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碎了,可以用這四種方法

任何器物只要有裂紋或者別的缺陷,那麼它的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都會受到影響,紫砂壺也是如此,那麼該如何修補這些裂紋呢?修復紫砂壺的方法主要有:粘、鑲嵌和包錫、鋦、金繕四種方式。

一、粘

很多壺友都會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平時使用的紫砂壺因為一次的不小心,就會令紫砂壺出現裂縫。關於修補的話,因為茶壺和水、茶葉直接接觸的地方是不能用502和AB膠一類的膠水粘接的,膠水肯定是會對水有汙染的,不利於人體的健康的,那我們可以選擇什麼方式去修補出現裂紋的紫砂壺呢?

可以試試下面介紹的幾種修補方法:

1.糯米粥粘補法

先煮點糯米粥,煮糯米粥時可以煮得稍微濃稠一些,然後將稀飯盛進壺裡。

鍋裡放水燒開,將裝了糯米粥的壺放鍋裡隔水蒸上10-15分鐘,讓粥水充分滲透入裂縫。

取出壺,倒出糯米粥,不要衝洗,用糯米粒在壺內壁和外壁的裂紋上碾碎塗抹一下,可以增加粘性。再次放進鍋裡再隔水蒸5分鐘,讓裂縫裡的粥水凝固,出鍋並用清水沖洗。

壺碎了,可以用這四種方法

電烤爐大火預熱後,放入壺,中火烘烤5分鐘,讓裂縫裡的粥水脫水焦化,並使裂縫兩邊粘合。再次清洗之後就可以使用了。

如果使用微波爐,那就要調到烘烤檔,時間要稍長一點(6分鐘左右),而且火力要調到250°C。另外,還可以用最簡單的單電鍵式電飯鍋,乾鍋狀態下鍋底墊一個金屬架,放入已經先期處理好的壺(1-3步驟),蓋上鍋蓋,壓下煮飯鍵,讓鍋加熱,時間控制在4分鐘左右斷電,這時不要馬上開鍋蓋,利用鍋裡的溫度再烤1-2分鐘。

2、把蛋清抹在斷裂面上然後黏合,環保又無痕,而且非常牢固。

3、也可以試試下面自制的粘接材料:牛奶100克,邊攪拌邊慢慢地加醋,再取半隻雞蛋清,加水調勻摻入,然後加適量生石灰粉,攪拌成膏,便可用來粘合陶器碎片。對於碎裂的陶瓷器皿,粘合好後用繩子紮緊,待稍幹後,略加烘烤,冷卻後就牢固了。

4、用江南老青瓦細研成粉,以紗布包之,包到6層,杏子大小。在喝茶過程中趁熱沾上茶汁輕輕擦拭,假以時日,既可去舊傷,又可養壺。

5、把出現裂縫的紫砂壺放入牛奶中煮沸半小時,牛奶中的蛋白質便能將小裂紋封住。既能堵住裂紋還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瓷器原有的表面質感。

6、如果紫砂壺裂縫較大,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將幾隻螺螄連殼帶肉搗爛成漿,嵌入瓷器裂隙,陰乾即可正常使用。

壺碎了,可以用這四種方法

二、鑲嵌和包錫

從有些傳統的清代、民國的紫砂壺上,我們不難發現金、銀、銅、鐵、錫、玉在殘壺的身上等有著千變萬化的妙用。如果紫砂壺的嘴、身、把、底出現小碰傷,甚至壺嘴、把斷裂可以用鑲嵌或者包錫的方法修補。如果修補得好的話,不但對紫砂壺的使用沒有影響,對壺的美觀也沒有很大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升紫砂壺本身的藝術性,給人展現一種殘缺美。

