幅射量122210卡/平方釐米。

水文

澄江縣南擁撫仙湖,北含陽宗海,東有南盤江過境流域25.4千米。此外,還有大小河道16條,大小潭泉50多個,水利資源豐富 。境內河流短小,以湖泊為主。

土壤

澄江縣境內土壤由於不同母質、不同氣候、不同地形、不同植被和不同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棕壤、酸性紫色土、紅壤、紅色石灰土、衝擊性旱地土、水稻土6個土類,10個亞類,13個土屬,28個土種。以紅壤為主,佔陸地面積的68.1%,酸性紫色土佔陸地面積的13.54%,其餘4類佔18.36%。

水資源

澄江縣境內撫仙湖是中國第二深內陸淡水湖泊,容量189.3億立方米,蓄水量居中國淡水湖泊第三位,佔雲南省湖泊蓄水總量的65.7%,透明度達7.8米,水質達國家二級飲用水標準,平均水溫17.3℃,湖中生息繁衍著金線魚等24種土著魚種。水資源總量年均2.79億立方米,每平方千米有水量36.89萬立方米,每畝耕地有水資源1569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萬立方米,兩湖一江過流量217.2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可開發量9.12萬千瓦。

南盤江過境流域落差133米,年均過流量68.6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5.53萬千瓦。海口河是撫仙湖的出水口,湖水東流注入南盤江,全長15.3千米,平均寬8米,落差385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水能蘊藏量2.4萬千瓦。在50多個潭泉中,利用價值較高的是西龍潭、東龍潭和熱水塘地熱泉。西龍潭位於縣城西5千米的蟠龍崗下,泉分左、中、右三湫,水從崗下流出匯為一潭,最大流量2.8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49立方米/秒,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東龍潭位於縣城東3千米華藏山下,流量0.04立方米/秒。熱水塘地熱泉,在縣城東南20千米的撫仙湖東岸,常年水溫58℃,流量0.03立方米/秒。澄江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2.785億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每畝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制水量4940萬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萬立方米,還有兩湖一江容量,過水流量216.97億立方米。

2016年,澄江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2.78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61億立方米,地下水0.724億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有水368874立方米,每畝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制水量4940萬立方米,年可供水5557萬立方米;撫仙湖總容量189.7億立方米,陽宗海6.02億立方米,南盤江過境水量21.65億立方米,星雲湖注入0.25億立方米。出境水量澄江縣總計2.047億立方米,其中海口河1.167億立方米,七江河0.154億立方米,甸朵、七江大龍潭0.2523億立方米,陽宗海0.474億立方米。水錮資源豐富,為全區之最。

澄江縣水能資源可開發的河流有海口河、南盤江、七江河,甸朵龍潭等。據勘測,澄江縣主要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7.8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4.19萬千瓦。其中海口河流程16千米,自然落差392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累計理論蘊藏量2.4萬千瓦,現已開發海口電站、觀音塘電站、朱家橋電站,總裝機容量1.08萬千瓦。南盤江過境流程25千米,自然落差82米,多年平均流量52立方米/秒,累計理論蘊藏量4.18萬千瓦,現已開發黃慄山電站、羅碧電站、匯口電站、紅石巖電站等,總裝機8.84萬千瓦。七江河流程15千米,自然落差477米,多年平均流量0.305立方米/秒,累計理論蘊藏量0.30萬千瓦。

礦產資源

境內礦藏有 煤、 鐵、 鉛、 銅、 石灰石、 石英沙、 磷等。大多不具備開採價值,唯有 磷礦總儲量豐富。

煤礦:在新村馬場和陽宗鎮一帶,礦源15千米,儲量100萬噸。煤層深,品質低,不易開採。

鐵礦:在菜花坪、大竹箐、雙樹後山等地。品位低,不易開採。

鋁土:在陽宗鎮偏西北飲馬池一帶,儲量30萬噸。

黃磷:在縣城東,南起矣舊,從漁戶村開始,經大坡頭、路溪勺、小爛田、麥田坡、九村蛟龍潭、風口哨、獅子山、大山寺,直到陽宗蓋板山,直線18千米,磷礦層出露總長34千米,礦區面積48.12平方千米,總儲量6.4億噸。品位高,易開採。

