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化嚴重,總是無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關鍵時肯定有用!

情緒控制似乎哥德巴赫猜想一樣難解。我在諾獎得主的書中找到了原因,可沒找到解法。慶幸的是,我在另一本書中找到了毫不費力的破解之道。

生命的代價

4月17日,上海一17歲男生因為被母親批評,從盧浦大橋上縱身跳下,身亡。

4月22日,沁陽一19歲男生和家人發生矛盾,站到了高樓樓頂邊緣,意外墜落,身亡。

一週內兩次悲劇,著實令人扼腕。由於情緒失控導致的慘劇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而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情緒化嚴重,總是無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關鍵時肯定有用!

情緒失控時,出口傷人是常態

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常常被情緒失控問題所困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輔導孩子,家長為此可謂飽受折磨,以致於最後往往祭出“咆哮大法”,甚至使用暴力。工作中,這樣的情況也不少見。由於不能做好情緒管理,有人甚至失去了工作。

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已經成為我們的必修課。這真的有那麼難嗎?

是的,情緒管理真的很難。但並非沒有辦法。

情緒化嚴重,總是無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關鍵時肯定有用!

控制情緒

在這兩起極端案例中,兩位男生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情緒波動,直至失去安全感做出危險行為,不幸失去生命。我們不想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因此都有必要好好了解下為什麼我們的情緒容易失控,以及該如何解決。

這不僅是家長們需要學習的,而是所有人都應該掌握的一個必要技能。

為什麼我們會失控?

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提出大腦活動是由系統1和系統2控制的。這兩個系統並非真實存在,而是為了便於理解創造出來的。

情緒化嚴重,總是無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關鍵時肯定有用!

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系統1的運行是不費腦的,是無意識的,是瞬間完成的。它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我們的感性行為都是由系統1主導的。

系統2的運行則需要耗費大量腦力,是有意識的,需要時間。它的運行是多樣化的,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密切相關。系統2的運作有一個特點:需要高度專注,一旦注意力不能集中,其運作就會中斷。通常,我們的理性行為都是由系統2主導的。

由於系統2的運行效率很低,耗時很長,且耗能很大。因此在平時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由系統1主導的,只有當事情變得複雜時,系統2才會啟動。為什麼會這樣呢?

情緒化嚴重,總是無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關鍵時肯定有用!

圖片來自混沌課堂

大腦只佔我們人體重量的2%-3%,可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它的耗能也佔我們整體的20%。一旦我們稍微動動腦子,其耗能就上漲10%-15%。當面對複雜問題時,其耗能更是大幅上升。於是,大腦就有了它自己的使用原則:能不用工作就不工作!因此,大腦會盡可能啟動系統1去完成任務。

現在知道為什麼情緒容易失控了吧,因為我們根本不喜歡用腦子去思考!

如何化解

情緒是感性的,歸系統1管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容易失控。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啟動系統2呢?

卡尼曼提出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區別那些經常出現重大錯誤的情境,在風險很高時儘量避免錯誤。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像開頭的極端事件一旦發生,我們根本無法重來,還談什麼如何區別重大錯誤情境。

關於情緒控制,網上也有很多辦法,什麼要樂觀,要及時清理負面情緒,要換位思考,不要固執,自我暗示,順其自然等等。道理都對,但在發生當下效果都一般,更不提那些極端情況下。

情緒化嚴重,總是無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關鍵時肯定有用!

這個方法實際操作比較難,需要依賴系統2

難道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簡單到只需依靠系統1就能完成嗎?有!

習慣的力量

讀書多且雜的一個好處就是你會在一本看似無關的書中發現尋覓很久的答案。查爾斯·都希格的《習慣的力量》就是這樣一本書。

情緒化嚴重,總是無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關鍵時肯定有用!

