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要殺楚懷王?

賀宇宇


項羽殺楚懷王,有很多原因,不是單一的政治因素,也包括自己的個人情感。由於楚懷王是項氏所立,項羽打心裡就瞧不起他,認為不過是項羽所立的傀儡罷了。在反秦戰爭中,項羽與楚懷王也有不少矛盾,這些矛盾積累下來,最終為項羽殺之埋下伏筆。

第一,楚懷王乃是項梁項羽叔侄所立

公元前208年初,吳廣、陳勝先後死於非命,張楚政權窮途末路。當時陳勝的部將推項梁為楚上柱國,由於張楚政權沒有實際領袖,項梁遂召集諸路義軍首領商議大事,劉邦以沛縣義軍領袖的身份參加會議。經過討論,項梁聽取范增的建議,立戰國末期楚懷王之孫為楚王,仍稱為楚懷王。如此一來,楚政權得以延續,新上臺的楚懷王名義上是政權的國王,實際上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存在罷了。

第二,項梁死後,楚懷王有意壓制項羽

項梁戰死後,對楚懷王來說,這是掌握實權的一個難得機會。楚懷王開始有意識地去除項氏對政權的影響力,壓制項羽。有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其一,楚政權要派出一支奇兵奔襲關中,楚懷王與諸將領約定,先佔據關中者,可以稱王。在稱王的誘惑下,劉邦自告奮勇前往。除了劉邦之外,還有一個人自告前往掃蕩關中,這個人就是項羽。項羽抱著給叔父報仇雪恨的決心,強烈要求領兵進攻秦都。然而,一些將領遊說楚懷王,認為項羽為人十分殘暴,所到之處,動輒屠城,讓他攻打關中,推行恐怖殺戮政策,定會大失民心。楚懷王也不希望項羽坐大,遂否決其請求,而是指派給他第二個任務。

其二,楚懷王指派給項羽的任務,是解鉅鹿城之圍。然而,在人事安排上,楚懷王顯然有小算盤,他指派的援軍總指揮是上將軍宋義,項羽僅僅是次將軍。可見,項梁戰死後,楚懷王就想方設法要壓制項羽了。

第三,項羽殺宋義解鉅鹿後,對楚懷王愈發輕視

楚懷王機關算盡,一件事他沒算到:項羽竟然把宋義給殺了,自己當代司令。當時一些見風轉舵的將領便紛紛說:“立楚王的也是將軍一家,如今將軍誅亂,我等願聽從將軍。”迫於壓力,楚懷王只能承認現狀,正式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鉅鹿之戰,奠定項羽作為反秦聯盟軍事首領的不可動搖的地位,他與楚懷王的矛盾就更大了。特別到了秦國滅亡後,在如此封賞功臣一事上,項羽與楚懷王意見相左,導致項羽決心架空楚懷王。

第四,項羽架空楚懷王

秦帝國倒了,剩下來的,就是一場瓜分權力的盛宴。誰來主持這場盛宴呢?剛開始時,項羽還給楚懷王一點小面子,請示道:“要如何封賞功臣呢?”楚懷王回答說:“按照以前的約定。”項羽一聽,非常不高興,以前的約定,是楚懷王與諸位將領的約定,不是與項羽的約定。

項羽不幹了,他把各路義軍頭頭叫過來,對大家說:“懷王只不過是我們項家所立,沒有任何征伐之功,憑什麼有分封諸王的權力呢?只是天下暴動剛興起時,不得不借助六國君主後裔的號召力。這三年來,披堅執銳、衝鋒陷陣的,都是在座諸位與項某人的功勞。”大家紛紛表態,項將軍說得有道理,我們就聽您的。

楚懷王礙手礙腳的,項羽索性把他趕到江南,扔給他一個“義帝”的名號,其實有名無實,自己則稱“西楚霸王”,主持分封諸侯的事宜。

第五,痛下殺手,項羽殺義帝

項羽亂封諸侯,最終導致新一輪的內戰。

應該說,項羽這個人的政治能力是很低的。內戰開始後,項羽面臨兩線作戰,東有田榮,西有劉邦。這時,他擔心田榮劉邦這些軍閥會打出楚懷王,即義帝的旗幟。他覺得義帝(即楚懷王)的存在始終是個威脅,雖然無權無勢,但在名義上還是各路諸侯共尊的元首,不如斬草除根算了,便派人處死義帝。

