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连女兵野营拉练记

特务连女兵野营拉练记


特务连女兵野营拉练记


2019年是我当兵五十周年的日子,与八师特务连第三届战友会不期而遇。因为报名名单中一些特别期待的名字,也因为内心对50年的一种执念。在犹豫了十几天后,终于下决心报名参加聚会。三天的聚会短暂而甜蜜。看着老照片,对当年一些片断的回忆,多年尘封的记忆被打开,多少模糊的往事渐渐清晰。对我来说,最珍贵的照片当属那张六名女电话兵的“风雪大巴山”,照片拍摄于1970年。那一年,中央军委指示,要在全军组织冬季野营拉练。这在军史上称为“11.24” 批示,全军在当年便开始了野营拉练,八师领导做出决定,师机关拉练就走我们师的铁路建设线。从万源师部“夹皮沟”出发走到大巴山隧道的进口,即36团的施工现场。

师机关出动,特务连必是先锋。我们6名女兵(也许还有别人,我记不清了,只能以照片为鉴)被选入拉练的队伍。那个时代的主打词是激情。我们一群十五六岁的小女兵竟然有机会亲历这样的伟大时刻,自然是兴奋无比,开始行军时,大家热情万丈高,又是唱歌又是高喊口号,可行军过半之后,就蔫头蔫脑了,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走到宿营地时,算是体验到了什么叫两腿灌铅了。记得特别清楚,当晚睡觉前,连长?还是指导员特意到女兵班,敦促大家泡脚,还传授了战争年代沿续下来的行军秘笈:睡觉时把脚垫高,放脚的位置甚至高过枕头。我是把棉袄棉裤卷起来塞在被子下面,效果真的很神奇,第二天起来,腿脚完全恢复正常,不再有沉重感了,这个办法我一直沿用至今。出去玩儿,旅游,走路多了,晚上睡觉垫高脚,第二天又能健步如飞了。

那张照片是第二天拍的。那天是翻越大巴山,是这次行军中最艰苦的一天。山下的树还有绿色,′爬到半山坡是枯草秃树,而山顶上已是遍地白雪了,这也是第一次体会了一把“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妙景观。那张照片是谁拍的?为什么拍?完全不记得了。反正那个时候女兵极受重视,宣传部门来拍个照,上个报纸啥的,很正常。6个女兵从左至右,分别是张小东(本人)、李仰玲、李幼民、石永红、金平、荆西玲。只有荆西玲一人是六九年的兵,剩下我们五个都是七零年兵。从照片上看,我和石永红背的是电话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新配发不久的65式磁石电话机,浅绿色,比较珍贵,平时训练基本不让用,拉练应该是战时要求了吧?才有幸用上。幼民和荆西玲是线拐子,金平背的十门交换机,在背后,能隐约看到肩上的痕迹。其实我们的负重远不止这些,每个人还有背包和枪,包括装有实弹的子弹袋。后来我多次跟别的部队的女兵吹嘘过:你们背过真枪实弹吗?我们背过。当时的规矩是人不离枪,连去看《红灯记》都是荷枪实弹的。

特务连女兵野营拉练记

野营训练中通信连是很辛苦的,走了一天路,到宿营地,大部队可以休息了,我们则进入工作状态,开通师机关上通下达的联系。记得第二天的宿营地是一个山谷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我们挺有条理地把总机安在一个草丛边上,接好线,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叫通了上、下级单位。刚刚得意了一下,通信科长来了,他指着小河把我们训了一顿:“所有的线都从河上的一座小桥过去。打起仗来,敌人一发炮弹你们的指挥系统就全完了!”大家集体傻了眼。按照实战要求,我们的线应该从不同的位置过河,并且应该伪装,放在水下,表面上看不出来。可是天呀!当时哪里有那个力气啊!其实我心里是小嘀咕的,不是说我们有线主要保障平时,战时要靠无线!有线是肯定要会被炸掉的!对吧?电台的兄弟们!顺便说一句,我也是这次聚会才知道我们连的电台有多强大!居然有1—5个台,还有专门的警报台,太强大了!

还有一个小插曲,开通了电话还得去维护,好像是幼民查线途中遇到了位师首长,首长说:“小同志,借你的钳子用用。”陪同的参谋干事问: “首长你要钳子干什么”首长说:“我把电话线给他剪断。陪同乐了:“她就是电话班的,你剪了,她马上就会接上了。这事回来一说,大家立刻高度警惕,在防火防盗后面又加了条“防首长”(那时首长可以随时出敌情)。

这一次的野营拉练让我们长了不少见识,进到了大巴山隧道里面,见识了什么叫掌子面,看到了打风枪的战,这也算到了一次一线。2010年,我和另外5个70年当兵的女兵,重返万源,再次来到大巴山隧道,恰好一列和谐号列车从隧道中呼啸而出。那一刻我们充满自豪!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汗水,我们的无悔年华!

特务连女兵野营拉练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