紫砂壺的裝飾本身就有鑲金邊、包錫、包銅等手法。

鑲金邊:鑲金邊是在壺的口沿、嘴的流口、底的邊緣、蓋的周邊及紐等部位,以黃金薄片包鑲(也有用銅片包鑲),富麗堂皇。

包錫:包錫就是錫包玉壺,這是朱堅所創制,壺外周以錫片包裹,再在錫包上刻畫詩文繪畫,嘴口、蓋紐及把均以玉鑲接。高雅別緻,不失為一種有特色的裝飾方法,可惜其技法後來失傳,但錫對人體有害,不建議泡茶使用。

包銅:包銅是將整個紫砂壺壺身,以透雕有紋樣的銅片包裹起來,紋樣有蝙幅、龍、壽字等,同時壺口沿、蓋周邊也用銅片包鑲,這類裝飾的紫砂壺多為軟提樑。這時候如果這些部位出現破損,使用以上方法,不但於紫砂壺的整體效果影響不大,許多經過修補和修飾過的紫砂壺呈現出來的是另一種味道的華貴。如果能重拾這項技藝,經過一些演變和改造後,用於紫砂壺的裝飾上,或許能設計和塑造出別樣風味的紫砂壺。

這種修復方式成本相對較低,在千元左右,比較適合紫砂壺的小傷,修復效果給人展示殘缺美,增加壺的藝術性。

壺碎了,可以用這四種方法

三、鋦

“鋦壺”作為紫砂壺修復或紫砂壺殘品復原的一項手工藝,現在不是很多見了。如果紫砂壺壺身的裂痕較長,可以請一些專門修補紫砂壺的專業人員進行鋦補,不過在這之前我們要保存好裂壺的碎片,不能經常拿著玩,兩個碎片接觸會碰掉瓷的,紫砂壺壺蓋掉點瓷無所謂,要是壺的話,就算鋦好了也會漏水。要鋦的紫砂壺有缺瓷的地方,或者碎片很小無法在其上打眼的,都要用火漆固定防漏。假如你的愛壺不小心碎了,不要丟棄,每一個碎片都要找到,鋦匠會用火漆黏上。

壺裂紋了,最好在裂紋的地方鋦上,以免受力裂紋延長。壺蓋碎了,找不到鋦匠,可以用火漆黏上,也不影響日後再鋦。紫砂壺如果不缺瓷,在鋦的時候就不用火漆固定。鋦子有很多種規格,“米粒鋦子”大小如米,形狀如米,“柳葉鋦子”比“米粒鋦子”長,鋦子兩端略窄,“菱形鋦子”最大,一般鋦大型瓷器用,鋦紫砂壺用不上。鋦紫砂壺是有講究的,一般1釐米有3個鋦釘最為適合,鋦釘要根據茶壺的裂紋形態來打製,最小的銅釘只有2毫米,鋦釘的大小、排列及鑽孔的深淺都有嚴格的講究,一般鋦匠都有3~4種規格的鋦釘,有些紫砂壺的質量不好,壺壁不一樣厚,最薄處只有1毫米,釘眼的深度就要控制在0.7毫米,有時可能會被打穿,不過沒關係,只要把鋦釘的腳加長,在壺內鉚上,這樣既不漏水,還增加了鋦釘的抓力。

紫砂壺是泥土燒成的,脆而易碎,弄碎後形狀不一,還經常出現像刀口一樣的斜叉斷口,為了避開壺壁的最薄的斷口,就要增加鋦釘的長度。修補古玩或者其他珍貴瓷器,鑽眼是不能鑽透的,要鑽兩分留一分,把鑽好眼的瓷器拿起來映著燈光一看,可以看出鑽好的眼是透光的但又不透氣。而留下的一分是保證鋦瓷器的銅釘不至於穿透瓷器,這是鋦活的規矩,鑽的眼比掩口要大,這樣在瓷器上掮銅釘的時候,用手錘輕輕一掮,眼內的釘頭被掮脹,就永久地固定在瓷器上了。