項羽殺楚懷王,有自己的好惡心在裡面。但是不能不說,他的這個做法,只是證明自己在政治上的無知。劉邦抓住機會,為義帝發喪,三軍縞素,強烈譴責項羽流放並殺害義帝大逆不道的殘暴行為,號召各諸侯共同出兵,誅殺弒君者項羽。說到對政治的理解,項羽遠不及劉邦,他只是個惟武力論者,只知道採用武力手段高壓統治,而劉邦顯然技高一籌,利用義帝被殺一事,大做文章,以爭取得到諸侯國的認同,並且由此而成為反項集團的盟主。

可以說,項羽的失敗,是從殺楚懷王開始的。


君山話史


項羽殺楚懷王是個比較弱智的決定,但凡有點政治頭腦的人,不會有此昏庸之舉。他不僅揹負了一個弒君的惡名,寒了楚人的心,還給劉邦留下諸多口實。

劉邦野心很大,不滿項羽已久。本來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先入咸陽,理應拜為關中王。但最後卻被項羽封到了當時是不毛之地的漢中,項羽還假仁假義的說,巴蜀之地亦屬關中。



劉邦憤懣不已,但當時實力不濟,只有敢怒不敢言。他回到漢中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實力大增後,繼續向東誓與項羽一較高下,但苦於一直沒有合適的藉口。項羽殺了楚懷王,恰好給了劉邦絕好的藉口和理由,他號召各諸侯王起兵為楚懷王報仇雪恨,討伐大逆不道的項羽。

說了這麼多,楚懷王到底何許人也呢?項羽為何要殺他呢?



楚懷王熊心本是個楚國貴族,楚國被秦國滅了之後,躲在鄉間過著隱居生活,以放羊為生。如果沒有遇到項梁,他也許會苟全性命於亂世,平平淡淡了此一生。

但項梁找到了他,他的人生從此不再平淡,他註定要在這場波詭雲譎的歷史動盪中留下印記。只是如果他知道最後的結局,也許他會躲得遠遠的,躲到永遠都不會被別人找到的地方。

楚懷王可不是普通的放羊娃,他血統高貴,性格英明果敢,讀過書識過字,見過大世面。蘇軾曾評價他說: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

他覺得項梁找到他,是命運使然,是天意。他要珍惜這次機會,他要帶著使命,為家族也為自己賭一把。於是,他跟項梁走了,他知道自己是個傀儡。



後來,項梁在定陶之戰中戰敗身死,楚國形勢一片危機。秦將章邯錯誤估計形勢,認為楚國大勢已去,已不足為慮,轉而北上攻擊趙國。

這樣,楚國暫得喘息之機。這對於楚懷王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現在只要他能搞定項羽,便有機會成為真正的楚懷王。於是他當機立斷,先將都城遷到彭城,然後重整各部軍事力量,果斷收了項羽和呂臣兩隻部隊由自己直接統帥,同時藉機培植提拔親信宋義。

然後,他發表了著名的政治宣言,先入咸陽者為王。令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北上救趙國,令劉邦西進攻擊秦國都城。這時候,項羽不幹了,他一直是主將,現在讓他幹二把手,他心有不甘。況且咸陽在西面,他北去救趙,等於捨近求遠啊,於是向楚懷王請求和劉邦一起西進,楚懷王和楚國老將拒絕他的要求,理由是項羽殺伐無度,經常屠城。(後來,項羽屠城咸陽,火燒阿房宮,更像是洩私憤。)



項羽十分氣惱,但叔父項梁死了,他現在勢單力孤,只有北上途中再作打算了。

果然,北上救趙時,項羽以宋義屯兵觀望為由,發動兵變,殺了宋義,重新奪取了軍權。他親率大軍與章邯大戰九次,秦軍大敗,章邯投降。一時間,項羽威震天下,風頭一時無二。

打敗章邯後,項羽帶領大軍一路西進,途中聽說劉邦已經進了咸陽,氣惱不過,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劉邦是關中之王了。



項羽感覺自己功勞最大,於是向楚懷王爭功,要求立他為王,但是楚懷王一句“如約”,讓項羽動了殺機。項羽向各將宣佈,楚懷王本是項梁所立,但他寸功未力,於是他撇開楚懷王,自己開始分封諸王。

他自封為西楚霸王,分了當時最為富庶的土地,把劉邦支的遠遠的,支到巴蜀不毛之地。還將秦地一分為三,給章邯等秦國降將,讓他們牽制劉邦。這分封明顯帶有情緒,似乎故意做給楚懷王和劉邦看。



項羽餘怒未消,他把楚懷王遷到了彬縣,並暗中派人將其殺害。

楚懷王還是賭輸了!其實項羽也輸了!


