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有的企業家見領導5分鐘,3分鐘在自我吹噓2分鐘在拍馬屁

編輯/盒飯君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在4月23日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進行演講,就一帶一路、中美貿易、營商環境、996等熱點話題發表了看法。

對於“一帶一路”,馬雲認為,不應該是由中國去做,而是應該發動沿線國家共建。也不僅僅讓政府去推動,讓國有企業去參與,應該讓所有的民營企業參與,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有的企業參與,只有這樣,才是一輪真正新的全球化。

所以,“一帶一路”的機遇應該是民營企業的機遇,只有民營企業成為“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主導的力量、主要的力量,“一帶一路”才能看到光輝的前景。

談及中美關係時,馬雲提到了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競爭。他認為,“沒有騰訊,阿里巴巴就不會不斷的調整自己,不斷的完善自己。當然,騰訊也是在阿里巴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伴侶而已,因為他們不是我們要最終打敗或者取勝(的對象),而是真正為社會創造持續價值。你邊上需要有這樣的對手來提醒你”。

最後,甘肅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亮向馬雲提出關於營商環境的問題,馬雲在回答中談到了一些尖銳的現象:

  • 很多領導到阿里來聽取經驗,希望知道怎麼發展數字經濟,“結果我們彙報了5分鐘,他講了50分鐘”。
  • 有很多企業張嘴就指導政府怎麼運營。
  • 在座談會上,每個人有5分鐘發言時間,但“很多企業家3分鐘自吹自擂,2分鐘拍馬屁,啥都沒說”。

因此,馬雲期待政府真正明白什麼是營商環境,怎麼參與營商環境的打造。“我們建立完善的法治環境,完善我們的信用體系,才能把社會推向更好”。

以下為馬雲演講全文

大家好。這是我第一次到敦煌,也是我們綠公司第一次在西北開這樣的年會。

來了兩天,也去了莫高窟,去了戈壁灘。其實以前玉門關、陽關這些地方都是在詩詞裡面唸的地方,特別有意境。但在今天我其實發現這兒是中國可能最早的海關,甘肅也許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方。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批商人和探險家,就是從這裡的絲綢之路走向西亞歐洲。

企業家就是經濟領域裡面的探險家,做企業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的。不過,我們今天做企業和當年那些穿越沙漠、歷經風險的商人來比,我覺得他們的勇氣要比我們更大一點兒。但是我認為,這就是生生不息的企業家精神,那就是探險的精神

甘肅是一個了不起的地方,千百年來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生存發展。大家都講現在的經濟形勢變化很快,其實我在敦煌有一個很大的感觸——很多東西都是在變化的,但有一樣東西是永遠不會變化的,就是人類永遠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

不管你喜不喜歡,挑戰總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奇特,總是在那兒。做企業就是面臨挑戰,做企業就是去解決這種挑戰。沙漠的環境非常的惡劣,就是因為是這種沙漠,大家都不敢走,但是敢走的人最後就走出了絲綢之路。在惡劣的環境都是有機會,而困難越大,機會也越大,企業家就是要在困難的環境中學會生存,尋找機遇。

今天其實我們社會問題很多,挑戰也很多,尤其現在講的三件大事,

這三件大事情大家都認為是巨大的挑戰:第一,脫貧;第二,中美貿易的摩擦;第三,一帶一路。甚至還要講的是數字經濟對社會的挑戰,對各行各業的挑戰。

脫貧是2000多年來,中國一直想解決但沒有解決的。我自己覺得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理想主義的行為。那麼歷史證明,脫貧是個千古難題,很多國家都在提,很多年代都在提,但是要把它真正的徹底的解決,這是個歷史的責任。

中美貿易,中國的對手是美國,今天我們的競爭,標準在美國手上,金融標準也在美國手上,技術在美國手裡。中美之間的競爭,中國看起來非常之難。而現在世界的格局來看,中美的競爭對我們的困難相對要大很多。但另外一方面,近200年來,美國第一次真正把中國作為世界級的對手,我覺得這也說明中國巨大的進步。

其實有對手,是很快樂的事情。大家經常講,阿里巴巴我自己覺得有今天,我們一路過來都有強大的對手。今天人家講你們和騰訊的競爭,其實我自己覺得,(如果)沒有騰訊,阿里巴巴就不會不斷的調整自己,不斷的完善自己。當然,騰訊也是在阿里巴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伴侶而已,因為他們不是我們要最終打敗或者取勝,而是真正為社會創造持續價值。你邊上需要有這樣的對手來提醒你。

