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跨界,瘋狂套現:這家公司“割韭菜“毫不手軟!

工業大麻大熱,蹭熱點公司來了!

2019年股市什麼題材最火?恐怕很多人都會說到一個詞:工業大麻。

先來科普一下,工業大麻不是那種吸了會讓人上癮的毒品大麻,它是合法的,不具備毒品利用價值,而且用途十分廣泛,可用於紡織、造紙、食品、醫藥、日化、皮革、汽車、建築、裝飾、包裝等領域。

2018年,全球工業大麻行業市場規模120億美元,國內券商有認為,全球工業大麻在2025年將成長為千億級美元的行業。

工業大麻的股票火到了什麼程度?不僅相關概念指數短期翻倍,就連與之無關的產麻布、麻繩、麻袋、麻花、麻辣小龍蝦的上市公司,只要沾上一個“麻”字,股價就嗨了藥似的暴漲。


瘋狂跨界,瘋狂套現:這家公司“割韭菜“毫不手軟!


逢“麻”必漲,很多上市公司坐不住了,紛紛宣佈涉足工業大麻領域。這其中,有認真做事的,也有渾水摸魚試圖把股價炒上去,撈一把就跑的。

目前看來,八菱科技(002592.SZ)可能就是那個“渾水摸魚”者。

4月19日晚間,八菱科技發佈公告,根據公司轉型的需要,公司與雲南麻王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麻王生物”)及其子公司大姚麻王科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科華生物”)簽署了增資協議書,公司擬向科華生物增資6600萬元。

增資完成後,科華生物註冊資本將由3,000萬元增加至3,846萬元,八菱科技將持有科華生物22%的股權。


瘋狂跨界,瘋狂套現:這家公司“割韭菜“毫不手軟!


科華生物是幹啥的?簡單介紹一下,它的經營範圍包括工業大麻產品研發、加工、生物萃取、銷售等。

八菱科技增資科華生物,這是要在工業大麻領域來一票大的?

那麼,八菱科技出手增資的科華生物,質地到底如何?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科華生物淨資產為-58.26萬元,淨利潤為-58.26萬元。

可以說,科華生物是一家規模很小的,又虧損的企業。八菱科技在科華生物上“搞事情”也引來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深交所要求八菱科技結合科華生物財務狀況、歷次增資情況等說明本次交易對價的合理性。補充說明本次交易相關事項的商討過程,包括但不限於具體溝通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等,並據此提供相關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

從深交所的話不難看出,八菱科技這筆增資很值得懷疑。

增資科華生物還不算完,八菱科技還披露了另一項收購計劃:

公司擬以現金支付的方式,耗資9.08億元收購北京弘潤天源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弘潤天源)51%的股權。

基因生物技術公司?沒錯,這聽起來灰常高大上。

具體來看,弘潤天源成立於2004年,專注於創新細胞生物尖端技術研究,是集細胞技術與服務、轉化醫學研究及生物樣本庫等為一體的技術服務平臺,是國際細胞治療協會(ISCT)會員單位。

2015年,股市火爆的時候,弘潤天源順勢在新三板掛牌。但後來新三板大家都知道,無人問津了,於是弘潤天源2017年7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

9.08億現金收購弘潤天源51%股權,八菱科技有這麼多錢嗎?截至2018年9月30日,八菱科技賬面現金餘額為4.6億元,離9.08億的現金標準還差的遠。

4個多億的資金窟窿,不知道八菱科技拿什麼來補上。

跨行文旅,屢次失敗

八菱科技,成立於2001年7月,按照某度的介紹,這是一家集科、工、貿一體,專業研究、設計、生產管帶式銅質或鋁質熱交換器產品,由南寧八菱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控股創建的高科技型企業。

簡單來說,八菱科技是做汽車散熱器的,屬於比較傳統的行業。

但八菱科技可不甘心僅僅做散熱器,公司還有更大的抱負,那就是跨行。

這一跨,步子就有點大:從工業跨到了文化旅遊。

2014年12月,八菱科技試圖收購《印象·劉三姐》的母公司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轉型為文化演藝公司。

但要收購的這家公司存在股權被凍結、銀行賬戶被查封等情況,bug實在太多,此事最後自然沒能搞成。

這個不成,還有下一個。

八菱科技之後又定增5.9億,投資科幻演出項目《遠去的恐龍》和實景演出項目《印象·沙家浜》。

不過事情依舊不順利。《遠去的恐龍》投資超過4個億,但首演居然推遲了14個月,直到2017年9月才正式投入試運營。

項目拖了這麼久終於搞定,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沒想到正式運營之後又虧錢了,而且虧的還不少。

八菱科技2018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恐龍項目虧損2415.75萬元。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八菱科技最後只得宣佈《遠去的恐龍》暫停對外演出。

不只是《遠去的恐龍》失敗,八菱科技投資1.87億元建設的《印象·沙家浜》項目,目前也折戟沉沙,處於閒置狀態。

投資文旅項目的失敗,直接讓八菱科技的財務報表變壞。

4月20日,八菱科技在“關於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中寫到: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印象恐龍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恐龍公司”)虧損嚴重,公司預計對恐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存在較大的減值風險。

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和公司相關會計政策的規定,出於謹慎性原則考慮,為真實反映公司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公司擬對恐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全額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2018年度需在母公司報表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50,000,000.00元,相應計入資產減值損失。

這麼多“0”,是不是眼睛看花了?恐龍公司讓八菱科技一下提了5000萬的資產減值損失。

2018年前三季度,八菱科技淨利潤1328萬元,同比下降高達87.1%。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遠去的恐龍》大型科幻演出項目門票收入較少。

在八菱科技的說明會上,有投資者問起文旅項目的問題,公司回應稱,由於演出時間不長,市場需要一定的培育時間,公司也在加大廣告宣傳力度,爭取取得良好的經營成果。

這種回覆,你聽了會滿意嗎?顯然不會。這種官方話等於什麼也沒說,帶給投資者的只能是失望。

收購基因生物公司,有多不靠譜?