一半秋色


項羽殺楚懷王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項羽平定了天下之後,十八個諸侯王也分封好了。

而自己更是貴為西楚霸王,可謂是能號令天下所有諸侯。

可是,當他要返回彭城的時候,

卻發現頭頂上還有一個傀儡上司,當然這個上司就是楚懷王了。

至於這個人要怎麼處理呢?

項羽不能把他留在彭城,彭城只能有他這一個霸王。

其它領導都是多餘的,更何況這個楚懷王還是名義上的他的上司。

所以,對於項羽來說,最好是能殺了楚懷王。

但,這個楚懷王還不能明目張膽的給殺了。

要不他會揹負殺王的罪名。

項羽還是想了一個辦法的,他想的辦法就是讓楚懷王搬家。

項羽先是給了楚懷王一個“義帝”的稱呼,並且告訴義帝。

古代的帝王都是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地方。

彭城這個是非之地不適合你,你還是去濱州(湖南濱州)吧。

那裡山好水好,還是五星級旅遊勝地。

你有那裡才適合你這帝王的身份。

大家知道嗎?項羽所說的濱州,

是和南越國相鄰的,可謂是荒涼無限。

雞不生蛋,鳥不拉屎之地。

這麼個地方義帝當然不願意去了,但項羽一直是隔三差五的派人去催促他

趕緊上路,不得已,義帝就帶了幾個隨從出發了。

義帝以為項羽真的是讓他去濱州生活,其實項羽早就在義帝要經過的路上

埋伏了殺手來刺殺他,這個殺手就是他手下的第一猛將英布。

若是讓英布來殺這麼一個手無寸鐵的人,儼如殺死一隻雞般容易。

這件事英布很完美的為項羽完成了,項羽很得意。

可是,殺義帝的消息終究是走漏了。

還會被劉邦知道了,劉邦就開始以為義帝報仇的名義,

號召天下英雄來討伐項羽。

緊接著才有了後面劉項之間的彭城大戰。


漢史趣聞


凡事有因必有果,這又是一場爭權奪利釀下的慘禍。



反秦隊首發人員陳勝被章邯幹掉,天下震驚,項梁召開總結大會,范增認為陳勝不立楚王后人為王,因此失敗。項梁信了,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依舊號稱懷王。正在為人牧羊的熊心被一群人擁立為王,一臉懵逼。

立楚王在反秦初期有一定的號召力,此計最大的副作用就是給自己頭上按了個君主,處理不當,處處受制。項梁實力強大,絕對控場,懷王只能是傀儡。隨著項梁驕兵戰死,這副作用都由項羽來承受。

懷王不甘只做傀儡,趁著項梁戰死,立即趕到彭城,奪了項羽的兵權,並扶持劉邦等人制衡項羽。項氏集團剛遭受巨創,項羽新晉首領羽翼未豐,所以項羽忍了一波,但肯定很不爽。

此時,天下畏秦,楚地只有項羽和劉邦願意西行入關反秦。但懷王以項羽太殘暴為由,讓劉邦西行入關,派項羽北上救趙,直面秦軍主力,還是二把手。這是赤果果的讓劉邦吃肥肉,讓項羽啃硬骨頭,敗是小事,掛掉都正常。時機未到,項羽忍了二波。

話說機遇與風險並存,項羽硬是扭轉乾坤,殲滅秦軍兩大主力軍團,成為諸侯的總盟主,並想讓懷王取消先前“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沒想到懷王要和項羽死磕到底,只有兩個字“如約”。

項羽的性格是過於自負,驕傲自矜的。有人罵了句“沐猴而冠”,就被他烹了。這火爆脾氣,加上實力在手,忍一忍二都是硬忍,豈能再忍三四。

項羽的報復來得快又狠,懷王承受不來。先奪了懷王的分封權,自己分封天下。再架空懷王,佯尊為義帝,並遷移到長沙,實則流放。最後“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立懷王本來就有副作用。首先,自己頭上有個君主,那麼項羽功勞再大,也只能成為一個稍強大的王,而不是帝,諸侯們背叛的也只是楚國,而不是主子。其次,有個君主處處打壓,發展處處受限,要不是自己厲害,死了都很正常,而且讓劉邦獲得了前期發展資源。