都希格,《習慣的力量》

所謂習慣,就是當面對某類情境時,大腦無需思考,會下意識地做出反應。這不就是系統1的運作方式嗎?!我們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選擇看起來似乎是精心思考的結果,實際上都是習慣在幕後操縱。

面對情緒失控問題,我們也可以利用習慣的力量來化解。

首先, 我們瞭解下習慣是如何形成的。

習慣迴路

任何一個習慣都是由一個完整的迴路組成的。這個習慣迴路通常分成三步:

  1. 暗示,即觸發物,那個讓大腦進入自動行為模式的外部物質。
  2. 慣常行為,即習慣性動作。
  3. 獎賞,即慣常行為完成後得到的獎勵。獎勵最大的做好用是讓大腦記住這個迴路,並鼓勵下次遇到同樣的觸發物時自動啟動慣常行為。
情緒化嚴重,總是無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關鍵時肯定有用!

習慣迴路

無論是暗示、慣常行為還是獎賞,都可能是物質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瞭解習慣迴路後,不難發現,在慣常行為的過程中大腦幾乎不參與決策,是自發的,是一個非常省力的欣慰。換而言之,是系統1在控制這個慣常行為。

如何培養習慣

瞭解了習慣的工作原理就好辦多了。面對情緒管理,我們只需培養建立一個新的習慣迴路就可以解決問題。

相信很多人跟我之前一樣,認為要改變或者堅持一件事都需要很強的意志力。然而自從瞭解了習慣的力量,我再也不相信所謂的“意志力”。一旦習慣形成,一切都不再費力,甚至無需動腦,都是下意識的自發行為。

讓我們建立良好的習慣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吧!

習慣的建立並不難,只需做到以下四步:

  1. 找出觸發物,一個簡單又明顯的暗示。
  2. 制定慣常行為,一個簡單易行的行為。
  3. 清楚地瞭解獎賞,一個簡單直白的獎勵。
  4. 開始實施,並及時調整。

如果你對情緒失控問題感到煩惱和焦躁,那麼至少你已經具備了最基本的動機。接下來一切就好辦了。

實際應用

接下來聊一下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兩個如何用簡單的習慣進行情緒控制的例子。

當年某個項目,我和總部老闆一起去跟客戶進行最後的談判。談判開展地並不順利,原以為上午能談完的,結果到晚飯時間才結束。中間一度陷入僵局,氣氛異常尷尬,有十幾分鍾雙方甚至沒有一句話。老闆畢竟是久經沙場,提出暫停談判,大家休息會。正是這個休息迎來了轉機。在休息時,雙方沒有那麼拘束,反而更加坦誠地交換了意見和想法。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並讓我在工作中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當我在與客戶溝通中出現僵局時(觸發物),我都會主動提出休息一會,出去喝點咖啡或者抽支菸之類的(慣常行為)。然後再回來溝通時,大家往往更為心平氣和,能順利溝通了(獎勵)。

情緒化嚴重,總是無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關鍵時肯定有用!

平復下心情

這個套路我最近也開始用在輔導孩子上。開始時,我和很多家長一樣易怒。孩子的不專心,或者簡單的題目都做錯,或是怎麼教都教不會,這些都很容易將我點炸。我一發怒,情況往往更為糟糕,孩子就開始哇哇大哭,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我和孩子一起建立了新的輔導習慣。當意識到那些容易引發怒火的苗頭時(觸發物),我們就會暫停,去吃點水果或者玩一小會,有時還需要小小溝通一下(慣常行為)。然後再回來,大部分情況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獎勵)。

當我們建立了這樣的習慣後,根本不需要想著如何控制情緒的事情。一切都很自然,不費力,不費腦,完全是系統1在自動工作。

如果那兩位家長在溝通時,能有類似的習慣,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可惜,只能是如果……不要等到悲劇發生才後悔莫及,現在就開始培養這個好習慣吧!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這需要我們從以下兩方面多加註意:當表現好時,要多做正面激勵以鼓勵自己;當表現不好是,要運用負面懲罰鞭策自己。

TIPS:冥想可以增強內心的平和,有助於情緒控制。

憤怒是無能者的表現,培養好的習慣正是治癒憤怒的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