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國人民一年不往銀行裡存錢,並且把存在銀行裡的錢全部取出來,會怎麼樣?

骨感的現實骨感的現實


這真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問題呀。現實中,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去存錢的,通常不會出現大家一起去取錢的情況,因此,銀行一般有著13.5%的準備金,就足夠日常的使用了,但假如按照標題的說法去做的話,把錢全部取出來,就沒那麼簡單了,畢竟大多數的錢還是在銀行手裡的,一旦突破到一定的比例的話,就有可能導致央行通知禁止提款,也就是說呢,各家銀行不能進行大額提現,只支持小額提現。

況且,作為全國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我們目前的國內的老百姓的存款規模來算的話,已經突破173萬億的關卡了,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儲蓄大國,如果人們都把存在銀行的錢全部取出來,銀行就算加急印鈔也是不夠的,銀行的存款作為表內業務,是具有安全性、流動性以及盈利性的原則的。

而銀行的盈利模式是一邊吸款一邊放款,尤其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而存款的剛性兌付,就是法定存款的保障啊,也就是說,吸收大眾的存款,然後呢,放款給一些有需要的企業等等。如果兌現的話,尤其是大額兌現,對於我們國家的經濟,將會是致命的打擊,所以呢,在發現不對的時候,就會被熄滅的而且呢,現在我們國家的社會這麼和諧,能有什麼理由讓我們舉國取存款的呢?所以呢,不要想的太多,這個問題是國家都不會擔心,咋們老百姓擔心什麼呢?當下自己努力賺錢才王道!


歐界傳媒


這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這是要擠提了。這不是一個好主意。銀行和貨幣一樣,是一個信用。離開信用,說實在什麼都沒了。信用的對面是一個信任,沒有信任,信用也會沒有。而信用一旦崩塌,貨幣也會一文不值。所以,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這是一個危險的想法。

就今天來講,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3.5%。圖表:

在2000年後,比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是21.5%,2018年10月有一次調整,到了14.5%。之後,在2019年1月4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它是分兩次實現的,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

這也就是說,你存銀行100元,銀行只需要準備13.5元人民幣就可以滿足央行的要求了。而銀行可以把其餘的錢拿去經營,如出借等。

一般情況下,由於人們總是存著錢並不去動它,所以銀行有13.5%的準備金就足夠了。但是按照題主的說法,把錢都拿出來。這就不好玩了。儘管大家都去提也提不了多少錢。大部分的錢依舊在銀行裡躺著,但是一旦突破一定的比例,就會導致央行通知止提。也就是各銀行不再允許大額提現,或者只允許小額提現。而另一邊一定是伴隨著物價突然升高。這是為什麼,這就是我上面說的信用和信任之間的關係。所以,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


大舟財經觀


這一招夠狠的,且不說一年不存款,光是將所有存款從銀行取出來那就了不得。此舉會引發全民擠兌造成流動性金融風險的瞬間爆發,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得破產或者倒閉。



作為全世界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目前國內老百姓的存款規模來看,已經突破173萬億元,名副其實的全球居民儲蓄大國。

顯而易見,如果大家都要把銀行存款取出來的話,銀行拿什麼給你兌付呢?說實話,就是臨時開動印鈔機也是不趕趟的。


銀行存款作為表內業務,具有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三性原則”,尤其是安全性排第一位,而存款的剛性兌付是法定存款的保障。面對全民擠兌帶來的流動性需求,後果很嚴重!

因此,題主的假設非常不靠譜,也同樣是危險性的舉動。這會給經濟建設以及國計民生都造成致命打擊,尤其是會給全社會造成擠兌恐慌心理,這樣的事除非發生在極端市場條件下。正常情況下,絕無可能。


東震木


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問題,如果出現上面的情況,那麼銀行就關門了,錢也沒用了,最終大家都回到原始社會的狀態,以物易物。

我們來倒推一下,假如出現種情況,看看會如何演變吧。

首先紙幣總量鎖定了,所以,開始大家還接受紙幣,認為紙幣是有價值的。隨著紙幣的使用和消耗,紙幣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升值期,甚至升值會很快。