石灰石:在縣境內分佈較廣,面積8萬多畝,儲量10億噸。

石英沙:儲量5000萬噸。

化石資源

1984年7月,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侯先光在導師張文堂的指導下,在縣城東11千米的帽天山發掘出古生物化石群。1987年4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長陶南生在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1984年7月,在雲南澂江發現的澂江動物化石群,距今5.3億年,其化石之精美、門類之眾多,為世界古生物之最。”1991年,美國《紐約時報》在頭版刊髮長篇通訊:“澂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是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199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以《燦爛的新謎出現在中國大地》為題,記述了化石的發現經過和科研成果。被國內外的科學家列為“當今自然科學十大難題”,“生命科學五大難題之一”。國家科技部將澂江動物化石群的研究列入“九五攀登計劃”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澂江動物化石群列入東南亞優先甲等第四號古生物遺址,並編入《全球地質遺產預選名錄》。

生物資源

從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到撫仙湖底,有生物物種2953個,形成多樣性的生物種群。

植物資源

糧食作物:有稻穀、小麥、 包穀、 蠶豆、馬鈴薯、紅薯、蕎、黃豆、刀豆、雜豆等30多個品種。

經濟作物:有烤煙、 油菜籽、蘿卡籽、 向日葵、花生、芝麻、甘蔗、 甜葉菊、 胡麻等20多個品種。

蔬菜:有青菜、白菜、 花菜、蘿蔔、蔥、 大蒜、菠菜、 茨菇、韭菜、瓜類等30多個品種。

用材林:有 華山松、 雲南松、 水冬瓜、 杉樹、 柏樹、 桉樹、銀槐樹、 楸木、 樟木等。

灌木林:有 櫟樹、野梨枝、小紅木、水馬桑等。

果木林:有 桃、 梨、核桃、板栗、 棗子、 柿子、 軟棗、 拐棗、 花紅、石榴、 山渣、 柑桔、 黃果、 杏、李等。

竹林:有 金竹、 水竹、楠竹、棉竹、 箭竹等。

木本油料:有 油茶、 油桐等。

山林特產菌類:有 雞棕、擺依、 乾巴菌、 谷熟菌、 青頭菌、 黑牛肝、黃賴頭等。

動物資源

野生禽鳥:有野鴨、 箐雞、 麻雀、 貓頭鷹、 喜鵲、 八哥、 啄木鳥、燕子、 巖燕、 鷓鴣、 竹雞、 畫眉、綠翠、 布穀、 白頭翁、豬屎雀、鷺鷥、 老鷹、 鷂鷹、 烏鴉、 斑鳩、 水葫蘆、魚鴨、 海鷗、秧雞、 屎咕咕、 點水雀、找工雀、竹雀、瓦灰雀等。

爬行類:有穿山甲、 四腳蛇、 青蛇、 烏梢蛇、 青竹標、翠蛇、秤桿蛇等。

野獸類:有 麂子、狼、狐狸、野豬、 豹子、花臉獐、 狗獾、 黃鼠狼、刺豬、 岩羊、 松鼠、 野兔、 獺貓、 竹鼠、 山鼠、猴子、 野貓。

家畜:有 水牛、黃牛、 馬、 騾子、毛驢、豬、山羊、綿羊、貓、狗等。

家禽:有雞、鴨子、鵝、家兔、 鴿子、火雞。

水產類:有魚、鱇鱜魚、 青魚、 花魚、馬魚、 鯽魚、 金線魚、 鯉魚、小白鏈、 蛇魚、鑽魚、 石扁頭、小花秋、小洞魚、 銀魚、非洲魚、草魚、白鏈、鯉魚、 武昌魚、螃蟹、 石蚌、 青蛙、蝦、 螺螄、 黃鱔、 泥鰍等。

澄江歷史上為郡、路、府、縣治地,作為自古以來的滇中名郡,文化澱積深厚,曾有“文風不讓中原盛,民俗還如太古淳”的美譽。明隆慶四年(1570年)府城從金蓮山麓的舊城遷至鳳山南麓。鳳山左右勢如展翼,中段狀如鳳首,遠望猶似盤旋丹鳳,而城池方正整齊,以北正街為中軸,宛若一本翻開的大書,故澄江縣城有“丹鳳銜書”的美稱。縣城東南西北建有擁暉、澄波、攬秀、儀鳳四道城門。城內曾有眾多的官署廟宇、石木牌坊等。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3)

