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加息返利的前因后果,看完你还债转提现吗?

(1)

“他们年化收益率快达到14%了,虽然平台的各方面资质和背景都很好,可是有点不放心,我该下车吗?”网贷出借人小何如是说。

2019农历新年之前,业内从业机构以及出借人都在关注年后降息的问题。年后确如大家预料,在2018年寒冬中熬了许久的平台终于开始陆陆续续降息,或者至少不再加息,但这一切随着红岭、团贷两个业内头部平台相继的清盘、立案而打破。

红岭和团贷之事的影响力巨大而深远,给广大出借人的信心一拳重击,信任瞬间坍塌,甚至将整个网贷行业“拉黑”。而后整个行业陷入了极度疲软的状态,资金竞相流出,甚至部分平台发生了挤兑的行为。此前人人贷就曾发布公告限定优选服务在自由服务期内申请退出的时间和次数,以此来稳定平台避免大规模的踩踏挤兑行为。

挤兑的风险有多大?小则使平台陷入经营困难,大则平台倒闭、项目逾期、投资人回款无望等等。挤兑的风险在此就不在多赘述。

为了留住出借人、避免挤兑,人人贷限制退出时间和次数是手段之一,但这样牺牲的是用户体验。更多平台选择的则是另一种方式:加息返利。毕竟这符合网贷出借人的投资初衷,给自己的闲置资金增值或者保值,利益是优先。

在网贷之家首页的热投平台推荐专区可以看到多个知名的平台、乃至头部平台的利率数据,其中翼龙贷的利率跨度达到了9.5%-29.5%,平均利率跨度在12.744%-24.69%之间。

网贷平台加息返利的前因后果,看完你还债转提现吗?

平台加息返利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稳定平台运营的作用。4月24日数据同比3月24日虽然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相比2018年6、7月确实非常微小。

网贷平台加息返利都是为了留住出借人、防止挤兑吗?这只是后果,还有前因。

(2)

2018年年末,各地金融机构开始纷纷行动,针对规模待收1亿以下的平台展开清退行动,众多小平台遗憾退场。

在此之前,相关消息就已经流传许久,监管将根据平台待收清退一批平台,流传最多的两个版本是待收1亿清退门槛和待收3亿清退门槛。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当前正常运营的平台仅余八百多家。有1亿待收以下的平台退场了,但对于网贷平台的清退并没有到此结束,除了不合规或自身经营而退场的,接下来的待收清退门槛会是多少呢?众说纷纭。

网贷平台要活下去,熬过寒冬,除了要必备的各项合规资质以外,待收余额也是硬性的指标之一,虽然从来没有任何文件指出这一点,但业内基本上已经共识了这一点。

近日,一份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了一份会议通知,除了推动P2P网贷机构将实时数据接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这一备案进度新解读以外,北京市金融局通知了辖区内13家业务规模超过10亿元的网贷平台参会。再次把待收规模的重要性展示出来。

网贷平台加息返利的前因后果,看完你还债转提现吗?

为了尽可能避免清退,平台也只好使出浑身解数来促进增长。虽然此前监管有“双降”的要求,但大部分平台的实际规模是低于双降要求时的规模,与其说增长,不如说是恢复。

如何恢复?在连续遭遇“信任暴击”的出借人品牌粘性降低,无法通过品牌有效吸引和挽留,那么就来点实际的:加息返利。

这是众多网贷平台在2018-2019维持的高息,甚至利率还有所增加的前因。不过相比2014-2015的野蛮发展期,仍属于理性的范畴。

(3)

面对高息返利,有一个始终困扰着理性出借人的问题:这些成本从哪里来?因而面对平台的高息返利,部分出借人选择望而却步,抽身下车。

当前市场疲软的不仅仅是网贷行业,还有广告行业。2017年监管明令要求不能进行线下物理场所的宣传,2018年随着众多招牌响亮的平台爆雷,出借人对各类广告的不敏感度和信任度降到极低。

继而就是各平台纷纷调整推广策略,与其将预算投放在并无效果和反馈的拉新和品牌展示上,不如将费用用来挽留纷纷下车的出借人或者维护留守的出借人。

这就是为什么当下不复2014-2017年那种无论是线下出行购物、线上浏览冲浪无处不见互金广告的现象,代替的是各大平台层出不穷的加息、返利,活动不停。

不要小看平台的推广费用,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用于平台运营活动上则是不太低的利率。

出借人大可理性看待平台的加息返利活动,可询问平台的经营状况、运营成本。正如不能仅凭利率选择一个平台一样,也不能仅凭利率去拒绝一个平台,应该主要关注的仍然是平台的合规建设,是否符合监管要求、有无越过监管红线。

前有待收清退红线,后有行业爆雷出借人信心暴跌,市场环境的极值变化使平台无法像过往那样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消费者、从而拉新增加用户。既然水龙头已经关上了,那么就服务好池子里的水,稳定好这一池子水,等待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