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加息返利的前因後果,看完你還債轉提現嗎?

(1)

“他們年化收益率快達到14%了,雖然平臺的各方面資質和背景都很好,可是有點不放心,我該下車嗎?”網貸出借人小何如是說。

2019農曆新年之前,業內從業機構以及出借人都在關注年後降息的問題。年後確如大家預料,在2018年寒冬中熬了許久的平臺終於開始陸陸續續降息,或者至少不再加息,但這一切隨著紅嶺、團貸兩個業內頭部平臺相繼的清盤、立案而打破。

紅嶺和團貸之事的影響力巨大而深遠,給廣大出借人的信心一拳重擊,信任瞬間坍塌,甚至將整個網貸行業“拉黑”。而後整個行業陷入了極度疲軟的狀態,資金競相流出,甚至部分平臺發生了擠兌的行為。此前人人貸就曾發佈公告限定優選服務在自由服務期內申請退出的時間和次數,以此來穩定平臺避免大規模的踩踏擠兌行為。

擠兌的風險有多大?小則使平臺陷入經營困難,大則平臺倒閉、項目逾期、投資人回款無望等等。擠兌的風險在此就不在多贅述。

為了留住出借人、避免擠兌,人人貸限制退出時間和次數是手段之一,但這樣犧牲的是用戶體驗。更多平臺選擇的則是另一種方式:加息返利。畢竟這符合網貸出借人的投資初衷,給自己的閒置資金增值或者保值,利益是優先。

在網貸之家首頁的熱投平臺推薦專區可以看到多個知名的平臺、乃至頭部平臺的利率數據,其中翼龍貸的利率跨度達到了9.5%-29.5%,平均利率跨度在12.744%-24.69%之間。

網貸平臺加息返利的前因後果,看完你還債轉提現嗎?

平臺加息返利確實起到了穩定市場、穩定平臺運營的作用。4月24日數據同比3月24日雖然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相比2018年6、7月確實非常微小。

網貸平臺加息返利都是為了留住出借人、防止擠兌嗎?這只是後果,還有前因。

(2)

2018年年末,各地金融機構開始紛紛行動,針對規模待收1億以下的平臺展開清退行動,眾多小平臺遺憾退場。

在此之前,相關消息就已經流傳許久,監管將根據平臺待收清退一批平臺,流傳最多的兩個版本是待收1億清退門檻和待收3億清退門檻。

據第三方數據顯示,當前正常運營的平臺僅餘八百多家。有1億待收以下的平臺退場了,但對於網貸平臺的清退並沒有到此結束,除了不合規或自身經營而退場的,接下來的待收清退門檻會是多少呢?眾說紛紜。

網貸平臺要活下去,熬過寒冬,除了要必備的各項合規資質以外,待收餘額也是硬性的指標之一,雖然從來沒有任何文件指出這一點,但業內基本上已經共識了這一點。

近日,一份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發佈了一份會議通知,除了推動P2P網貸機構將實時數據接入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這一備案進度新解讀以外,北京市金融局通知了轄區內13家業務規模超過10億元的網貸平臺參會。再次把待收規模的重要性展示出來。

網貸平臺加息返利的前因後果,看完你還債轉提現嗎?

為了儘可能避免清退,平臺也只好使出渾身解數來促進增長。雖然此前監管有“雙降”的要求,但大部分平臺的實際規模是低於雙降要求時的規模,與其說增長,不如說是恢復。

如何恢復?在連續遭遇“信任暴擊”的出借人品牌粘性降低,無法通過品牌有效吸引和挽留,那麼就來點實際的:加息返利。

這是眾多網貸平臺在2018-2019維持的高息,甚至利率還有所增加的前因。不過相比2014-2015的野蠻發展期,仍屬於理性的範疇。

(3)

面對高息返利,有一個始終困擾著理性出借人的問題:這些成本從哪裡來?因而面對平臺的高息返利,部分出借人選擇望而卻步,抽身下車。

當前市場疲軟的不僅僅是網貸行業,還有廣告行業。2017年監管明令要求不能進行線下物理場所的宣傳,2018年隨著眾多招牌響亮的平臺爆雷,出借人對各類廣告的不敏感度和信任度降到極低。

繼而就是各平臺紛紛調整推廣策略,與其將預算投放在並無效果和反饋的拉新和品牌展示上,不如將費用用來挽留紛紛下車的出借人或者維護留守的出借人。

這就是為什麼當下不復2014-2017年那種無論是線下出行購物、線上瀏覽衝浪無處不見互金廣告的現象,代替的是各大平臺層出不窮的加息、返利,活動不停。

不要小看平臺的推廣費用,少則數百萬,多則上千萬,用於平臺運營活動上則是不太低的利率。

出借人大可理性看待平臺的加息返利活動,可詢問平臺的經營狀況、運營成本。正如不能僅憑利率選擇一個平臺一樣,也不能僅憑利率去拒絕一個平臺,應該主要關注的仍然是平臺的合規建設,是否符合監管要求、有無越過監管紅線。

前有待收清退紅線,後有行業爆雷出借人信心暴跌,市場環境的極值變化使平臺無法像過往那樣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消費者、從而拉新增加用戶。既然水龍頭已經關上了,那麼就服務好池子裡的水,穩定好這一池子水,等待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