中國很幸運有美國這樣的對手,不斷的鞭策自己,完善自己。一帶一路,今天的一帶一路就是把過去工業時代主導的全球化變成數字時代的全球化,要變成更加普惠、讓更多人受益的全球化。這種事情從來沒有人做,怎麼做,到底從哪入手,都是巨大的挑戰。尤其是今天全球化的巨大的挑戰。

數字化,很多人想到數字技術,就是想到了失業,想到了自己企業越來越不好,就像剛才郭廣昌(注:復星集團董事長)講,很多人只怪自己銷售不好、銷售渠道不好是因為互聯網。其實數據還有很多的問題,包括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等。這些挑戰對別人是挑戰,今天的好消息是對任何人都是挑戰。所以對你來講,只要解決這些問題,都是巨大的機會。

馬雲:有的企業家見領導5分鐘,3分鐘在自我吹噓2分鐘在拍馬屁

我一直覺得,如果沒有困難,還需要你幹什麼?如果錢能夠解決問題,那麼所有的銀行應該是無所不能。如果很容易,其他人把事情都解決了,根本不需要你。困難就是機遇,抱怨就是機遇,企業家就應該在困難的時候,就應該去想辦法在別人的抱怨裡面尋找機會

脫貧和致富是一件事情。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脫貧人數全世界第一,靠的就是發展經濟、就是致富思想。“貧”是先天的,沒有辦法,但“困”確實往往是自己把自己困住。我們要消滅的是貧困,而不是消滅窮人。扶貧可能是政府的責任,但是致富卻是企業家的責任。只有帶著致富的思想,才能夠真正做到脫貧。

脫貧光靠政府,我認為肯定不行,光靠企業更加不行。所以政府是左手,企業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聯合起來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昨天唐省長說了,甘肅現在面臨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脫貧攻堅。我們企業家應該把這個當做重要的機遇。我在以色列看到,現在因為很多人講,我們很困難,各種各樣的資源沒有,也有人講我們邊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競爭。

我去年去了兩趟以色列,我看到以色列沒有水,沒有資源,只有沙,只有競爭,只有隔邊上的所有的敵人,但以色列利用自己在沙漠上發展的農業技術,成為了歐洲最大的蔬菜水果的出口國。

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解決了土地上種東西歸誰所有的問題,而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就是要解決這片土地上的東西賣給誰的問題。過去我們爭取把畝產做到一千斤,而互聯網也好,未來也好,我們共同努力把畝產做到一千美金。未來的農業是數據農業,是定製化農業,是智能化農業。上一代的農民,很多人離鄉背井到了城裡做農民工。今天農民不需要離開土地,就可以成為農業工、農民工。過去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未來的農民要面向屏幕,要靠計算,要靠數據來吃飯。

現在大家都在期待著中美貿易協定的簽署,我個人覺得未來我們要高度重視的是,中美貿易以及中美關係走向,一定會對整個世界帶來巨大的劇變。而這些鉅變背後隱藏著重新的洗牌,隱藏著巨大的機遇。

中美貿易關係將面對過去40年來中美貿易之間前所未有的合作,這40年來的合作沒有問題是巨大的問題,有問題其實很正常,但是

中美貿易這次的協議的簽訂,可能在5年到10年以內對世界經濟格局帶來巨大的影響,因為涉及到就業、涉及到科技,涉及到甚至華爾街都會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因為為了保證我們解決貿易平衡的問題,我們本國內部的經濟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所有的企業和政府都要為即將來臨的貿易協定的簽訂做好前期的準備

比如說大豆,本來1/3我們可能從美國進口,未來可能2/3會從美國進口。這對巴西、阿根廷以及其他的大豆生產國家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中國過去賺的是貿易逆差,所以很多我們賺了的錢買了美國的國債,貿易逆差沒了,美國國債的美元也會出現巨大的問題,美國為此也要有大量的準備工作。