而項羽處理不當,副作用變得越來越大,終食惡果。項羽架空懷王尊為義帝,做得不錯,但將義帝逐出中原,以下犯上,就有些過分了;鑄成大錯的是他派人刺殺了義帝,這就是以臣弒君,政治上將自己置於極其被動之地。而這樣做,也相當於幫想要稱帝的劉邦提前掃清了一個大障礙。

劉邦死揪著這事,為義帝發喪,打出為義帝復仇的仁義旗號,並號召天下人圍毆項羽這大逆不道之人,獲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在策反英布時的一個理由也是項羽弒君,不忠不義,跟他混沒前途。

懷王不甘只做傀儡,奮起反抗,從他的角度來說沒錯。在項羽看來,立懷王只是反秦大業的權宜之計,並不是真心臣服,而且放羊娃能當懷王,是項氏的恩賜,他應感恩戴德,而他卻處處打壓項氏,甚至想置自己於死地,退無可退,無需再忍。只是做法欠佳,終食惡果。


雲跡樂談


楚懷王,楚義帝熊心。楚傾襄王熊橫的堂侄子。秦末諸侯王名義上的共主。

秦末秦始皇死後,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天下諸侯大反。楚國名將項燕以後相梁就是其中一位。項羽是項梁的侄子。

項梁雖然手裡有兵,但是感覺自己雖是名將之後,卻非六國王室之後,有點出世無名之感。而楚國被秦所滅。是最無辜的,最慘的。楚國之人深受其苦。於是才有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流傳。

項梁為了出師有名,以楚王室為名,號召反秦之士。那樣效果會很好。於是就找到楚國王室之後落魄的熊心為楚王。後為楚懷王。

楚懷王一下由沒落的王室之人又成了楚王。心裡的喜悅是肯定的。後來就任命自己的心腹宋義為上將軍。

後來楚王以誰先入咸陽就為關中王,雖然後來被劉邦先去咸陽。但劉邦不敢和項羽爭奪,最後卻退出咸陽,項羽隨後就去了。

項羽希望楚懷王履行前約,懷王雖同意,卻不做出行動。項羽生氣,於是自己封自己西楚霸王。自行分封天下諸侯。

楚懷王雖然生氣,但此時已經被項羽架空。懷王想用宋義擺脫項羽。項羽召集手下諸將說,懷王是項家所立,今忘恩負義,於是尊懷王為楚義帝,沒多久就把他殺了。

項羽之所以要殺楚懷王,因為項羽現在力量大了,而楚懷王是名義上的共主,雖然沒有力量,卻壓在他頭上。

同時楚懷王沒有力量又想除去項羽,這就註定要殺了他。


中孚鑑


這個問題有意思。

首先,我們先從懷王的出身開始說起,秦末大起義爆發後,項羽和項梁叔侄迅速在楚國舊地上打下了一大片領土。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有個名份,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項氏一族世代為楚國大將,項梁自己當領導人自然不合適,於是就找了個據說是楚國王室後裔的放牛娃熊心當楚王,也就是楚懷王。



可以看出來,楚懷王原本就是項氏一族打出來的大旗。懷王自己本身是什麼權力都沒有的。但是熊心這孩子雖然是個放牛娃,但是一點都不熊。面對對項氏一族的架空懷王是敢怒不敢言!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項梁死去。項梁死後,項氏集團頂端權力短時間內出現了真空,懷王利用這段時間,瘋狂培養親信,排擠項羽。從派劉邦滅秦,宋義救趙而只讓項羽當宋義的副將就能看出來。但是懷王卻忘了一件事。名分和大義都是做給別人看的,真正有用的還是手裡的兵權。楚國集團雖然名義上的首領是懷王,但是項氏一族的威望在軍中是不可動搖的。而楚懷王的這一舉動恰恰徹底惹惱了項羽。項羽一怒之下殺宋義,破釜沉舟,九合諸侯,最終當了西楚霸王。而懷王被遙尊為義帝,實際上卻失去了所有的主動權,徹底淪為一個傀儡。

但是,我們都知道,項羽的目的是當諸侯中的霸王。也就是齊桓公那樣的人,不是皇帝,所以留一個義帝在手裡也沒什麼不妥,但是這個義帝不熊,反而真的有一顆雄心。徹底淪為傀儡後,居然三番五次地在項羽眼皮子底下搞小動作。項羽忍無可忍,才幹掉了義帝!