前幾天八菱科技公佈的收購弘潤天源一事,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有了動作,具體是這樣的:

2018年12月28日,八菱科技宣佈擬用30億現金收購弘潤天源100%股權,交易價格不超過30億元。

但3個月之後的2019年3月28日,八菱科技變卦了,這次改為收購比例不超過51%,估值上限由30億元變更為18億元。

短短三個月,交易標的估值縮水高達12億,八菱科技,你這收購的價格能靠點譜不?

這麼不靠譜的事,也引來了監管部門的注意。4月1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提出13個問題,要求八菱科技核查相關事項並做出書面說明,於4月4日前將有關說明材料報送並對外披露,同時抄報廣西證監局上市公司監管處。

監管部門一要求做啥,一般的上市公司都會規規矩矩執行,但八菱科技卻說:“由於關注函涉及的內容較多、工作量較大,完成對關注函中涉及問題的核查尚需一定時間,公司難以按期完成相關工作。”

“對不起,我無能為力!”,八菱科技就是這麼耿直。

轉讓不成,那就減持

緊接著,耿直又率真的八菱科技4月3日再次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這次是因為大股東的大手筆減持。

4月2日,八菱科技董事、副總經理黃志強及公司大股東陸暉,在協議轉讓公司股份失敗後,拋出了減持計劃:擬在未來半年內合計減持不超過7.14%的公司股份。


瘋狂跨界,瘋狂套現:這家公司“割韭菜“毫不手軟!


早前,黃志強和陸暉曾計劃將股份協議轉讓給顧德逵,三人在2018年12月6日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

但後來事情生變,截至3月30日,黃志強已收到顧德逵的股份轉讓價款1600萬元,陸暉尚未收到顧德逵的股份轉讓價款。因此轉讓協議泡湯。

陸暉手裡的股票轉讓不出去,索性選擇了減持,於是又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

值得注意的是,黃志強和陸暉二人減持的實施日期非常有意思,是在4月22日,也就是公司披露布局工業大麻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

這是巧合呢,還是巧合呢?

年報將出爐,還會更糟嗎?

2月20日,八菱科技發佈2018年度業績快報:2018實現營業總收入7.1億元,同比去年下降8.33%;營業利潤2504萬元,同比下降83.24%;利潤總額2621萬元,同比下降82.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83萬元,同比下降86.79%。

本來下滑的已經夠狠了,結果還有更狠的。

4月20日,八菱科技發佈2018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將利潤進行大幅下調。淨利潤由原先預計的1783萬下調至727萬元。


瘋狂跨界,瘋狂套現:這家公司“割韭菜“毫不手軟!



本來淨利潤就不到2000萬 ,這一下又調低1000萬,實在是讓人感到悲哀。

4月25日,八菱科技將正式發佈2018年年度業績公告,從目前情況來看,可能會更糟糕。

4月22、23日,八菱科技股價連續兩個跌停,24日盤中又出現跌停,最後以大跌7.66%收盤。

最近三個交易日,八菱科技股價連續三個跌停,筆者認為這是蹭“工業大麻”熱點被市場識破和業績變臉後的反殺走勢。

從這幾年八菱科技的經營來看,基本上是跨行一次失敗一次,最後讓公司元氣大傷。

為何如此熱衷跨界?

汽車散熱器、文化旅遊、基因生物、工業大麻,這幾個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居然是同一家公司在搞,奇葩不奇葩?驚訝不驚訝?

葛優在《讓子彈飛》裡說過: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本來胡亂跨界文化旅遊已經嚴重拖累了公司業績,八菱科技又十分讓人費解地要跨界到生物細胞領域。


瘋狂跨界,瘋狂套現:這家公司“割韭菜“毫不手軟!


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股價方面,八菱科技從2018年10月的不足10元,到2019年4月22日最高的34.58元,短短半年大漲了三倍多。


瘋狂跨界,瘋狂套現:這家公司“割韭菜“毫不手軟!


在這期間,出現了實控人楊競忠夫婦套現12億,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減持等事件。

也許,這就是那個“為什麼”。

也許是熟悉了八菱科技的一貫作風,深交所在近期的關注函中要求八菱科技說明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等未來6個月是否存在減持計劃,是否存在利用工業大麻概念炒作股價配合股東減持情形。

深交所的這幾句話,一針見血!

“講故事-拉股價-再套現”,這簡直成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必備技能。不過故事講得再美妙,業績早晚都會把故事打回原形。

另:長期堅持原創不容易,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在看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在看,以示鼓勵!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