而且中美貿易問題不是中美兩國的問題,歐洲會捲入,南美會捲入,亞洲各國都會,因為這個貿易協定的簽訂,在未來5年到10年產生巨大的影響,很多行業和企業會重新洗牌。

企業要考慮一下這對我有什麼影響,對我的企業有什麼影響,應該去怎麼應對,以及從中發現巨大的機會。我們所有人希望按部就班,但每次的變革都是重新洗牌的機會。

另外,一帶一路也會帶來巨大的戰略機遇。加入WTO的時候,中國可以說是被全球化,應該講是美國和歐洲各國引導和以他們為主導、跨國企業為主導的,伴隨著集裝箱、國際物流而形成。雖然是被全球化,但是我們在座的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受益於那個階段,發展了起來。

但是接下來的一帶一路是我們主動的全球化,一帶一路是中國啟動的新一輪的全球化,它的使命是能夠讓世界更具活力,更具創新,更具平等,更具普惠,這是一種由發展中國家興起的,讓發展中國家更有機會讓每個年輕人更有機會。

所以今天反全球化的聲音越來越響,但今天的問題我認為不是全球化造成的,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而一帶一路本身就是要去解決全球化的不完善的體系,讓每一個人、每個國家、中小企業都有機遇。

中美貿易摩擦的背後其實是過去全球化不完善,所以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規則,全球化必須普惠,全球化只有普惠、讓所有人參與,才有機會。

所以我想,一帶一路不是輸出過剩的產能,不是轉移過剩的生產力,也不是為了更加便宜的勞動力,或者是更加便宜的生產資料,而是共同探索完善發展的模式,建立新型的貿易遊戲規則

一帶一路不應該是由中國去做,而是應該發動沿線國家共建,也不是僅僅讓政府去催著推動、讓國有企業參與,應該讓所有的民營企業參與,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所有的企業參與。只有這樣,才是一種真正的新的全球化。

所以我想,一帶一路的機遇應該是民營企業的機遇,只有民營企業成為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的主導的力量,主要的力量,一帶一路才能看到光輝的前景

所以我想,一帶一路是我們這些企業的巨大的機遇,它所對中國帶來的影響絕不亞於中國加入WTO那個時候的影響。

所以,在座每位不要把一帶一路當作北京的會議,而是每個人去思考,每個人去走。我過去的三年幾乎跑了東南亞的所有國家,我每年去至少四個非洲的國家,去探索,去思考。

我們所有的人必須為未來做準備,從未來思考明天、思考今天的時候,你就會不一樣。我在公司內部經常要求我們公司所有的高管有三個觀,一是未來觀,二是全球觀,三是全局觀。只有這三個關都具備的企業才能夠活到明天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在思考的是全球數字經濟的挑戰,其實數字經濟對每個人都是挑戰,不僅對你們的挑戰,對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谷歌這樣的企業都是挑戰。

每次技術革命大概都是50年,但是前20年基本上是技術的突破,基本上是技術公司,但後30年是技術的全面應用。過去這20年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數字技術革命已經進入了後30年,未來數據將是重要的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互聯網是生產關係,未來不運用數據可能要比用電更加可怕。

但是今天,我幾乎每天聽見每個政府、每個企業都講自己有大數據,其實大數據這三個詞有很大的誤解,大數據的大跟大小沒有關係,大數據的大是大計算的意思,數據是全面上雲。所以我自己希望所有的企業,尤其我們甘肅的企業,不管上的是哪個誰的雲,但是一定要上雲,一定要用好整個的計算。未來計算的能力和數據,就像今天的石油和電一樣,未來的數據化誰也沒有經歷過,所以我相信肯定會有失業,機器會代替很多就業,但是同樣也會產生新的就業。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的賽道。我相信沒有落後的企業,只有落後的觀念。所以在這兒我想講的是很多企業非常擔心,包括政府極其擔心新的技術會造成巨大的失業。

其實今天的挑戰才能解決未來的問題。

去年整個中國新生兒的出生率只有2%。那麼大家想過沒有,再過20年,假設我們的人口比例繼續往下走的時候,也許我們的人口只有每年出生只有500萬到800萬的新生兒。

根據技術、醫療的發展,人會越活越長。我們未來的年輕人可能不僅要養的是自己,而是養的是雙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太外公太外婆、太爺爺太奶奶,每個夫妻可能要面對的是六個。所以我們今天講房子很重要,未來你除了管自己的房子以外,這六個家庭的房子你可能有一大堆,那時候可能真的缺乏就業,缺乏勞動力。

