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時,,為何努爾哈赤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黃少剛


明朝之所以滅亡,有一個最重要的事不能忽視,就是治國出現了斷層。朱常洛登基一個月駕崩。他已經39歲,他所積累的政治經驗沒有繼承下來,他所積累的人脈也化為烏有。朱由校,倉促繼位。國家處於斷層時期。萬曆時期積蓄的社會矛盾沒有真正的解決。

朱由校沉迷於木工製作,真正的實權由魏忠賢一個人掌握。魏忠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王。

魏忠賢出入宮帷多年,政治經驗豐富,能夠鎮攝住那些元老,連王子和公主都巴吉他,足見手段高明。

崇禎帝一舉消滅閹黨,看似雷霆萬鈞,英明果敢。其實是為覆滅挖了很大的一個坑,足以埋葬整個明朝。

朱由檢還是太年輕,血氣方剛。滅閹黨也助長了他的剛愎自用,凡事輕率的毛病。

朱由檢最大的失敗是急於求成。什麼事都要求速成。天天急得火上房,明明不懂,還插手軍事。

有政治經驗的宦官都是魏忠賢一黨,一舉殲滅了。

剛剛掌握實權的人都什麼也不懂。以朱由校為首的這群人,還處在懵懵懂懂的狀態。

大臣他們擺弄不了,皇親國戚他們也擺弄不了。對於風起雲湧的各地起義他們也沒有具體的良策。

政治的銜接是需要過程的,需要捋順的。這一切都是需要時間。可是時間不等人啊。

如果不殺魏忠賢,不至於一下子陷於混亂,利用魏忠賢一段時間。慢慢捋順。再殺不遲。

努爾哈赤就是利用了明朝內部的混亂來趁火打劫。

政治斷層是很可怕的事件。

朱由檢如果能心平氣和,先將魏忠賢下獄,打擊一下他的勢力,再重新啟用。也許會扳回一局。歷史不能假設,很多事情誰也無法預料。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吧。


靈迅風水出謀劃策


這又是為魏忠賢招魂嗎?

魏忠賢搞事情的時候,後金之所以沒有打進來,原因跟魏忠賢沒有半毛錢關係,那是從孫承宗到袁崇煥的正確指揮,以及大明王朝的國力優勢。


被攪局的軍事

有人說魏忠賢知道自己是大明的臣子,只有大明不亡自己才能繼續作威作福,所以對於邊軍的撫卹和軍事人才還是很重視的。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魏忠賢在任期間,在遼東鎮待過的三大軍事人才無外乎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其中孫承宗屬於魏忠賢的政敵,這個我們可以不做深究。熊廷弼和魏忠賢本來就沒什麼瓜葛,而且在魏忠賢上臺之前,他就已經被下獄,只是因為許諾給內廷四萬金買自己一條命時候卻沒有兌現承諾,便惹惱了貪婪的魏忠賢。之後魏忠賢充分利用手中職權和自己黨羽的勢力冤殺了熊廷弼,其根本目的倒不是為了說殺死熊廷弼,而是用熊廷弼來倒東林黨。


至於袁崇煥,魏忠賢之所以沒下手,也是袁崇煥對這方面的政治敏感性不差,知道修生祠討魏忠賢的開心,但還是免不了被彈劾。在寧遠大捷後,魏忠賢令周應秋上奏封他的族孫魏鵬翼為安平伯。再記三大工程功勞,封他的侄子良棟為東安侯,加封良卿為太師,鵬翼為少師,良棟為太子太保。用崔呈秀為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唯獨將袁崇煥的功勞廢棄不錄。

然後就是軍餉一事,魏忠賢為了掌控大權,非常努力的把自己的人安插在了九邊重鎮,而自從魏忠賢的人到了九邊之後,這軍餉就沒一天不欠過。要知道崇禎皇帝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籌集軍餉安撫遼東軍。


破敗的民生

對於魏忠賢,還有個言論是不收農業稅,說實在的,這也是很扯淡了。就說魏忠賢執政期間,陝西餓殍遍野,老百姓吃都吃不飽,而閹黨黨羽還在變本加厲,以至於明末農民起義的第一槍,就是在陝西打響的王二起義。

對於商業稅這個梗,早在萬曆時期,江南地區的中產階級就已經被皇族和大官僚壓榨的不成樣子了。好不容易天啟元年東林黨廢除了礦稅和遼餉緩解了東南地區的矛盾,魏忠賢扳倒東林黨之後一切又照舊了。而且本來明朝的商業稅收的就很高,明代晚期,僅商稅中的鈔關,就佔據了大明總稅負的10%。不要覺得商業稅就能讓大明重煥新生,作為一個農業帝國,稅收主要還是靠種地,而大明的土地大多被宗室霸佔著,那政府又能收上來幾個子兒。


後金自身的侷限性

之所以後金打不進來,跟他自身的實力也有關係。

努爾哈赤巔峰的時候,後金八旗軍也不過6-7萬人,蒙古科爾沁歸附軍有1萬多,還要分兵駐守控制遼東地區,再加上生產力落後,隨著戰果的擴大,這種落後的體制就變得越來越難支撐。

