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低俗題材的相聲和小品為什麼會受一些人的歡迎?

馮學亮寧靜致遠


看了一下大家回答的,總感覺不過癮,我來說一下吧。

題主的問題:“某些低俗題材的相聲和小品為什麼會受一些人的歡迎”?

這些相聲、小品是真的低俗麼?還是僅僅是“你覺得”低俗。

題主,你真的是一個高雅的人麼?還是僅僅是“你覺得”自己高雅。

生活中,你不需要吃喝拉撒麼?你不跟老婆過性生活麼?你不跟同事講黃色笑話麼?

老郭在《你要高雅》中說過:“有兩種人,一種人喜歡郭德綱,這沒有錯;第二種人不喜歡郭德綱,也沒有錯。但是第二種人覺得自己比第一種人高雅,這就錯了。”

“高雅不是裝的,孫子才是裝的。”

說的一針見血。也許,題主你不過是為了標榜自己高雅,標榜自己正經,才覺得這些相聲低俗。

相聲是語言的藝術,也是喜劇的藝術。放眼古今,能讓人發笑的元素都差不多。相聲用的技巧、用得素材,喜劇電影會用,話劇會用,小說會用,笑話也會用。難道是相聲的威力最大麼?難道是因為相聲演員的刻畫能力太強了麼?

更何況,跟電影相比,相聲文明多了,為什麼沒有人說周星馳的電影低俗呢?我們下面舉幾個例子吧。

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喜劇之王》中,尹天仇的鼻涕差點流到莫文蔚的嘴裡。這個畫面被很多人津津樂道。按照你對相聲的標準,這個畫面文明麼?相聲演員不過是文字刻畫,這個片段都演出來了,鼻涕甩來甩去的。

還是周星馳的電影,《算死草》,影片中大便小便、屁股肛門,以及所有能讓人生理上不適的元素都被加工成了笑料。題主,你覺得文明麼?

還有被大眾封為神作的《大話西遊》,影片中也充斥著各種所謂的“低俗”的元素。屎尿屁、男性下體等等。題主,你覺得文明麼?

還有徐崢、黃渤主演的《心花路放》,貫穿整部片子的約P主題,車震、三陪、同性戀等等。題主,你覺得文明麼?

很多人,一個人偷偷摸摸的時候看島國的激情動作片爽到不行,卻對相聲中的汙段子接受不了;跟好基友在一起天天講黃色笑話,卻覺得德雲社的包袱髒的都不行了。

題主,你對文藝和生活,對相聲、小品,還有電影、音樂、文學用得是完全不同的評判標準。這個是你自己內心修為的問題。

所謂,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就好像一些搖滾歌手看不起網絡歌手,也不過是為了裝逼而已。說實話,我現在挺喜歡鳳凰傳奇、大張偉的。


雙柳生


我因為低俗而發笑,是因為我無法高尚的大哭😢

低俗的一種,是關於性的調侃,性的庸俗暴露,性的玩笑,性的猥瑣,這是因為我無法真誠地面對性。

真誠地面對性就會真誠地面對愛。

那時,我沒有愛,才來到變態的性,變態的性是一種刺激,變態的性,低俗的刺激著感官和神經,我在低俗的性中淫笑,猥瑣表達著性的變態,我在變態的性中笑著,獲得變態心理的滿足。

我猥瑣的笑,是因為我壓抑了失去愛的痛苦😖

直到我大哭,有很多次我在性中嚎啕痛哭,我的自性在變態的性中感受到了痛苦,那性的刺激是深深的痛苦,那變態感官的性中無法獲得的愛,那性的刺激使我失去了愛。

沒有愛,才追求性的刺激,獲得低俗地歡笑。

於是我在性中學習療愈自己,把性慾望產生的性能量帶入心,在心中,大哭使我清理了失去愛的痛苦,大哭使我蛻變了性,大哭使我感受到了愛,大哭使我回到了愛,大哭使我高尚,愛使我的心靈充滿富足。

性只是愛的附帶品,可有可無,愛才是人類生命的真諦。

愛使我高尚地大笑不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吳振偉美麗生活


低俗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權利。一個不允許低俗的社會,一定是一個恐怖的社會。

相聲原本就是低俗的民間娛樂節目,從路邊攤到小劇場,與高雅絕緣。老底子,女人是不能聽相聲的,實在是太汙了。

不要指望相聲去教育人,觀眾花錢不是來受教育的,而是圖樂子的。也不要鼓動相聲去諷刺人,相聲藝人原本就是社會最底層,誰都惹不起,雖然今非昔比,但觀眾是衣食父母,還是得罪不起。相聲為什麼那麼多砸掛?沒辦法,不敢惹別人,只好拿自己和同行以及家人開涮。

有人想讓相聲變得“高雅”,不能說沒道理,但是很“無趣”。無趣比低俗更可怕。

人活世上,誰都不要裝。因為,誰都是低俗的產物。



江南俗士1


崑曲雅不雅?每一句唱都帶著典故,現在有多少人聽?