所以我們今天必須思考,20年以後的中國,我們將用什麼樣的勞動力,什麼樣的生產力,去面對老齡化社會,我們解決的人口的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所以我在想數字經濟技術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落後地區,因為改變成功者是世界上最難的。在座的很多企業家們講,我們口才很好,思想也不錯,改變這些人是非常難的。

電商在美國不行,不如在中國的發展,不是因為中國的人有多麼聰明、多麼勤奮、阿里巴巴這些公司有多麼厲害,而是因為美國昨天的商業環境非常之完善,所以我們中國今天把握了這個機會。落後地區、落後產業,只要抓住機會,換道超車,反而更厲害。

甘肅今天如果能夠擁抱互聯網,其實沒有什麼包袱,因為甘肅並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失去。只有改變自己,去抓住未來。

當年貴州就是抓住了這個機會,大家說貴州發展大數據、高科技沒有人才,其實北京上海也沒有人才。

我也想講一下,我們儘管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但是很多企業依然用昨天的思考在做明天的事情。我其實不太喜歡中國企業有一句話叫“做大做強”,做大做強它是個結果。我們應該做好企業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上個世紀我們都追求大、追求強,其實強很容易,給人家感覺是蠻狠,是無理,是強盜。

我們今天需要迫切思考怎麼做好企業。什麼叫好企業?你讓你的客戶滿意,讓社會滿意,讓員工滿意,讓自己滿意,讓家人滿意,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持久,好企業才能持久。

上世紀我們追求大企業,這世紀我們必須追求好企業,好企業的強是可持久的。另外我們企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覆盤。其實,我在外面聽,我也在不斷的思考。其實我覺得可能過去的19年,阿里巴巴的創業,包括今年20年,我在外面可能跑的很多,學習的很多,思考的很多。

我聽我們很多企業家,尤其在2018年說我們的經濟形勢不好。但是其實我們很多企業自己犯的愚蠢的錯誤,如果你不去反思,不去覆盤,那你明天同樣會再犯。

企業家講投資是個悲劇,投資者將企業運營也是個災難。我發現很多投資者在講企業運營的時候,聽起來似乎很多邏輯,其實裡面充滿著愚蠢的思考,因為他們沒有運營過。很多做企業的人覺得我能夠投資,然後大膽地在A股其實我發現他們不是在投資,連投機都談不上,更是賭博。

我們如果不反思自己的過錯,不從去年接受教訓,我相信經濟形勢好,也好不到哪去,經濟形勢不好,你就災難叢生。

所以我想,我們每個企業要學會怎麼做好企業,怎麼控制自己的慾望,怎麼讓夢想變成理想,夢想是自己的,理想是大家的。不管你有再大的理想,你必須腳踏實地,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大的代價,你才有可能。而且這個代價不是讓別人為你付出代價,而是你付出的代價必須遠遠比員工更高。

最近大家講的、批評我比較多的是“996”,我自己這麼覺得,我們這些人必須做的比“996”更多,我們的員工才能活得更好,社會才能更加進步

最後,我也想講幾句生態的問題。

昨天我去了沙漠,參與了沙漠裡面種樹,我第一次看見梭梭樹,我一開始還覺得這種樹看起來像稻草,根本沒有機會活下來。但是我發現這些樹種下去以後,經過三年,它長出了一點育苗,長出了一點點強大的這種生命力,它不僅自己活下來,它固沙,它治沙。在沙漠裡面看到這種梭梭樹,我似乎感觸到了它這種堅強的生命力,它不斷地適應這個環境,在裡面我看到了拼搏的精神,求活的慾望。它們就是我們今天的所謂企業家精神。

所以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像沙漠裡面的梭梭樹,不管經濟形勢多麼糟糕,不管商業生態多麼的不好,但是今天比昨天、比過去任何一年都好,我們學會生存,學會生意環境,學會不放棄理想,學會用好團隊,學會服務好客戶,我覺得這是我們做企業的基本的初心和出發點。

其實我在杭州並沒有什麼感覺,到處都是綠,但在這兒,我能夠感受到綠色的珍貴。我看到了一點綠,一點水,就特別的高興。綠公司年會創立的初心,就是因為我們相信,只有綠色才能持久,企業只有帶著綠色的思想,綠色的行動,綠色的理念,才能夠走得更久更遠。