紫砂壺鋦好後,還要用鐵末或石灰(石膏或油灰)抹縫,這樣是為了增加鋦釘的牢固程度和堵一些缺瓷的裂縫,以防漏水,不過只要茶壺沒有缺瓷的地方,就不用抹,畢竟鐵末和石灰(石膏或油灰)影響茶壺的整體美觀。茶壺有一點漏水或滲水,也不用抹石灰,泡上一段時間的茶,茶鏽自然就會把滲水的地方堵上,這樣茶壺上的裂紋,就會讓茶鏽加深,反而增加了美感。特別是老紫砂壺,也有人在紫砂壺沒有破損的情況下,找專業工匠在壺身上鋦小銀釘。

壺碎了,可以用這四種方法


老紫砂壺有古韻,而用來鋦壺的銀釘也有藏銀般古樸的味道,兩者相得益彰,鑲上銀釘的老壺更增添了年代感,而且銀釘本身的價值也為老紫砂壺添加了貴氣。當你把一把新鋦的紫砂壺,養到鋦子和茶壺融為一體的時候,看到壺上的鋦子,不再是獨立多餘的時候,而就是壺本身一部分的時候,那時的鋦釘給紫砂壺所平添的幾分古樸,在心中的感覺,別有一番韻味。

現代紫砂壺修補的傳統手藝已經很少了,很多時候喜歡的壺破損了卻無法找到人來修補只好扔掉,這也與近年手工修補價格高甚至超過了壺本身有關,所以除非很貴重很有收藏價值的紫砂壺,一般不建議對紫砂壺進行修補。若要修補,最好找專業、正規的紫砂壺修補人員來進行,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維護壺的使用和美觀。當你把一把新鋦的紫砂壺,養到鋦子和茶壺融為一體的時候,看到壺上的鋦子,不再是獨立多餘的時候,而就是壺本身一部分的時候,那時的鋦釘給紫砂壺所平添的幾分古樸,在心中的感覺,別有一番韻味。這種修復方式成本相對也較低,根據需要鋦釘的數量決定的,比較適合開裂的紫砂壺,修復效果給人展示殘缺美,增加壺的藝術性。隨著時代的進步,技術不斷革新,紫砂匠人們在一次次嘗試中研究更多紫砂壺修補的方法,殘破的紫砂壺在他們手中重獲新生,展現出另一種美麗。時間不停,技藝不止,他們用一雙巧手縫補生命,修復藝術。

四、金繕

日本金繕的“中國媽媽”

[金繕]: 日語中稱為“Kintsukuroi ”,將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裝飾性較強。和中國傳統瓷器修復技術—鋦瓷類似,金繕是源自日本的傳統瓷器修復技術。

對於金繕,很多人就會認為它是源自日本的物品修補的技藝。在這其實是一種誤讀,因為金繕真正的名字不應該叫做金繕,嚴格說來應該叫“漆繕”。因為金繕修補不僅和中國的“鋦瓷”手藝類似。而且它的工藝源頭也來自於描金等中國的漆器工藝。

壺碎了,可以用這四種方法


金繕的本質上是在瓷器之上運用漆藝。“金”金繕工藝最後的美化呈現,因為它在破損粘合處表面敷以金粉或者金箔。而“漆”才是修繕破損器物的根本。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國漆。故泛稱中國漆。為一種天然樹脂塗料,是割開漆樹樹皮,從韌皮內流出的一種白色粘性乳液,是屬於純天然的產品。

我國發現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以制器。歷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髮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生漆具有防腐蝕、耐強痠、耐強鹼、防潮絕緣、耐高溫、耐土抗性等。後來也運用到器物修補領域,即大漆修復工藝。在日本也就被稱作“金繕”。

金繕的本意在於面對不完美的事物用一種近乎完美的手段來對待。但是金代表一種姿態,一種態度,用世上最貴重的物質來面對缺陷,精心修繕,面對缺陷不去試圖掩蓋,欲蓋彌彰,坦然的接受生命中的這份不完美,在無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那份對美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