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作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和田玉一直人氣很高,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藝術瑰寶,它的質地非常細膩,有著油脂光澤,給人以滋潤柔和之感,水頭好,很水靈,有生氣且雜質極少,甚至有些達到了無暇的程度。

中國和田玉曆史悠久,蜚聲中外,琳琅滿目的和田玉精品,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田玉是具有靈氣的東西,它象徵著鉅額的財富,可人們往往缺乏辨別真偽的慧眼,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昔日王公貴族玩的高檔玉器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

和田玉是一種軟玉,它韌性好。它非常罕見不可再生,開採更是艱苦。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怎麼鑑定和田玉吧。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1、觀察表面

和田玉經過在河水的搬運,沖刷,碰撞的過程中,表面都會有大大小小的裂紋及碰撞坑,這些裂紋及碰撞坑是沒有人工痕跡的,反之,如果和田玉的表面光滑度高,沒有碰撞坑肯定是假的。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2、檢測其硬度

和田玉和翡翠摩氏硬度達到6.5-7.5左右,硬度遠在鋼鐵和玻璃之上,所以用小刀在上邊劃一下,一般不會留有痕跡。

如果是玻璃或硬度較低的玉,則會留下痕跡。(但是現在很多仿料也選擇硬度較高的玉石,同樣不會留下痕跡。)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3、識別造型紋飾

造型是玉器審美的構架,也是決定玉器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效及玉坯外形決議的,其比例衡量要恰當。勻稱而不死板,平衡而又穩固的是美的作品。

紋飾是玉器的裝潢,它的妍媸容易為人們發覺、感觸。一般說它屈服於器型的需要,或者它們兩者都取決於社會功能的需要。裝飾要看結構、章法、繁簡、疏密等處置,凡構造章法井井有條,同一協調就具鑑賞價值。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4、觀察裂紋

大部分和田玉都是有裂紋的,裂紋的顏色比周圍的顏色深,和周圍的顏色呈現過渡變化。而假的和田玉裂紋處的顏色和周圍的顏色相差非常大。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5、聽其聲音辨別

和田玉由於質厚溫潤,脈理堅密,所以下敲擊下,聲音清脆、洪亮。可拿兩塊相同的玉對敲幾下,如果聲音暗啞,則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聲音比較清脆,像剛一樣,明亮動聽。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6、觸感

天然的和田玉籽料摸起來有一種阻力感,而滾筒籽料摸起來則是光滑平整,甚至感覺有點滑手。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這幾點鑑別和田玉的方法還是需要細讀的,反正在購買和田玉的時候,一定要多多觀察,畢竟現在的造假技術越來越厲害了!看著和田玉聲名鵲起,價值倍增,猶豫不決的你還不打算果斷入手嗎?

和田玉的特徵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所瞭解,但是當大家聽到“石筋”、“水線”、“玉裂”這些名詞時,又是真的明白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到底都是個啥?

一、水線

和田玉中的水線指一種細脈狀的結構特徵。水線的形成一般是和田玉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地質運動的影響,造成玉石礦體的斷裂,後來在漫長歲月中又形成了二次的結晶。它是我們通過肉眼直接可見的線狀痕跡,一般水線的透明度會比其旁邊的玉石高一點,給人一種透明之感,與周圍部分的玉石存在著明顯的外觀區別。和田玉的硬度一般在6~6.5,而一般在水線部分晶體會顯得十分的細緻,這就導致水線處的密度相比周圍玉石的硬度大。

通常青海料可以看到玉中所含有的水線,很多人都認為它是辨別青海料與和田料的依據,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質地純正的和田玉籽料普遍都是同樣具有水線的顯現。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二、玉裂

和田玉中的玉裂其實就是和田玉中的裂隙。和田玉中的裂是直接影響到玉石品質優劣與價值高低的致命弱點。玉裂就是我們通常看到存在玉石中的斷口或反光的切面,且裂有長短之分。玉裂可能是人為磕碰或摔落造成的,也可能是在自然界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受到地質震動或者自由滾落產生的。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三、石筋

在和田玉形成過程中,通常會受到外界侵蝕,對於質地較為疏鬆的玉料來說,比較容易受侵蝕,之後會慢慢形成沁疤、沁坑或者沁洞的現象。而玉質堅硬的玉料,雖然不易受腐蝕,但是肉質中會形成網狀的線體,也就是玉石的“石筋”。

玉質中石筋與水線的結構以及外觀都是截然不同的。從外觀上來看,水線是發空的線條,且有透明感,呈伸直拉長狀;而石筋看上去是一種棉線分佈於玉石內部,常呈盤旋狀。石筋一般是因為玉石中的內部成分與周圍成分有差異而形成的,而且石筋與裂紋也是不同的,有石筋分佈的地方並不會像裂紋一樣容易裂開。

瞭解這些鑑別和田玉的小知識,離騙子更遠一步!

各位小夥伴們,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和田玉中的“水線”、“玉裂”、“石筋”都有了一定的認識~~當大家在購買和田玉的時候一定要認清楚這些情況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