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一直走低,作為一個農民應該怎麼辦?

鄉村生活點點點


沒錯,最近幾年時間裡我國越來越多的糧食作物的市場價格呈現出“低迷”狀態,作為一般的農民可謂是很受傷。個人以為,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很多還在自家一畝三分地“堅持種地”的農民來說,解決辦法很簡單,那就不再種地,把自家的耕地合法合規的流轉出去,一邊收取租金,一邊還可以進城打工或者從事其他工作。

為什麼我會如此堅定的認為呢?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我國糧食價格短期內不存在大幅度上漲的機會和可能性。

第二,小規模種植化所創造的效益將會越來越低。


我國糧食價格趨勢,逐步與市場接軌

誠然,沒有任何人會去否認這些年我國糧食價格所處於的尷尬領域,幾大糧食作物接連遭受了“收儲制度”‘改革的洗禮,最終造成其市場價格的逐步走低,最終迴歸市場正常範疇之內。

而在此之前,我國的糧食價格,特別是以玉米,稻穀,小麥和大豆為首的主糧價格更是在國家臨儲收購政策價格的“庇護”下實現旱澇保收甚至逆勢上漲,完全與市場供需關係脫節,最終造成我國糧食供給處於又整體不足,需要大量進口,諸如每年的大豆進口量一直在9000萬噸左右,同時還面臨局部過剩,庫存量高企的狀態,比如說幾年前的玉米,現在的臨儲稻穀。

而截止到目前,我國的糧食收儲制度改革還沒有取得整體成效,市場供需關係還不足以支撐幾大糧食作物價格在短期內出現明顯上揚。所以,別指望農民從降價大漲上來獲得滿足,不可能了。


並不是我刻意打擊各位農民朋友的種植積極性,我個人覺得,以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發展現狀來看,對於大多數農民而言,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走出農村,遠離耕地,與糧食種植生產不再有牽連或許是最佳選擇。

我國一直面臨著“人多地少”的農業發展先天不足,如今農業種植水平提升了,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了,那麼也就不需要那麼多人被束縛在耕地上面,如從事其他創收效益更高的工作不是更好麼?


鍾情三農


說實話,我們這邊大田作物種植小麥玉米,倒是都是機械化,收種,運輸,等。比原來省了很多的事。但是現在莊稼上的病蟲害,抗性已經很厲害,用的藥劑都在更新,都比原來的貴了很多,再加上肥料的上漲,機械化的錢。不能說白玩,落到手的錢了了無幾。前幾年,我們北邊興建了幾百個溫室大棚,村民把土地800出租給棚戶,東邊基本都是搞養殖的,鴨子,豬很多,租出去土地不少,南邊呢,又是興建高鐵,又去了不少,我們這裡土地現在很少。出租土地平均700-800左右。

我想說的是,國家政策還是可以的,土地流轉,給大戶,大戶爭取國家補貼,又招手本地農民給他們打工。這樣很大的帶動村民的收入。只是這樣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大戶自己不專研別的,都是前幾年套國家補貼種植。過個幾年就跑路了。還得另尋出路。


曼山劉二哥


不用急糧食不漲價可想別的辦法啊,種植水果和養植呀,沒有糧食國家可以高價進囗農民朋友別擔心自己的不直錢別國高價都願意賣。我們農村有句俗語說得好剛邊裡魚格來釣,一點都沒有錯本國的東西再好不如別國的好。為什麼我這樣說呢?因為七十年代我們國家的抬橴油機低價賣給國外後來別噴了柒再高價反回我們國家都說進囗的機器好,結果壞了切開來修一看零件都是本國生產的真是笑死人,這是是實不是我編的因為那個單位就在我生產隊的土地裡打礦石,當時幾位機修都卻得很好笑。2O19年4月1日


用戶63804352902


我家這地區主要種植玉米小麥花生,我根據這三種經濟作物來分析。

花生價格最高,去年最低2.7元每斤,今年漲到3.5元了。花生的種植管理成本要高一點,重個4-5畝地毛收入萬把元還是可以的。

玉米最省事爺最不賺錢,象前兩年的玉米行情,種植出來都要賠錢。

所以,農村再糧價又低的時候,要燉包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種植成本,再就是合理安排作物種類。再農閒時候,外出務工,增加家庭收入才是硬道理。