很多人在講我們今天要走向全球化,很多人在講我們今天必須在一帶一路有所建樹。很多人說我不懂英文、不懂外語,不懂外語不等於你沒有全球化的思考。毛主席不懂英文,毛主席最多講的是paper tiger,紙老虎。尼克松不懂中文。但是1972年,這兩個不懂對方語言的人做了全世界最了不起的面向未來的全球化。

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個人,你只要相信未來,其實我不懂技術,但不等於我們不欣賞技術、不敬畏技術、不用好技術人員、不發揮技術員的作用。

所以我們學習去做全球化,如果你真的不懂語言,找個翻譯很容易,今天翻譯軟件也很多,但是你要學會對當地的尊重,學習別人的語言是尊重的一個開始。學習另外一種語言,讓你懂得另外一種文化,開啟另外一條路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有未來觀、全球觀以及全局觀。我昨天跟唐省長交流過程中,聽取了省長向大家展示的甘肅省未來的發展的宏偉藍圖,我們深受鼓舞。我們建議所有做企業的人都到甘肅來看看,來看看這兒的沙漠,來看看這兒的敦煌,來體驗一下這文化。

我剛到敦煌那天,前天晚上去敦煌夜遊,非常的震撼。在這兒我們看到了千年以前敦煌人的這種精神,這種營商,包括這種文化的尊重,對信仰的尊重和探求。所以我想我們到這兒來看看,要尋找一下企業的方向,思考,交流。

最後我想在這兒要特別感謝甘肅省委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我們這次綠公司年會大力的支持,我們也會積極參與甘肅的發展,預祝甘肅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能夠得到長足的進步,謝謝各位。

以下為馬雲回答甘肅副省長提問全文

馬雲:有的企業家見領導5分鐘,3分鐘在自我吹噓2分鐘在拍馬屁

甘肅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亮

宋亮(甘肅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我們說,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價值,但是企業從來都不是完美的,營商環境同樣也不是完美的,我向馬主席(馬雲)請教的是:政府如何包容、認識、支持不完美的企業?在比較落後的營商環境下,向比較好的營商環境邁進,地方政府必須做好什麼?

馬雲:謝謝宋亮省長的問題。我們大家都在談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極其關鍵,但是我們國家確實很多政府部門自己沒有做過企業,缺乏這方面的背景,大家一腔熱血,希望幫助企業,卻不知道從哪兒入手。

改革開放40年,很簡單,給稅收、土地的支持,低端製造業發展相對容易,但今天中國到了第二大經濟體規模,簡單的開放、給政策已不夠,而是需要運營。所以,政府裡面需要官員尊重企業,尊重經濟的規律。我們期待政府真正明白什麼是營商環境,怎麼參與營商環境的打造。這是巨大的挑戰。

這對企業同樣是挑戰。今天絕大部分中國企業都處於低水平發展過程中,我們存在的問題非常大,很多企業家往往覺得自己管了一些人,有了一些利潤,就可以指導政府怎麼運營。即便我們看起來一樣,其實並不一樣。就算是做企業,做投資和做運營,看起來一樣,其實也不一樣。我們必須敬畏對方的行業。

很多領導到我們這裡(阿里)來,聽取我們的經驗,希望知道怎麼發展數字經濟,結果我們彙報了5分鐘,他講了50分鐘。也有很多企業張嘴就指導政府怎麼運營。其實我自己覺得,隔行如隔山,社會治理非常複雜,企業運營也極其艱難。我們只有互相欣賞,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支持。這是營商環境的基礎。

第二點,真正的營商環境是完善的法治環境。不管企業做得多好,必須依法辦事,犯法就照樣受到處罰。但是政府也必須依法辦事。我們建立完善的法治環境,完善我們的信用體系,才能把社會推向更好。

過去幾年,我們講“親”“清”(政商)關係,今天“親”有了,但那個“清”沒了。我們不聚會,不座談,不喝茶,不聊天。在座談會上,領導聽取大家意見,每個人5分鐘(發言時間),我發現很多企業家3分鐘自吹自擂,2分鐘拍馬屁,啥都沒說。

如果你不講真話,不講實話,怎麼讓我們的政府部門做經濟的判斷和決策,所以我希望大家講真話,講實話,講可行的話。只有經濟穩定了,社會才穩定;只有每個人有就業,家庭才穩定。這是我們巨大的責任,也是我們做企業巨大的福報。

所以,謝謝宋省長的問題,打造營商環境是個不斷推進的過程,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我們企業家的責任。我們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好明天的經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