交響樂雅不雅?入場後不可以說話,現在有多少人聽?

文言文雅不雅?每句話都帶著之乎者也,現在又有多少人說?

四書五經雅不雅?熟讀之後甚至可以成為聖人,現在又有多少人看?

相聲本就是一門讓人放鬆讓人笑的藝術形式,所以先得樂!寓教於樂也是這個道理,連樂都不樂就沒人看了,那再談教育人還有什麼意義?

卓別林是世界公認的喜劇大師,請問看了他的表演又感悟了什麼教育意義?是不是先把他反三俗了!

還是那句話: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存瑞我是求恩啊


我的觀點說出來後,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指責,我本人也認為有的相聲,小品很低俗,特別是某民間藝術團的小品,簡直是低俗的不能再低俗,可是很受歡迎,觀眾很願意看。為什麼呢?我舉一例足可說明,某小區1000多戶,3、4千人口(在校學生除外)平均文化水平,達不小學六年級,你讓他們去欣賞大型交響樂,什麼園舞曲,估計不用買票也沒人去。這就是欣賞能力問題,把梅蘭芳的精彩唱段拿到農村去,可能沒幾個人去聽,如果把二轉拿去演,就會人山人海,這就是欣賞習慣問題,所以說我們普通百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欣賞能力自然有限。


耕者有其田54


說這話明顯是衝著郭德綱來的,那就用郭的語言來說吧。

人谷為俗,人吃五穀雜糧,豈有不俗之理。有的人喝咖啡沒必要阻止別人吃大蒜,況且吃大蒜的人也愛喝咖啡。人都有俗的權利,聽交響樂前排的很多都是睡覺去的。全唐詩大多寫的都是青樓妓女的事。郭德綱名言:高雅不是裝的,孫子才是裝的。

近日多少所謂的老藝術家被拍到飯局爆粗口,可見一斑。然而某舞蹈家為了所謂的高雅藝術,以花當飯,剔骨為美。甚至終生不要孩子,作為一個凡人,難道這就是社會應該提倡的?人就是人,你或許想行天道,但是不要毀人道。



文止一刀


原因就是有些人分不清什麼是低俗,什麼是高雅,看個小品《賣柺》,很明顯這是一個很高大上的小品,很切中要害的、生動地諷刺了時下很多人容易上當受騙被忽悠,比如買保健品的、比如練某某功的,那些受騙上當者不就是範偉刻畫的人物嗎?題材特別好。可是,偏偏就有好多二哈一樣的人,把這看成是趙本山在宣揚坑蒙拐騙,我靠這不是笑話嗎?愚蠢到什麼地步?央視審核幾道關就為讓老趙上去宣揚坑蒙拐騙?連個小品表現什麼都看不懂、看擰了,還能說什麼低俗高雅?就拿趙本山的小品來講,趙本山的小品幾乎每一個都是主題鮮明、高大上的作品,傳播正能量的作品,有反腐的、有關注民生為百姓修路的、有關愛老年人婚戀的、有諷刺騙術的、有愛心捐助的,有反映改革開放鉅變的……如果有人說他的作品低俗,那我認為基本上他的三觀是反著的,扭曲的,根本分不清低俗和高雅,腦子基本是一團漿糊。


寵辱不驚159944225


這個問題我可以舉最簡單的例子:

東北二人轉,大家都曾知道東北二人轉曾經俗到了掃黃打非範圍。但是本山大叔的帶領下東北二人轉拋去了糟粕同樣還有市場,劉老根大舞臺還是風光無限,豪車雲集。

其實作為正常人都有叛逆,喜歡聽一些曾經不能說出來的新鮮段子或節目。

俗,有市場。但是作為商人也好,藝術家或者什麼什麼演員也好,商人追求的是利益,只要有利益說什麼都可以。試想我們不能因為觀眾愛聽什麼我們就演什麼,難道觀眾想聽點不該聽的,作為演員就在舞臺上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演嗎?有人會認為,聽著就是一樂,對別人沒有影響,但是當今網絡技術已經成型,各種直播,今天演的節目不知道多少觀眾在手機就能看見直播,這些人裡面有你的孩子怎麼辦?可以不可以把俗的一部分收費觀看,不俗的做直播呢?

