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南京解放”原來和揚州有這麼大關係!

4月23日,“展現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紀念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0週年”紅色報紙展覽,在南京新華報業傳媒廣場開展。本次紅色報紙展覽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揚子晚報、新華日報社揚州分社承辦,中國銀行南京分行支持。以《新華日報》為主的200多份老報紙原件,重現了當年中外新聞界報道渡江戰役和南京解放的盛況。

才知道,“南京解放”原來和揚州有這麼大關係!

渡江戰役勝利、南京解放,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這次在新華日報社舉辦的紅色報紙展,也讓今天的我們能有機會感受當年那段驚天動地的歷史。而在展覽上,我們從策展人高郵報紙收藏人朱軍華的口中驚喜地得知:原來“南京解放”這個大事件,與揚州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全紅慶祝南京解放的《人民報》社址在廣陵路

1949年4月25日,《人民報》在頭版頭條刊登南京解放的消息:“【新華社南京24日電】人民解放軍已於23日夜十二時,由下關經挹江門開入南京。”朱軍華說這是1948年以後,《人民報》第一份全版紅色印刷的報紙,是一份“捷報”,極富喜慶之意。

才知道,“南京解放”原來和揚州有這麼大關係!

朱軍華說能夠收藏到這份報紙也是極為偶然。十多年前,他碰巧在一個收藏網站上看到1948年4月至1949年6月的合訂本《人民報》,不僅涵蓋朱軍華家鄉揚州地區的消息,還對淮海戰役、平津戰役、遼瀋戰役等著名戰役進行報道。儘管當時標價頗高,愛好收藏老報紙的朱軍華最終還是花重金買下了這份珍品。

除了報道南京解放,揚州與南京解放的緊密聯繫也在此次報展中得到印證。《人民報》(1949年4月15日版)記載,揚州三千多學生大遊行,決心支援解放軍早日渡江,儀徵群眾歡迎南下大軍;《人民報》(1949年4月21日版)記載,“南京”部隊與揚州市各界舉行軍民聯歡晚會,各代表皆表示決心支援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江南及全中國人民。

朱軍華介紹,1944年創刊的《人民報》是華中二分區區委機關報,1949年揚州解放後,《人民報》遷移到揚州出版,報社地址就在揚州市左衛街,也就是今天的廣陵路。

解放南京的戰鬥由“揚州女婿”全程指揮

首支攻進南京城的第八兵團第三十五軍,來自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戰神”粟裕,時任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可以說,粟裕直接指揮了解放南京的整個戰役過程,而很多人不知道,粟裕是“揚州女婿”,他的夫人楚青是地地道道的揚州人,楚青的家就住在四望亭後的南小街(今汶河路工商銀行後身)。


才知道,“南京解放”原來和揚州有這麼大關係!

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出生於江蘇揚州。父親詹克明是一位銀行家。楚青小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屬揚州中學。1937年12月,揚州淪陷後,楚青就讀於上海省立揚州中學滬校班。

揚州有句俗話,“一個女婿半個兒”,所以南京解放,揚州兒女有極大的貢獻。

35軍“正面強渡進駐南京”的命令從揚州發出

報紙展上,很多報紙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野一部首先進入南京城,佔領了南京。而這“一部”其實就是指的三野第8兵團第35軍,而當時,第8兵團的司令部就設在揚州的著名的鹽商花園——個園內。

據記載,1949年4 月5 日,三野第8兵團渡江戰役指揮部在揚州城內的個園設立。第8兵團渡江戰役指揮部司令員陳士榘、政治委員袁仲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參謀長何以祥等均在個園辦公。20 日後,第8兵團渡江戰役指揮部遷往江都縣大橋鎮,進入渡江戰役的前沿指揮位置。陳士榘親自簽署了8兵團渡江作戰的命令。

才知道,“南京解放”原來和揚州有這麼大關係!

陳士榘(左)、袁仲賢(中)、江渭清(右)1949 年4 月在個園合影

在原來的渡江戰役計劃中,第35軍原本沒有渡江攻擊的任務,原任務是牽制和殲滅江北浦口一帶的敵人,然而在4月22日中午蔣介石決定放棄南京全線撤退後,戰局發生變化。原定接管南京至蕪湖的二野第4兵團(陳賡指揮)尚在江西湖口至安徽皖江地段,轉到南京尚需十餘日,因此,鄧小平與劉伯承商定取消第4兵團接管南京的城防任務。而第35軍經激戰,全面佔領“三浦”,具備了進軍南京的最佳出發位置。解放南京的光榮使命,歷史性地落在了剛成立不久的第35軍身上。