項羽幹掉義帝招黑嗎?招!光劉邦就不止一次抬出義帝被害這事作為討伐項羽的大旗。其數落項羽的十宗罪裡至少有四條都和殺義帝有關。但是項羽為什麼這麼幹?

因為項羽根本就想不到這些!!

項羽的政治智慧和他的武力值是反比。他做事從來只能看到眼前,從來不考慮後果,從來不考慮民心。他認為自己武功蓋世,手下軍隊又能征善戰。自當無敵於天下。所以才會有殺義帝。放劉邦等等幼稚的行為。

至於,招黑?我想項羽的心理活動應該是,“敢黑我,殺了便是”


守仁讀仁


原因便在於楚懷王這個人究竟是什麼情況下被項羽叔侄兩個人給立起來的。

當時天下反秦軍隊發展得很旺盛,但是說實話大家都缺一個名頭。陳勝吳廣雖然打著張楚也就是擴張楚國的名頭,但是大家都沒有把真正的好處給楚國的王室和貴族。

此時此刻項羽叔侄可以說是起義軍中的其中一支力量並不怎麼強,但是項羽本身就是楚國的貴族,項羽叔侄兩個又是在楚國的土地上,起兵,這個時候像與到他人生最大的貴人,也就是他的謀士范增。

範曾給向宇他們叔侄兩個規劃的一條完整的線路,那就是擁立楚國的王室同時報警,楚國貴族政權的力量,然後反擊秦國並且取得勝利。

名義上來講一個放牛娃,也就是後來的楚懷王熊心。他本身是沒有任何權利的。但是項羽叔侄兩個,通過擁立這個人做王。同時給楚國的貴族一定的信息,那就是,歡迎你來到我的政權,並且我能夠給你以前你在楚國相應的地位,同時你也得必須為我服務,當然楚國的貴族,天天想著能夠恢復以前那種醉生夢死的生活能夠恢復那種封地,因此,通過擁立楚懷王,項羽叔侄兩個的事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

此時此刻,楚懷王肯定是項羽叔侄兩個是懷有感恩之心了,但是時間一長整個楚國,楚懷王是名義上的頭,但是像梁卻掌握著絕對的軍權,這就使得兩個人之間一旦出現了分歧,那麼事情就開始有點兒一發不可收拾了

終於!章邯帥秦軍將項梁給殺死了,楚懷王看到這個機會,高興的直接蹦到起來。大家想想,鉅鹿之戰一開始的時候楚國的統帥是誰?是宋義,這個人沒有本事,而且野心特別小,但是他跟楚懷王的關係最近。因此楚懷王把功高震主的項羽,作為他的副手,而讓這個跟自己是心腹的宋義當了楚軍的統帥,這件事情可以說是在項羽的心裡埋下了一個種子。當然,之後還有一件事情,更是把項羽給激怒了,甚至剛剛回到了楚國直接就是要把楚懷王給宰了。

當然,話題又轉回來,在亂世之中肯定是誰的本事最高,誰就是有地位,事情拖拖拉拉,而且有自己的那套小久久的宋義直接被項羽給宰了。項羽率領兩萬楚軍迎戰30萬秦國的長城兵團,並將其擊潰,順便又把章邯的20萬秦軍給降服了,這件事情是諸侯聯軍共同看到的楚懷王不在場,因此諸侯聯軍的統帥在拜見項羽的時候都是用膝蓋走路,一路從軍營的轅門走到了主帳。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放項羽坐上將軍,但是這個時候最尷尬的人是誰,不是死掉的宋義也不是被他送過去。當齊國國相的他的兒子,而是端坐在楚國都城的楚懷王。

天下所有的諸侯都聽項羽的。那楚懷王也是天下所有諸侯之一呀,這個時候項羽可以說是功高震主,也本來楚懷王也是他擁立的。

此時此刻相遇,急衝衝地向到秦國的舊土,也就是關中,去復仇,他要一把火燒了咸陽城,但是這個時候劉邦來了。根據楚懷王跟天下諸侯的約定,當時來講,誰先攻下咸陽城,誰就是關中王這是楚懷王自己說的像與這個時候就為難了,想要從劉邦手裡面把關中的土地給搶過來用復仇要殺死秦國人為自己世世代代死亡的楚國人復仇,但是土地和人口都在劉邦手裡面,這個時候就尷尬了,劉邦畢竟是跟項羽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但是楚懷王算是個什麼東西,我想在擺《鴻門宴》的時候像餘不忍心殺劉邦的時候肯定心裡面也惦記著楚懷王,說你這傢伙搞這事情幹什麼?