再者,大明當時擁有紅夷大炮這種重火力的技術壓制,而且經過孫承宗的一番折騰,遼東軍的戰鬥力已經有所提高,以堡壘和火炮為依託,完全可以抵禦後金的進一步進攻。此外後金當時也陷入了被察哈爾、朝鮮、和大明合圍的危及局面,也是處在一個風口浪尖的時刻。

所以說,努爾哈赤打不進來,和那個魏閹子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火器工坊


魏忠賢的對頭是匯聚大商人礦產者和部分將軍利益的東林黨!當時遼東軍費是商業稅和礦產稅,因此,魏忠賢的方向與國家正途一致!東林黨與後金多有聯繫,在崇禎滅閹黨後,東林黨不但握有稅源,而且對外勾結後金(這是明朝崇禎時期慘敗的最核心原因),對內結黨營私,收買邊境將軍,架空皇權,以至於遼東軍費改為農業稅,此舉是激起李自成等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而袁崇煥無非就是東林黨人的將軍,後金非能戰,實在是東林黨對抗皇權的工具,袁崇煥勾結皇太極殺死的毛文龍將軍就是皇帝的將軍,被努爾哈赤成為心腹最大之患!這段歷史,被最近幾十年的文化教育領域故意躲閃開了!


英明蛋清


第一,後金的後方不穩定,蒙古林丹汗、朝鮮都不聽話,皮島還有毛文龍的兩萬大軍。因此後金軍始終不敢長期作戰,搶一頓就得趕緊回家看門。林丹就曾經利用後金攻打廣寧的機會,派兵突襲瀋陽,逼迫努爾哈赤連夜趕回。這個情況直到皇太極時期才解決,所以皇太極敢於和明朝打一年多的戰役。

第二,孫承宗。孫承宗是明末的戰略家,他打造的由關寧錦防線+袁可立海軍陸戰隊組成的防守體系互相支援,固若金湯。他同時善於選拔將領,訓練軍隊,他提拔了滿桂、袁崇煥等大將,訓練了六萬關寧鐵騎。

第三,閹黨在朝廷的鬥爭中獲得了最終勝利,但閹黨裡沒幾個將領,更沒有敢去遼東的。魏忠賢排擠了孫承宗後,派高第去,高第叩頭乞免,連說“打死我也不去”。因而遼東的軍隊指揮體系受影響較小。

第四,魏忠賢上臺的時候,努爾哈赤離死亡只剩下六年。前五年,他打不過孫承宗,第六年,死了。皇太極上臺後,頭兩年又面臨三大貝勒不聽話的問題,後金內部不團結。皇太極穩固政權時,魏忠賢已死。

第五,當時尚可喜還沒投降,後金軍還不會造大炮。攻城,尤其是攻堅城,代價太大。而努爾哈赤奉行精兵政策,軍隊數量始終不多。

第六,天啟皇帝在的時候收工商稅和礦稅,雖使東林黨、浙黨、楚黨、齊黨這些士大夫的利益受損,但財政因此充裕,而且基本上風調雨順,國庫有錢,關外軍隊的糧餉軍械能夠保證。


卓曉衝


打仗就是打錢,魏公公聰明,知道誰有錢,也做到了收有錢人的錢。社會底層不亂,國庫裡有錢,軍隊兵員裝備自然就上去了。


怒斥巴黎孝奴


魏忠賢雖然專權但是,對皇帝算是忠心,識人善用。

就對後金戰事魏忠賢啟用袁崇煥對抗後金努爾哈赤,而袁也不負所托,在關寧大捷把努爾哈赤炸成重傷不治而亡。使得後金不敢輕易進犯大明,(其中也有後金後方不穩,後勤供應不上的因素吧?)直到皇太級繼承汗位多年積極備戰後才出關。


王沫沫涵


魏忠賢在時,是向地主士紳勒索。魏死後,轉向向貧民勒索。表面看來,第一種是皇迫官反,第二種是皇迫民反,不一樣,其實也是一樣的。故後來即使不殺魏,情況還是一樣的。


安平144796971


魏閹掌權在天啟四年到天啟七年之間,這個時候的後金不過是一個剛建立不久的政權,在地理上面臨著蒙古,大明,朝鮮的三面包圍,明軍在遼東尚且還有據點,你讓他怎麼打進來。

這不是你家魏公公的功績,這是遼東前線的戰士換來的。你家魏公公忙著修生祠,受賄賂,整大臣呢。


一縷忠魂宋老生


魏忠賢雖貪戀權勢,貪圖富貴,卻是隻打豪強,不欺百姓,對於像邊關戰事這樣的大事大非問題上,關乎國家生死存亡問題上,他是十分清楚的,畢竟身處國家權力中樞數十年,所以當時雖然國內暗流湧動,邊關卻是固若金湯,打得努爾哈赤兵損人身亡!


歷史愛好者大斳


魏貪卻國庫充足,黨爭卻不害邊軍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