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農園助力“咖農”升級新農商

—分享—

4月21日,拼多多創新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首站落戶雲南保山。這一模式是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開展的。據悉,“多多農園”的第一個抓手是雲南咖啡種植。(4月23 日《北京商報》)

對“多多農園”扶貧助農模式,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小云表示:“‘多多農園’瞄準了農業產業利益分配、農村人才留存等核心問題,該模式若成功,將推動很多農村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形成偉大變革。希望它能真正變成助力中國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大行動。”

中國大陸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咖啡消費市場。但與此同時,中國雲南,中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地,咖啡種植戶正面對著尷尬的局面。

一方面,雲南咖啡產量佔全國咖啡產量的95%以上,雲南咖啡種植在中國咖啡種植版圖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但另一方面,雲南咖啡產量佔國際份額僅為1.7%。雲南小粒咖啡品種優良,但市場上諸多國外品牌甚至越南咖啡都排在雲南咖啡之前,雲南咖啡多數只能作為速溶咖啡原料,以最低的市場價格賣出。雲南咖啡只是全球咖啡產業價值鏈的最末端,而與中國日益增長的咖啡市場沒什麼關係。

小農戶種植為主、標準化程度低、自身抗風險弱、與市場嚴重脫節……一旦國際咖啡豆價格下跌,咖農自然受損嚴重。反過來,沒有價格作為支撐,利潤空間嚴重擠壓,也導致咖農無心管控,咖啡豆品質降低。這無疑讓雲咖進入了一個“死結”。

問題很清楚,解決問題的辦法,也都非常明確,無非是品牌、規模、深加工。但癥結始終未能解開,關鍵在利益與人。不能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咖農對“升級”不會有積極性;沒有人,新模式也難以持續。

“多多農園”能夠成功,就在於解決了利益與人的問題:“把利益留在農村,把人才留在農村”。

在雲南保山叢崗村“多多農園”的標識牌上寫著:“讓農人變農商,讓農村有現代企業,讓傳統小農對接線上大市場。”與多多農園一起來到保山的,還有農研隊伍、培訓團隊,以及加工廠的貨車,目標是建立產、銷、研、加工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產業示範項目。

通過“多多農園”,雲南咖啡種植上下游的利益將形成持續且微妙的博弈與再平衡,博弈結果無疑整體有利於農民。按“多多農園”規劃,保山咖啡豆將經歷平臺兜底、市場充分競爭,以及形成品牌3個階段。出現銷路受阻的情況時,拼多多會聯合平臺商家進行“兜底”。

以檔卡戶集合的合作社為主體,建立農貨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新模式,即“新農商”機制。在該機制中,拼多多將攜手地方政府,打造以新農人為創業帶頭人,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政府監督、平臺扶持的新農商發展模式,以確保檔卡戶的核心利益。

拼多多在保山的扶貧助農對象中,有許多傈僳族群眾。他們下山之前,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遷徙後,種植咖啡成了族群首先掌握的謀生技藝。但作為中國唯一種植咖啡的“直過”民族,他們的生活此前並沒有因為咖啡而改變。“多多農園”使雲南咖啡的生產銷售從被動的傳統產銷模式,“直過”升級到更具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新農商”模式,實現了商業模式上的躍進。

事實上,除了雲南咖啡之外,2018年初,雲南農產品普遍大面積出現價格走低。而首期“多多農園”還將有5個示範項目於雲南逐步進行,分別涉及茶葉、堅果、雪蓮果、花椒和特色菌菇。如果能順利推進,可以助推整個雲南的農業生產升級。

按照拼多多的規劃,平臺還將在5年內,於雲南等8個省及自治州落地1000個多多農園示範項目,形成覆蓋西南和西北兩大區域的新業態。依託新電商供給模式、原產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貨中央處理系統,2018年,拼多多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網絡零售平臺之一。通過將消費端“最後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探索農業產業新模式,讓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拼多多在為4億消費者提供平價高質農產品的同時,也將更快速有效帶動深度貧困地區農貨上行,助力扶貧攻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