當時楚懷王定下這個規矩的時候,我想楚懷王心裡面肯定也是想著如果說項羽等叔侄兩個事例再一次做大,肯定是要威脅自己地位的,他畢竟不是傻子,這個時候定下這個規矩可以使得有兩種情況,第一項羽拿下了關中這樣,項羽就是關中王不跟自己搶地盤兒自己何樂而不為呢,第二就是其他的人拿下關中這樣的話就有人去制衡項羽,但是楚懷王沒想到的是,項羽做了第三個選擇劉邦拿下了關中,但是他卻讓之前的降將章邯了關中的王。自己一個人屁顛的跑到楚國的土地上,找誰去,找楚懷王去算賬去。

事實上,這個時候的項羽有點像三國那個時候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去救天子的袁紹有著異曲同工的處境。

楚國就那麼丁大點兒地方,大家都是熟人。幾個家族可以說把楚國徹底給平分了,這個時候。你到底是聽項羽的,還是聽楚懷王的。一山不容二虎,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大家不要忽略他最後一個字,王,這就等於說項羽已經跟楚懷王平起平坐。

好,這個時候項羽肯定是要對付楚懷王,一開始他確實是做到了,他把楚懷王直接給貶了,然後送了他一塊土地,讓他養老去,從此以後,楚國就是項羽的,這一點沒錯,結果半路上他改主意了,讓人去把快要到家的楚懷王給宰了。

但是我一個什麼這個時候項羽會改主意呢,有一件事情跟大家說一下,就是項羽這個人有一種毛病就是。他這個人做事兒沒主見。很多時候都是跟著自己意氣用事,楚漢戰爭的時候,那個時候項羽的大後方,有幾個城市叛亂了走訪了項羽率領軍隊把這幾個城市給。打下了然後項羽就說屠城,別說其他的全部屠城,但是這個時候,城市裡面突然有一個小男孩兒跟項羽就說你現在殺了我們,你這會城市,以後來的人還是會反叛你的,你不如放了我們,然後項羽說,對呦,為什麼不這麼做呢,然後就把這幾個人又給放了。

事情反過來,我們肯定的說就是殺楚懷王這件事情肯定不是范增出的主意事項與在半路上自己做的決定,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拍腦瓜子決定的事情。因為執行這一次任務的適應不?這個人在歷史上名聲並不怎麼好,是罪犯,然後從秦國的死刑場上逃了出來,然後投奔了項羽。項羽也經常安排他去做一些密不見光的事情。從派他來處理這件事情上來看,項羽是真的沒把這件事情當做一回事兒,很有可能這件事情剛剛做完,范增老頭子跑到他家,直接把他給罵了一頓,然後嘆了口氣說哎,做就做了吧,以後再說。


漩渦鳴人yy


項羽的性格是怎樣的呢?我們先看看司馬遷是怎樣說的。

一,《史記•項羽本紀》寫了一段項羽少年的故事。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這段故事反應了項羽性格的五個特點,1,聰明。2,性急。3,心大。4,浮躁。5,自負。

二,《史記•高祖本紀》記錄了一段項羽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

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願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遣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

這段記錄講的是為什麼不派項羽西征而讓他北伐的理由。西征秦地在策略上是要攻心為上,而項羽的性格又顯露出以下特徵。1,僄悍,強悍,寧折不彎。2,滑,狡猾,不講道義原則。3,賊,殘忍。動不動屠城。這樣的性格不適合征服人心。

三,《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做過項羽貼身侍衛的韓信對其為人有這樣一番評價。

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暗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

這段評價又揭示了項羽的三大性格特徵,1,性格暴躁,暗噁叱吒,動不動大怒。2,心胸狹隘,仼人誰親,不能仼人惟賢,匹夫之勇。3,目光短淺,捨不得賞賜分享,婦人之仁。

通過以上三段記述,項羽的性格從小到大,隨著權力的增大,而更加囂張自負,到了寧負天下,惟我獨尊的地步。楚懷王無功而居帝位,在他眼裡總是一粒沙子,無論懷王熊心是充大爺還是裝孫子,都是一粒砂子,遲早是必欲除之而後快,所以殺義帝,與熊心的表現無關,而與項羽的性格有關。正因為這種性格,陳平拿著四萬兩黃金,離間了項羽身邊的猛將鍾離昧和智囊范增,使他徹底成為孤家寡人。性格決定命運,項羽是一經典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