和牧小青年


糧價走低,農民收入微薄,作為一個農民我認為這表面是壞事,其實也許是機遇,農村面臨一次大規模洗牌,堅持不下去的一部分年輕一些的人或打工或轉向其它行業,而堅持下來的少數人也許會從此走向人生的巔峰。糧食不可能永遠這麼便宜,有能力的人可以貯存,待糧價走高時可以岀手掙一些差價。也可以深加工增加利潤,或純糧小灑廠,或蔬菜加工,小食品廠,衡溫庫,總而言之,中國農民再來一次全民創業,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頑強的人,中國農民的吃苦耐勞的毅力是生活在溫室中高高在上的那些人想象不到的,挺住中國農民,為自已為後代!


鄉村生活點點點


糧價一直走低,作為一個農民應該怎麼辦?



三大糧食價格始終不高,而且一直走低,不管是國內糧食價格還是國際糧食價格,都是非常低迷的。可是作為外國的農民種糧食是賺錢的,那些種糧食的農民被稱作農場主,每年都收入幾十萬上百萬元,可以說是一個暴發戶,不是一般的農民;而作為我國的農民種糧食賺錢是非常困難的,如果農民要靠種地來維持家庭收入的話,現在家庭是確實的很困境,甚至會出現債臺高築的可能性。

外國的農業是實行了機械化作業,科學化作業,現代化作業,規模化作業,造成了種植成本降低,而且對農業的補貼力度要高似的,外國的農民種地是賺錢的。因為他們不但擁有了大面積的土地,而且還擁有了高額的補貼,更擁有了現代化的種植技術和設備。所以外國農民種地賺錢。

對於我國的農業一般是傳統的農業,儘管有了機械化,也只是半機械化,而且是那個碎作業,涉及到千家萬戶,這使得種植成本增加,加上農資產品價格高,還有補貼相對來說比較低,甚至好多農民所種的農作物都不予補貼,只有這種糧食作物是糧食主產區才有的補貼。所以我國農民種地不賺錢。



就目前糧價低迷,農民應該怎麼辦?其實,這也是國家正在考慮的問題,在不斷的執行或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種地,鼓勵農民種糧,維持國內的糧食安全生產,維持糧食的國內的生產總量,確保上層階級消費者碗裡有飯吃。解決因為糧價低,農民收入低的問題,只有靠國家的政策來扶持,這是解決農民收入的主要的措施。

當然,農民也可以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種植特色的農作物,或者是優質品種的農作物還是賺錢的。比如說五常地區的大米實行了無公害化有機的大米,價格是非常高的,稻穀的價格比國內其他價格要高2~3倍,目前稻穀最低收購價為2.7元左右每斤。

對於糧食價格低迷,農民又沒有其他的特色種植和養殖項目,那就只有把土地進行流轉,流轉給種植大戶。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然後到城市裡打工賺錢,或者是自主創業,這些路子都會比種地收入多的多。這樣就可以獲得土地的流轉補償收入,又可以外出打工賺錢,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總之,目前糧價一直走低,農民種植糧食是沒有多少收入的,更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所以農民必須考慮自己的經營之道,賺錢之道。現在是經濟社會,信息社會,科技相當發達,有本事的靠本事,沒本事的靠出苦力努力賺錢。“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應該就是農民的答案,路在自己的腳下,自己的路自己選擇,自己選擇的路自己走。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糧食價格一直低迷,農民該怎麼辦?農民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情況,所以想有一個統一的辦法去解決是不可能的。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什麼高見?敬請留言交流。


宗元三農堂


糧價一直走低,你問作為一個農民應該怎麼辦?我卻想說,糧價走低,影響的絕不止是農民,它在動搖我們國家的根基。

袁隆平院士嘔心瀝血為我們培育出雜交水稻,解決了我們國家的吃飯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成功,我們的經濟迅速騰飛,受到工業化進程的衝擊,我們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遭到重大打擊,全國耕地面積急劇減少,農民從業人數急劇下降,一時間,農民成了低收入、低素質、低能力的代名詞。


