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竟成了臺灣的“國語”?


為了進一步促進普及日語,殖民當局從 1937 年開始推行“國語家庭”活動。圖為國語家庭認定證書。

凡被認定的國語家庭,大門外懸掛“國語之家”認定門標,在各個方面享受優待。圖為“國語之家”門標。

掛著“國語家庭”門標、並已經改了日本姓名的臺灣“模範”家庭的門牌。

臺灣全島隨處可見“常用國語”的宣傳廣告。

6 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進入“國語保育園”,由日本老師充任阿姨,從小學習“國語”。

用“國語”演講被認為是提高“國語”表達能力的有效促進方式。圖為 1940 年代臺北“菸草食料品小賣人組合”正在舉行國語演習會。

圖為 1940 年代臺北市上奎府町的一家“國語報國所”的學員正在學習的情景。學員多為孩子的媽媽等家庭婦女。該所所在街町 50 歲以下居民參加“國語報國所”學習的比率高達 92%,因此被譽為“模範”國語教育所。

1940 年代,臺北大稻埕一角有一戶加工水果的住戶。戶主已改日本名廣江建成,其母改名上直子,其孫女改名美代。戶主是個熱心人,經常入戶教鄰居老人學“國語”。圖為 19 歲的美代正在家中教 87 歲的曾祖母上直子學日語。

1940 年代花蓮港熱心普及國語的“志願者”在街頭書寫普及“國語”的宣傳黑板報。

霧社櫻社蕃童教育所的學童利用圖畫習字,由警察兼任的教師在教他們日文漢字的同時,不忘灌輸軍國主義思想。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3卷《侵佔臺灣五十年》, 洪小夏、殷佔堂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