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严重,总是无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关键时肯定有用!

情绪控制似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难解。我在诺奖得主的书中找到了原因,可没找到解法。庆幸的是,我在另一本书中找到了毫不费力的破解之道。

生命的代价

4月17日,上海一17岁男生因为被母亲批评,从卢浦大桥上纵身跳下,身亡。

4月22日,沁阳一19岁男生和家人发生矛盾,站到了高楼楼顶边缘,意外坠落,身亡。

一周内两次悲剧,着实令人扼腕。由于情绪失控导致的惨剧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而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情绪化严重,总是无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关键时肯定有用!

情绪失控时,出口伤人是常态

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常常被情绪失控问题所困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辅导孩子,家长为此可谓饱受折磨,以致于最后往往祭出“咆哮大法”,甚至使用暴力。工作中,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由于不能做好情绪管理,有人甚至失去了工作。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已经成为我们的必修课。这真的有那么难吗?

是的,情绪管理真的很难。但并非没有办法。

情绪化严重,总是无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关键时肯定有用!

控制情绪

在这两起极端案例中,两位男生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直至失去安全感做出危险行为,不幸失去生命。我们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因此都有必要好好了解下为什么我们的情绪容易失控,以及该如何解决。

这不仅是家长们需要学习的,而是所有人都应该掌握的一个必要技能。

为什么我们会失控?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出大脑活动是由系统1和系统2控制的。这两个系统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为了便于理解创造出来的。

情绪化严重,总是无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关键时肯定有用!

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系统1的运行是不费脑的,是无意识的,是瞬间完成的。它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我们的感性行为都是由系统1主导的。

系统2的运行则需要耗费大量脑力,是有意识的,需要时间。它的运行是多样化的,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密切相关。系统2的运作有一个特点:需要高度专注,一旦注意力不能集中,其运作就会中断。通常,我们的理性行为都是由系统2主导的。

由于系统2的运行效率很低,耗时很长,且耗能很大。因此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由系统1主导的,只有当事情变得复杂时,系统2才会启动。为什么会这样呢?

情绪化严重,总是无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关键时肯定有用!

图片来自混沌课堂

大脑只占我们人体重量的2%-3%,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它的耗能也占我们整体的20%。一旦我们稍微动动脑子,其耗能就上涨10%-15%。当面对复杂问题时,其耗能更是大幅上升。于是,大脑就有了它自己的使用原则:能不用工作就不工作!因此,大脑会尽可能启动系统1去完成任务。

现在知道为什么情绪容易失控了吧,因为我们根本不喜欢用脑子去思考!

如何化解

情绪是感性的,归系统1管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容易失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启动系统2呢?

卡尼曼提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区别那些经常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时尽量避免错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像开头的极端事件一旦发生,我们根本无法重来,还谈什么如何区别重大错误情境。

关于情绪控制,网上也有很多办法,什么要乐观,要及时清理负面情绪,要换位思考,不要固执,自我暗示,顺其自然等等。道理都对,但在发生当下效果都一般,更不提那些极端情况下。

情绪化严重,总是无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关键时肯定有用!

这个方法实际操作比较难,需要依赖系统2

难道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简单到只需依靠系统1就能完成吗?有!

习惯的力量

读书多且杂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会在一本看似无关的书中发现寻觅很久的答案。查尔斯·都希格的《习惯的力量》就是这样一本书。

情绪化严重,总是无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关键时肯定有用!

都希格,《习惯的力量》

所谓习惯,就是当面对某类情境时,大脑无需思考,会下意识地做出反应。这不就是系统1的运作方式吗?!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看起来似乎是精心思考的结果,实际上都是习惯在幕后操纵。

面对情绪失控问题,我们也可以利用习惯的力量来化解。

首先, 我们了解下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习惯回路

任何一个习惯都是由一个完整的回路组成的。这个习惯回路通常分成三步:

  1. 暗示,即触发物,那个让大脑进入自动行为模式的外部物质。
  2. 惯常行为,即习惯性动作。
  3. 奖赏,即惯常行为完成后得到的奖励。奖励最大的做好用是让大脑记住这个回路,并鼓励下次遇到同样的触发物时自动启动惯常行为。
情绪化严重,总是无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关键时肯定有用!

习惯回路

无论是暗示、惯常行为还是奖赏,都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了解习惯回路后,不难发现,在惯常行为的过程中大脑几乎不参与决策,是自发的,是一个非常省力的欣慰。换而言之,是系统1在控制这个惯常行为。

如何培养习惯

了解了习惯的工作原理就好办多了。面对情绪管理,我们只需培养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回路就可以解决问题。

相信很多人跟我之前一样,认为要改变或者坚持一件事都需要很强的意志力。然而自从了解了习惯的力量,我再也不相信所谓的“意志力”。一旦习惯形成,一切都不再费力,甚至无需动脑,都是下意识的自发行为。

让我们建立良好的习惯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吧!

习惯的建立并不难,只需做到以下四步:

  1. 找出触发物,一个简单又明显的暗示。
  2. 制定惯常行为,一个简单易行的行为。
  3. 清楚地了解奖赏,一个简单直白的奖励。
  4. 开始实施,并及时调整。

如果你对情绪失控问题感到烦恼和焦躁,那么至少你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动机。接下来一切就好办了。

实际应用

接下来聊一下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两个如何用简单的习惯进行情绪控制的例子。

当年某个项目,我和总部老板一起去跟客户进行最后的谈判。谈判开展地并不顺利,原以为上午能谈完的,结果到晚饭时间才结束。中间一度陷入僵局,气氛异常尴尬,有十几分钟双方甚至没有一句话。老板毕竟是久经沙场,提出暂停谈判,大家休息会。正是这个休息迎来了转机。在休息时,双方没有那么拘束,反而更加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和想法。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并让我在工作中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当我在与客户沟通中出现僵局时(触发物),我都会主动提出休息一会,出去喝点咖啡或者抽支烟之类的(惯常行为)。然后再回来沟通时,大家往往更为心平气和,能顺利沟通了(奖励)。

情绪化严重,总是无法自制?教你一招四步,关键时肯定有用!

平复下心情

这个套路我最近也开始用在辅导孩子上。开始时,我和很多家长一样易怒。孩子的不专心,或者简单的题目都做错,或是怎么教都教不会,这些都很容易将我点炸。我一发怒,情况往往更为糟糕,孩子就开始哇哇大哭,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我和孩子一起建立了新的辅导习惯。当意识到那些容易引发怒火的苗头时(触发物),我们就会暂停,去吃点水果或者玩一小会,有时还需要小小沟通一下(惯常行为)。然后再回来,大部分情况下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奖励)。

当我们建立了这样的习惯后,根本不需要想着如何控制情绪的事情。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不费脑,完全是系统1在自动工作。

如果那两位家长在沟通时,能有类似的习惯,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可惜,只能是如果……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才后悔莫及,现在就开始培养这个好习惯吧!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这需要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多加注意:当表现好时,要多做正面激励以鼓励自己;当表现不好是,要运用负面惩罚鞭策自己。

TIPS:冥想可以增强内心的平和,有助于情绪控制。

愤怒是无能者的表现,培养好的习惯正是治愈愤怒的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