現在來看郭老師還是有所改變的,有些段子自己不說了,叫他的徒弟去說,先提高知名度。郭老師自己則上電視做一些節目。我想他的徒弟都成名以後也會走本山大叔的路線,畢竟市場早晚要淨化,國家還沒開放到說什麼都沒人管的地步。

最最主要原因俗的市場能掙錢,因為作品簡單,傳播快。現在最可悲的就是經濟利益引導了演員,不是演員通過自己的作品引導觀眾怎麼關注文明的健康的社會。

不是隻有俗能叫大家樂,正能量作品也能叫大家樂,本上大叔春晚小品我們也樂了幾十年。

藝術家和普通演員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知道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演什麼有分寸。藝術家們做好自己藝術就好,別因為經濟利益摒棄自己的信念。社會還是需要弘揚正氣,多些正能量。

作為觀眾我想也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欣賞品味,如果俗沒有市場,追求商業利益的演員也不會在俗下去。某某粉絲,你們要正面面對這一問題。人口販子還有市場,毒品有市場,難道我們都要支持這樣的市場存在嗎?難道老闆姓想要毛片市場我們就開放嗎?國家體制和機器絕對不會同意。

國家應該加強精神文明發展,出臺更多細則規劃文化市場,加強監督和管理,精神文明建設是十六大報告提出大主旋律之一,全面創建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



角度說觀點


相聲小品,沒有什麼絕對的低俗高尚之分,要用唯物辨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相聲小品,它是一門面向大眾展示的一種藝術,只有適合大眾精神生活須要的作品,才會有市場,一個沒有市場的作品,就沒有生機,沒有生機,就沒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少數人說得千好萬好,那就是扯淡,一文不值。

眼光不同,思想不同,審美觀就不同,價值觀也就不同。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形態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強加於人,那就是心懷不軌,那就是霸道。反正只有能給大眾精神生活帶來快樂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只有能反映民情民心結合民聲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只要能得到大眾喜愛喜歡的作品——那就是好作品。

依我看,有些人就是在無事生非,總把一些高大上的空洞理由,拿出來當成——詆譭攻擊別人的依據;總把自己的觀點思想主意強加給別人,代表這,代表那!?總以為自己是個高人一等的——特殊材料製成的精品,把個人不喜歡而大眾又喜愛的(文化文藝作品)相聲小品,人為主觀的給打上了低級的標籤。大眾能信嗎?大眾能服嗎?高高在上,長此已往,大眾只會與你背道而馳。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壞作品還是有能力分辨清楚的。

對哪些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偽君子,總把和他們價值觀和思想不同的人,當成是一些低級趣味的低端人,其實那是真實反映出它們——脫離生活,脫離實際,脫離大眾,背叛社會,自身靈魂出竅生活腐爛的……寫照。

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命運我主宰,我有大腦,我有思想,我有獨立的人格,我有獨立的思考判斷能力。我看什麼和不看什麼,不須要別人對我指手劃腳,我有我的選擇,我有我的自由。不要把你們對作品的審美標準,強加於人。條條大路通羅馬,任何條條框框的教條,都束縛不了大眾的自由思想和尋求快樂生活的權利。只有適合大眾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是好作品,才會深受大眾的喜愛。



俊波2494777000894


低俗的相聲和小品為什麼受到歡迎,那就是因為它們能直接逗人發笑。

相聲和小品屬於喜劇藝術,而喜劇藝術的首要目的就是把人逗笑,如果一段相聲或小品主題也好,臺詞也好,哪兒哪兒都好,就是逗不笑人,那也只能說它是一個失敗的作品。

說一下各自的起源。相聲150多年前誕生,最早的相聲藝人站在街上撂地表演,為了吸引走過路過的行人駐足欣賞,那確實是什麼逗笑什麼吸引人就說什麼。當時的觀眾文化水平和欣賞水平都不高,相聲藝人逗他們發笑,說的很多都是誰是誰兒子倫理哏以及葷段子這樣的低俗內容,目的就是第一時間把人們吸引過來。當時的相聲不給孩子和女人聽,原因也在這裡。後來相聲演員開始主動淨化相聲,尤其建國之後,相聲也開始變成一門藝術而非只是一種撂地演出的小玩意兒,過於低俗的內容就不方便再演出了。

喜劇小品是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搬上央視春晚舞臺的,最早的想法也非常簡單,就是在大年三十痛痛快快逗全國人民笑上一場,沒有考慮什麼實際意義。現在看來,他們表演的就是模仿一個人吃麵條吃撐但必須還要吃,帶來的是最直接的笑聲。不像後來越來越多的小品開始昇華意義,好讓人們在笑過之後還能感動一把。

既讓人發笑又讓人有所回味的相聲和小品當然是有的,但它們的出現越來越難。要麼只追求意義沒有讓人笑出來,要麼只讓人發笑沒有了琢磨頭兒。不過如果兩者不能兼顧只能保一頭兒,很多觀眾大概會選發笑而非讓人回味。如果只追求後者,那隻好去老老實實看書了。

看娛樂節目追求享受是人之常情,他們來欣賞相聲和小品,第一需要是獲得笑聲,你不能說他們全錯了。

雅俗共賞當然是觀眾和演員都追求的境界,但演員表演達到這種境界真的太難太難了。希望雅俗共賞的喜劇作品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