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段泥、朱泥的底槽清和紫泥的區別有什麼?如何辨別?

ctxb567


對於紫泥我認為有一位答主說的挺中肯,(我家的紫泥產品在出售的時候也會標明精品紫泥跟普通紫泥,好多人不明白同樣的紫泥為什麼還分精品,其實在選礦練制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至於段泥,我沒有囤積,所以也就沒有參與練制到成品的一個過程,只能說跟大哥學習。 我接著補充些關於底槽青跟朱泥的。

確實,現在好多的視頻教學,文章都是照搬書面知識,其實大多數人從礦料到成品泥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練制流程都沒參與過。

所謂隔行如隔山,很多東西真的只有自己練泥才知道。(例如我看到了一位答主把紫泥礦石分堆的圖片就想到了自己當初練制紫泥原礦時挑選“老塊”“雜質”等分堆的情景)

先說下底槽青,成品泥料乍一看跟紫泥沒區別,但是放在一起對比的話可以看出底槽青的成品泥料比較紫泥是泛有青色的,這種青色在外人看來可能就是顏色稍深一點而已。

在同樣的溫域下,底槽青成品跟我挑選出來的好紫泥成品單獨拿出來給外人看的話除了顏色稍深並不能看出多大的區別。即使燒了高溫,(底槽青是可以燒紫泥吃不住的高溫的)在一般人看來也就是顏色更深了而已。顏色是會泛青,但是跟成品泥料一樣,需要眼力毒辣的人,經常接觸原礦產品的人才能看出。(所以市場大多數人把紫泥產品說成是底槽青,因為看起來確實區別不大;碰到顧客深究的話,就說溫度沒有燒到位。如果是加了一點氧化錳的紫泥那就更能以假亂真了。)

補充一點朱泥的,關於朱泥的顏色:其實同一塊朱泥礦上也可以分出紅色跟黃色部分,練泥的時候把紅色跟黃色的部分給區分開練制,最後的效果就是紅朱跟黃朱。(至於到市場上被宣傳成金黃朱泥還是什麼咱們就不清楚了。) 至於很多人說的朱泥結晶度高,表面跟玻璃一樣泛亮光,其實沒有形容錯,多數朱泥都是加了玻璃水的。談不上有毒沒毒跟什麼透氣性,朱泥本身的透氣性就不好。(我問過一些焗壺的師傅,是不是會碰到有些朱泥壺在焗壺打孔的時候會感覺很硬,答案都是一致的,會覺得很難打。其實就是添加了玻璃水)

有很多言論說朱泥沒有顆粒,所以必須後期人為添加熟砂,其實是可以在練制時用石磨磨出顆粒正常練制的;但是朱泥礦料太嫩,磨取顆粒的過程十分繁瑣,所以都會選擇後期添加熟砂。至於市場上有大部分朱泥產品看不見顆粒或者說顆粒成粉狀,我個人認為此類朱泥的底料並不是朱泥,是人為添加了色素。(朱泥的成型跟燒製條件實在是太苛刻了,沒有極深的制壺工藝是很難去將沒有顆粒的朱泥製作成型的,況且還要燒製成品)

關於朱泥的燒成: 我自家一共只有囤積並且練制到約莫三噸左右的朱泥;可能是我見識過的朱泥原礦太少,我看到好多公眾號,科普帖宣稱朱泥的收縮率是8%—10.5%左右,(我會上幾張圖)對此我深感疑惑。我自家練制的朱泥純料收縮率高達23%—25%左右,所以朱泥成品率極低極低。(但8%—10.5%左右的收縮率也讓我從側面認為那些無顆粒的朱泥大部分是用其他泥土作為底料勾兌色素而成。)(不知我計算收縮率的方式是否存在誤區,還請指正)

關於朱泥產品的價格:我十多年前囤積的朱泥原礦價格已經超過底槽青,加上朱泥的成品率很低,所以市場上幾百千元的朱泥產品該如何選擇還需要靠自己的眼力了。

歡迎有不同見解的朋友理性討論,指正。大家一起進步。





吳家陶鋪


紫砂泥料可以分為紫泥,段泥,紅泥三大類,底槽清屬於紫泥類,紫泥類可以分為紫泥,老紫泥,紅皮龍,底槽清,青灰泥,紅清水等;段泥分為芝麻段,青段,黃金段,蟹黃段等;紅泥分為朱泥,大紅泥,小紅泥。那麼如何區分這三種泥料呢?

