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帶娃出遊,警惕這8種易發疾病

春季氣溫雖已平穩回升,但是家長需注意,天氣依然忽冷忽熱,各類疾病也隨時可能出來“作妖”,侵害寶寶們的健康,所以,防護工作不能少。我們總結了8種春季易發的疾病提示,建議各位爸媽收好。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俗稱的“感冒”。這是寶寶們最常見的病,多由病毒引起,有發熱、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狀。嬰幼兒的局部症狀不明顯,全身症狀重,可伴有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高熱時可發生熱性驚厥。寶寶患病毒性感冒時一定要多喝水多休息,清淡飲食,一般3~5天就能痊癒,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和退熱藥,不需要抗生素治療。如果體溫持續不退要及時就醫。

腹瀉。一是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腸炎,起病急,起初會有嘔吐,隨後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多。腹瀉期間要注意補充糖鹽水,如果孩子出現尿量減少,哭時少淚等症狀,就可能出現了脫水,要及時送醫。二是非感染性腹瀉,寶寶腹部受涼、飲食不當就可能會引發腹瀉。先做便常規檢查,如大便裡沒有紅、白細胞,可以先吃助消化藥和腸道益生菌,如無改善要進一步檢查。

手足口病。該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4~7月為發病高峰。學齡前兒童為高發人群,並可多次發病。手足口病可經糞-口途徑傳播,還可通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等接觸傳播。接種EV71型滅活疫苗僅可預防由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不能預防其他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即使接種了疫苗,家長也不能掉以輕心,飯前便後讓孩子洗手。食品應充分加熱後食用,孩子的餐具、玩具等應及時消毒。

麻疹。春季是麻疹的高發季節,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咳嗽、流涕等症狀,重者可併發肺炎、心肌炎和腦炎。受麻疹影響的大部分是兒童,初期症狀通常在被感染8~12天之後顯現,包括高燒、流涕、眼睛充血及口內出現白色小點。要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著口鼻,並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保持雙手清潔,如出現相關症狀要儘快到醫院診治,就診時應戴上口罩。

水痘。該病是冬春季常見的急性傳染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水痘傳染性極強,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也可通過接觸水痘病毒汙染的衣服、玩具等傳染。水痘的平均潛伏期多為15~17天。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併發皮膚感染、肺炎、腦炎等。水痘一般預後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併發症。水痘病人恢復後,病毒會潛伏在體內,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可引起帶狀皰疹。

流行性腮腺炎。這是一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俗稱“猴兒包”,病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流行性腮腺炎在冬春多發,約90%病例為1~15歲的少年兒童。接種疫苗是預防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18~24月齡兒童應常規接種一劑次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疫苗,兒童入小學前再次接種一劑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如果發現身邊有患者,應及早進行隔離約三週左右。家長要注意徹底清潔患兒用過的玩具和傢俱。

皰疹性咽峽炎。這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通常潛伏期3~10天。多數患者以突發高熱開始,伴有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症狀,嬰幼兒常有嘔吐、拒食,甚至發生高熱驚厥;兒童常見嚴重的咽痛、吞嚥困難、四肢肌痛、厭食乏力等。另外,患兒口腔咽峽會出現皰疹,部分患兒也會合並出現細菌感染,往往需要抗生素治療。單純的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在5~7天后基本都能夠痊癒,愈後情況都比較理想。如果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要讓孩子多喝水,吃清淡的食物。

猩紅熱。該病是由一種能產生紅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燒、咽疼、全身皮疹為特點。猩紅熱以春季的4~5月多見。發病年齡以3~8歲小兒為主。大多數患兒表現為急性起病,一般發熱24小時內出現皮疹,開始於耳後、頸部、上胸部,一天內蔓延至全身。猩紅熱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特異性治療首選青黴素,一般用藥1天后發熱消退,皮疹很快消失。治療需足量使用青黴素10天,也可以選用羥氨苄青黴素、紅黴素、潔黴素、氯黴素等。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王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