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孔甲亂政

夏朝是我國古代王朝的開端,《尚書》、《竹書紀年》、《左傳》、《國語》及《山海經》、《墨子》、《孟子》、《韓非子》等古籍均有記載,司馬遷《史記·夏本紀》全面記載了夏朝歷史。東方學者均認為夏朝真實存在,特別是河南洛陽二里頭文化遺址發掘後,歷史學界對夏朝更是深信不疑。但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王朝應從商朝開始,因為商朝有安陽殷墟特別是甲骨文作證,夏朝至今沒有發現文字,因此否認夏朝存在。我個人主張夏朝是真實存在的,因此我的系列文章從夏朝開始。

夏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孔甲亂政

少康中興前的夏朝

夏部落聯盟由12個部落組成,居住在黃河中游,他們與黃河下游的東夷部落長期爭戰。夏朝開國君主啟死後,其子太康繼位,他只顧遊玩、不理朝政、國力衰落,東夷有窮氏首領羿趕走太康,立中康為後。中康實為傀儡,大權掌握在羿手中,史稱“太康失國”。中康死後,其子相繼位,又被羿趕走,羿自立為後。羿沉迷射獵而荒廢國政,部下寒浞殺死羿、攻滅相,成功篡位。相的兒子少康整合夏部族,消滅寒浞、擊敗東夷,恢復了夏朝統治,史稱“少康中興”。此後夏朝歷代君主多次討伐東夷,東夷從此臣服,夏後不降在位期間還向西擴張,夏朝疆域東到大海之濱、西接黃河上游,國力鼎盛。

夏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孔甲亂政

少康中興後的夏朝

夏帝不降死後其弟、侄繼位,再傳給不降之子孔甲。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史稱“孔甲亂政”。傳到孔甲的重孫履癸(夏桀),“帝桀之時,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鳴條,遂放而死……湯乃踐天子位,代夏朝天下。”(見《史記·夏本紀》)

司馬遷評價夏朝:“帝啟嗣立,有扈違命。五子作歌,太康失政。羿浞斯侮,夏室不競。降於孔甲,擾龍乖性。嗟彼鳴條,其終不令!”司馬遷認為“夏室不競”(夏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即太康失政導致后羿、寒浞篡位,很多人附和司馬遷,都把“太康失政”作為夏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對此我不感苟同。理由如下:

夏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孔甲亂政

太康失國

一是少康中興後夏朝領土不減反增。從夏啟建國到太康執政,夏朝疆域僅限於河洛平原,包括河南大部、山西南部、河北西南部、陝西東南部。從少康中興到不降徵西,夏朝疆域擴展到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領土擴大了二倍以上。

二是少康中興後“夏德”不降反升。雖然太康失德導致東夷族的羿、寒浞先後篡位,但少康中興後“夏德”回升。少康之子杼繼位後,東夷九部都自願稱臣納貢,《國語》說“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稱讚杼的帝德堪比大禹。杼的兒子槐在位時,東夷族開始與夏部族同化。到槐的重孫不降繼位後,夏部族和東夷族已融為一體形成了華夏民族(即漢族)。

夏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孔甲亂政

鳴條之戰

三是夏朝由盛轉衰始於孔甲亂政。孔甲好淫亂、喜養龍(蛟龍),玩物喪志、怠於朝政,各部落對夏朝逐漸不滿,與夏王室的關係惡化,內亂開始發生。夏桀繼位更是變本加厲,他強迫方國部落獻美女供自己享樂,多次討伐不朝貢、不獻女的部落,為了美色滅掉有施氏、岷山氏、末喜氏等部落,夏王室與方國部落的關係徹底破裂,《竹書紀年》、《國語》等古文獻均有記載。多行不義必自斃,夏朝最終被不堪其凌辱的商湯部落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