紫砂三大泥料區分主要是以燒製後的成品顏色分,紅中帶紫,紫中帶褐色為紫泥;淺黃至棕黃甚至青灰色為段泥;嬌豔紅色或紅中帶黃為紅泥。歸根結底是由於紫砂原礦中所含的氧化鐵含量不同所產生不同顏色,紫泥的氧化鐵在8%左右,而段泥的氧化鐵含量在4%以下,這是由氧化鎂和氧化鈦起到著色作用,顏色偏黃或青;而朱泥的氧化鐵含量與紫泥差不多,顏色發紅。

紫砂泥料是石英,雲母,和高嶺土組成,各種金屬氧化物如氧化硅,氧化鐵,氧化鋁和氧化鈣,氧化鉀等礦物質共存,那麼氧化硅氧化鋁的結晶體形成石英顆粒,雲母片。根據礦層的不同,有顆粒質感不同,段泥和紫泥埋藏較深,泥料巖化程度高,泥料中有黃色,紫褐色顆粒,和雲母片,各種成品壺身的顆粒質感豐富程度,還可以區分假紫砂哥真紫砂。紅泥既有紫泥的顆粒,又有朱泥的收縮性,含氧化二鐵與紫泥相當,所以顏色偏紅,偏橙。





紫砂郡主工作室


首先你這問題就提的不對,什麼叫朱泥的底槽青,朱泥就是朱泥!這樣我把問題改一下,以免誤導別人!問題改成“紫泥,段泥,和紅泥有什麼區別,如何分辨?”

紫砂壺的三大泥料,紫泥,段泥,紅泥!

做紫砂壺最主要是紫泥,段泥,紅泥這三個大類!我先講下紫泥吧!

①紫泥,這個紫泥類型的壺應該算是最普遍的壺了,因為基本上出樣,出款式都是紫泥居多,本身紫泥的礦也多!自己有礦的,自己煉製,把紫泥分成一堆一堆的,好的一堆,一般的一堆,差一點的又是一堆,最好的就不多,因為最好的紫泥燒出來水色最好,最純,顏色最好看!這個只有親手煉過泥料的才懂,別人最多懂點皮毛,因為他們沒煉過泥!分成幾堆的紫泥,燒出來是顏色不同的,有顏色深一點的,有顏色淺一點的,具體看泥料純不純!越是純的泥,越是養出來漂亮!


②段泥,相比較於紫泥,段泥原礦要稀有一點,目前我個人也就接觸了芝麻段泥,我個人大愛段泥,顏色黃,很古樸,很純粹,很自然,非常漂亮!以後煉段泥的時候,我會發些我的經歷的,到時候你就知道段泥的一些知識了,因為沒煉過是不能亂說的,我也懶得去抄書,關於紫砂的書很多,但在我眼裡只能是參考,具體還得自己煉才能真正懂!紙上談兵,我不喜歡!


③紅泥,這種泥料最少,只有大量的紅泥,但很多人都說自己是朱泥壺,朱泥更少,還有什麼大紅袍啥的,估計只有沒封礦以前才有可能有!現在的話,哪裡還有那麼多朱泥,小紅泥最類似於朱泥,不管是顏色還是收縮都差不多的!說實話你讓我區分真假朱泥,我也看不出來,因為自己沒有原礦的朱泥礦!所以一切要以真實為主,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下圖就是小紅泥的壺,如果我說成朱泥,估計也有很多人分辨不出來的!!!


:做紫砂壺不光需要好泥料,更需要好手藝,泥料只是載體,手藝才是傳承,好手藝做的壺自然好泥料,空談泥料,意義不大,最主要要看具體的實在的東西才行!好的,就聊到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