第35軍雲集浦口之際,接到總前委來電:“據悉,蔣介石可能已放棄首都南逃,望你軍立即探實情況,並伺機佔領南京。”粟裕電令第8兵團:“如南京之敵逃竄,則35軍應即渡江進佔南京,維持秩序,保護敵人遺棄之一切公私財產,該軍應特別注意遵守政策,嚴肅城市紀律。”隨即,第8兵團電令第35軍:“如發現敵已確實撤退,你們應不失時機,立即向南京正面強渡,進駐南京(因其他部隊趕不及),切實維持治安秩序,看管大小工廠、倉庫、電臺及一切建築物。如敵之一部據隅頑抗,應予以消滅。”22日下午,第35軍首腦機關在浦口火車站開會,制定了“迅速渡江、佔領南京”的作戰方案。23日夜,35軍率先進入南京城。24日晨,35軍104師312團特務連佔領國民黨的總統府,105師從浦口渡江後直插南京中心,315團進入總統府,在總統府門樓上升起了鮮豔的紅旗。——摘編自《炎黃春秋》劉軍著《第三野戰軍第35軍解放南京始末》


展覽其它亮點

同在1949年4月30日這一天,《新華日報》南京版創刊號出版,《新華日報》華中版終刊號出版。

“能擁有一份《新華日報》南京版創刊號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朱軍華說。作為收藏愛好者,他一直對省級黨委機關報非常感興趣,因為像《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黨委機關報,抗戰時期已經存在,出版至今不僅歷史非常悠久,而且有明確的源頭可供回溯。

才知道,“南京解放”原來和揚州有這麼大關係!

“我一直請朋友幫忙留意《新華日報》,大約在七八年前,突然接到朋友電話,說手上有一個合訂本的《新華日報》。”這份合訂本《新華日報》涵蓋從1949年4月30日創刊號至1949年5月31日這一個月的報紙,不僅日期完整,而且品相良好。其中就包括了1949年4月30日出版的《新華日報》南京版創刊號。

朱軍華介紹,1949年4月30日,《新華日報》在南京創刊出版,當時發行量僅僅只有一萬份。據瞭解,創刊之初,《新華日報》沿用了國民黨元老於右任題寫的報頭,1949年7月1日改為毛體,9月17日正式改為毛澤東親手撰寫的報頭。

有趣的是,朱軍華也收藏了一份《新華日報》華中版的終刊號。就在南京版創刊當天,創辦於淮陰的《新華日報》華中版撤銷停刊。而剛剛創刊的《新華日報》南京版當時只是南京市委機關報,在1952年11月1日之後,才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

名照中毛主席閱讀的究竟是哪份報紙?

才知道,“南京解放”原來和揚州有這麼大關係!

在這些報紙原件中,有一份報紙曾經廣為流傳但又不為人知。這就是刊有“南京解放”四個大字標題的《進步日報》(1949年4月25日版)。說它廣為流傳,是因為它出現在攝影家徐肖冰為毛澤東拍攝的一幅著名照片中;說它不為人知,是因為長久以來,人們都不知道毛澤東在看的究竟是什麼報。

才知道,“南京解放”原來和揚州有這麼大關係!

朱軍華介紹,十多年前一位朋友轉讓一批舊報給他,其中就有這張《進步日報》。之後,他翻找資料時看到攝影師徐肖冰在北平香山雙清別墅為毛澤東翻拍的那張照片。照片中,毛澤東正閱讀一份報紙,報紙上有醒目的四個大字:南京解放。朱軍華髮現網上的說明五花八門,有的說是《人民日報》號外,有的直接說是“南京解放”號外。

才知道,“南京解放”原來和揚州有這麼大關係!

朱軍華翻查自己的藏品,找到了這份《進步日報》。兩相對比核對,他認定毛澤東在看的正是《進步日報》。朱軍華說:“‘南京解放’這四個字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我的第一印象,而右側標題‘千里江防轉眼粉碎,南京反動政權滅亡’和《進步日報》一模一樣。”

據瞭解,《進步日報》由天津《大公報》改組而來,報名也是毛澤東親自取的。據史料,毛澤東當時說:“辦報的自我檢討、自我批評就是進步,看報的也要進步,解放了,大家都要進步嘛!”朱軍華說:“當天報道“南京解放”這一消息的還有其他報紙,但毛澤東找《進步日報》看,說明他對這份報紙的喜歡。原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也曾對國防大學原科研部編研室研究員周炳欽回憶道,他給毛澤東管理圖書報刊時,報架上就有《進步日報》,他還提到,毛主席愛看這份報紙。

新華日報記者 張晨 實習生 劉日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