中國糧價走低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結構原因;二是進口糧食衝擊。其中進口糧食的衝擊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的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經濟峰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表示,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必須靠自己。其中糧食的安全包括兩個方面:數量安全和結構安全。數量的安全直接影響到我國糧食的自給率。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美國大豆風波,我們一直覺得東北的大豆產業很大很強,但我們並不知道我國的大豆加工企業從很早開始就已經靠進口大豆來維持生產了,國內的大豆產量和大豆質量都不足以自給自足。繼而發生的泰國大米事件,也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大米產業,也已經嚴重依賴進口了。


國家也是家,當吃飯問題抓在別人手裡的時候,我們是沒有和人家談判的資格的,所以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減少糧食的進口,也一直在強調糧食安全問題,現在雖然得到一定緩解,但依然不容忽視。


村官小豐


糧價一直走低,做為一個農民該怎麼辦?

我是東北的農民,這些年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啥都漲價就糧食不漲價。東北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以前種植的作物品種多樣,小麥玉米水稻還有大豆,經濟作物甜菜.瓜果雜糧等。經過這些年的調整小麥消失了,孩子們都不知道小麥長啥樣了,大豆麵積也可以忽略不計了,糖廠也都黃了甜菜也無蹤影了。現在的東北大地只剩下兩大作物,玉米水稻。

種植品種的單一使產量增加,市場供應供大於求,價格自然不會高。由於土地連續種植一種作物,病蟲害嚴重,農民為追求產量大量使用化肥,種植成本逐漸增加。再有一家一戶土地零散不適合大型農機械作業,每個農戶都有中小型拖拉機和配套的農機具,幾乎一兩年就要更新一次農具又提高了種植成本。

糧價走低是市場決定的,一家一戶左右不了市場,只能自己想辦法,不可能都出去打工,地還是要種的。那只有降低成本,規模化種植,科學測土施肥,合理使用農藥。豐收後適時出售,像今年前期糧價高有好多農民惜售,後期價格下降到手的錢沒了。當然這只是農民要做的,如果糧價繼續走低,我想政府還會出臺政策補貼種植糧食的農民。畢竟我們是人口大國,無糧不穩,農業還是立國之本,希望種田的農民還要保持信心種好地,豐收了我們的收入才有保障。



老趙的東北特產


我是大志,很高興回答問題。

關於糧價走低,作為農民,該怎麼辦?怎麼說呢?現在包括玉米,小麥,水稻價格都不是很高,而且種植糧食的經濟效益真不如出去打工了。

如果題主是種糧大戶的話,我想可以再堅持一下,現在糧價走低是受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影響,國際市場,大家都知道美國是糧食最大的出口國,而且他們的價格很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內的糧食價格上不去的,最重要的原因吧!不過,現在國家對農業越來越重視,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正在逐步減少進口外國的糧食。但這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有一個很長的時間段,如果是重量大戶的話,雖然量價不是很高,但是收益還是有一些可以堅持的。

再一個來說,如果題主種了很少的土地,但是隻中了糧食作物的話,我想題主就改其他的經濟作物,或者是搞一些養殖啥的。改變一下種植模式和種植方法,可以搞生態旅遊,讓城裡人體驗式農業,結合互聯網,農村電商,搞自由採摘節自由種植活動等,增加一些額外的收入,再就是改種其他作物比如說嗯,花木嗯,多肉植物,還有就是,藥材等等,這樣比種糧食作物收入高了。

我想現在糧食價格走低也是暫時的吧,再以後隨著國家對農業越來越重視,糧價會逐步向好發現的,我想以後我們糧農的收入會越來越高,我們農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我是大致,謝謝。




農民工大致


糧價一直走低,作為一個農民應該怎麼辦?

在以前我的小鎮上出名是的反季節蔬菜基地,因氣候、溫度適宜適合種植各類蔬菜,各地都有客商來這裡拉蔬菜。隨著各地建起了蔬菜大棚,我們種植的蔬菜沒有了特色,蔬菜價格越來越低迷,村民們漸漸沒了種植的熱情。

改變勢在必行,我們鎮上歷來都有種植花卉的歷史,人們重新開始種植花卉而年輕人做經濟人將鎮上的花卉推銷到全國各地,這裡成了著名的花鄉杜鵑、君子蘭、茶花等等。

糧價走低,農民應改變思路隨市場變化而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