然後,有聰明人會發現,沒有銀行之後,紙幣其實就是一張紙,既不高貴,也不精美,根本不值這個價,於是聰明人開囤積貴金屬,黃金白銀開始升值。

隨著貴金屬價值上升,紙幣開始貶值,最後幾乎沒人用了,大家開始用貴金屬進行交易,貴金屬逐步成為硬通貨。

貴金屬價格穩定後,暫時取代了紙幣的功能,但是,由於沒有金融機構進行流轉,貴金屬也面臨供應不足的狀況,有的人開始去淘金,就像卓別林的《淘金記》,找到金子就會暴富。

貨幣流通受到限制,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會受到影響,為了提高效率,有些地方開始放棄使用貴金屬做媒介,出現以物易物的現象,二斤土豆換一斤麵粉。

逐漸的,社會開始分化,人們退回原始狀態。

所以,不要異想天開了,人類就是從沒有貨幣、沒有銀行的狀態走過來的,歷史證明,貨幣和金融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是不可能開倒車的。


互金直通車


不會怎麼樣!

年富力強能掙錢的,大多數人沒有多餘收入,卻拼命往前“線”(前三線城市)擠,按揭,透支,超前消費成為時尚,子吃卯糧,半生註定淪落為三“奴”(房奴,車奴,子女教育奴),哪有多錢存銀行?!

年齡稍大的靠幾個養老金“活”著,還要補貼家用,還要帶孫子;身體如破舊的機器,平時維護維修也極燒錢,偶爾攢上幾個經不起“折騰”的錢,時日不多也就拿出來用度了。

近年來,人民銀行提供的居民儲蓄額逐年下降的趨勢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只不過這些大數據通常不會引起我們這些小人物的關注而已。


夢了無痕17


反過來問:如果大家都不存錢💰,可有利息可賺?錢💰都提回家,如何儲存?如何保證不被偷盜?多少案例,錢💰被放鞋裡舊物裡扔了,被老鼠🐭啃碎了,被放失了地。。。。。。至於被偷,在銀行卡沒出來前,多少人哭鼻子???

再回來回答問題:都不存錢💰把錢💰提走,銀行還是銀行,只是人變閒了,銀行空間變大了?因為無論你存不存,取不取,錢💰都是用來流轉的。不可能大家不存把錢💰提出就不花🌸,一直放家裡不到市場流通。所以,只要大家消費,貨幣流通,愛咋咋的。因為——貨幣——存在的價值——就是作中間物流通——便於攜帶。


LiBaoRong


提問說的是全國人民,而不是全國,人民的錢去掉生話的必須剩餘只是一部分,大部是國企私企及事業單位的錢國家有硬性規定必須存入銀行。

假如:包括國、私企和人民都不存錢於銀行,是不可能的事,再假如是真的,工業市場,商業市場、原材料市場就會有變革、後果不會更好只能會更糟,國際間的貿易還能做下去嗎?

現在很多人把錢存在支付寶、微信裡,只能對銀行有衝擊,影響大嗎?

如果是全國(不是人民)錢不存銀行,商品交易取消貨幣改成以貨易貨,以貨易物,出現貨幣的替代品金、銀等,紙幣成了廢紙,或出現通貨膨脹。

這種事不可能全國出現,擠兌出現只能在一地或少地。網上看過出現一例,通過相關單位用汽車拉錢在銀行堆成牆平息了。


用戶馭手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天,大家都不往銀行存錢了並把存在銀行的錢全部取出來,銀行是追求利潤的,儲戶的存款最大限度的被銀行用來放貸追求利潤。大家如果都來取錢,銀行肯定拿不出那麼多的現金,這個時候就發生擠兌,不是所有儲戶都能取到錢的,此時可以斷定央行會介入,國家會出臺一些政策限制取現,來保障經濟的正常運轉。


互金圈


題主的這種假設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幾乎為0!


銀行,關係到國計民生,關係到社會的安定發展,如果銀行出問題,那麼就完蛋了;銀行是有政府的信譽做背書的。


銀行的盈利模式是,一邊吸收存款,一邊發放貸款;吸收的是大眾的存款,放款基本上放給企業為主,如果出現擠兌且是大規模擠兌,那麼對國民經濟會有致命的打擊,所以在有這個苗頭的時候,就會被熄滅。


因此,你的問題不可能成立的!大家認為呢?


螞蟻聊股市


前提是全國人民把錢全部能取出來的情況下第一,銀行會倒閉。第二,你不用看笑話,因為物價上飛漲,你手中的的鈔票不過比廢紙強點有限。第三,富豪們會很快樂,因為他們是欠銀行錢的,比如現在欠銀行1億是筆鉅款,要賣掉100輛寶馬才能還,到時候賣一輛就還賬了。第三,外國人,華籍會是最大的受益者,現在100萬美元在一線城市勉強是個中產,到那時候就是富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