玉筍擎天

玉筍山,因山如玉筍而得名,也叫尖山、金鐘山、湧拔山,現稱尖山。屹立於撫仙湖西岸,與湖水互相輝映,景色美麗,風光無限,高峻崎峋,插入雲表,猶如擎天,故稱玉筍擎天。

玉筍山頂峰有盤石,據傳,四時注水不竭,景謂:“玉筍晴嵐”或“玉筍擎天”。東有溫泉,泉口甚多,甚至湖底也有泉口,湧水量大,水質含琉,水溫達40℃還多。東北面有回龍山(象山),其南上肥下削,若大象長鼻下吸湖水,俗有“象鼻飲著水,必定是豐年”之說。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3)

金蓮捧日

金蓮捧日舊八景稱“牢莊晚照”,係指澂江壩子東部,舊城旁邊的金蓮山。這座山,古稱牢莊山或龜山,此山高圓平整,眾山環拱。當夕陽西墜,惟此山紅光映照,燦若星辰,又因山上遍長野金蓮花,與夕照相輝映,猶似金蓮捧日而得名。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3)

仙湖夜月

仙湖夜月,每當秋日月明之夜,月亮照射在撫仙湖上,湖水透亮,猶如明珠在湖底發光,“湖裡頭一片月”、“波靜躍潛鱗”。特別在湖東青魚灣一帶,夜遊的青魚,爭吞明亮的月亮,頗具神奇。明時撫汕湖還稱青魚戲月湖,此景稱仙湖夜月。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3)

羅藏朝雲

梁王山又名羅藏山,滇中第一高峰,海拔2820米,位於澂江、呈貢兩縣之間,離昆明40多千米,離縣城西北20千米。因元代中後期統治雲南的梁王巴匝剌瓦爾密看中此山地勢險峻,在主峰兩側屯兵紮營而得名。

因受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兩股不同氣流的影響,雲彩狀態奇異萬千。若遇多霧的日子,還可欣賞宛若仙境的雲海。清晨遠眺梁王山主峰,雲遮霧繞,孤峰在雲霧裡隱隱約約,旭日照臨,雲霧和山峰都抹上縷縷金色的朝暉,而陰雨初霽之時,則出現“一縷寒煙迷谷口,千重百聯鎖山腰”的景象,這就是“羅藏朝雲”。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3)

九苞鳳城

九苞鳳城,是指縣城及城北的舞鳳山,土色粉紅,形同九頭丹鳳凌空翱翔。山溝梁王山的中支逼迫而來,如鳳首覽輝,左右兩山其勢如同鳳凰展翅。澂江古城,城牆高一丈九尺,方圓五華里零三分,門樓巍峨,南北的大街如書軸,東西的房屋相連,如打開的書卷,故有丹鳳銜書之稱。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3)

華山古寺,就是華山上的華藏寺,始建於南北朝齊梁年間,在城東5千米處,巖壑幽峭,松柏參天。有梵宇琳宮數十處。四壁繪畫人物,衣冠皆元時。據說殿前無須打掃,灰塵不染,蛛絲絕影。有古聯雲:“梵釋堂空清磐尚,留蕉下誕齊梁寺”。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2)

東浦流虹

東浦流虹,是指城東5千米處照摩山下東龍潭景色。此間林壑深秀,翠壁丹崖,清泉老樹與一老閣危欄相掩映,春夏之交,陰森不暑,秋冬時,落葉飛霞,幽奇變幻,宛如一幅天然圖畫。每逢盛夏,常有彩虹出現,一頭在龍潭,一頭在仙湖,橫跨數里,奇觀異彩。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3)

龍巖靈湫

龍巖靈湫,指縣城西北5千米的西北潭舊稱西泉,巖飛壁峭,泉浦清澈,林木蔥鬱,被文人名為“龍靈湫”。據說這兒的泉水一股是陽宗海水從羅藏山下淌過來,另一股是滇池水經伏虎山下流過來,泉水分左右兩批左批四時常清,撓之不濁;右激四時常濁,澄之不清。兩批分流成潭,源遠流長。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3)

西山伏虎

西山伏虎,指老虎山,位於點蒼山南面,在縣城西7千米下左所背面。山脈障石,平地突起,山形似虎,頭圓、眼睜,威武雄狀,像一隻臥在山下觀察動靜,欲將跳起來的猛虎。

雲南省澄江縣概況

澄江縣

萬花春谷

萬花春谷指在縣城東面5千米金蓮山東側的山箐內,此谷幽靜,春天如畫,此背山花滿谷,茂林修竹。谷旁桃李成林。在谷深處,詩人騷客,設有茅屋濟社。每當春季,山花爛漫之際,遊人不絕,談詩論文,煮茶賞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