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子腦洞大開到科學終點,毛骨悚然?宇宙是什麼?我又是什麼?

幾千年來,科學一直在發展,特別是近兩百年來,科學大爆炸使得人類的生活變化日新月異,我們一直在享受科學發展帶來的便利成果,物質生活相比幾千年來的先輩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所以,科學的繼續發展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麼,我們不妨大膽猜想一下,科學的終點是什麼。

從原子腦洞大開到科學終點,毛骨悚然?宇宙是什麼?我又是什麼?

眾所周知,一個原子,除了原子核,就只有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也就是說,一個原子裡面99.999999999%都是真空的。

但是為什麼在宏觀層次的觀察,我們周邊的物質看上去卻是實心的呢?比如,地面,牆壁,還有我們人類本身的存在?

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這是因為原子核周邊的電子,一直以接近光速在圍繞著原子核高速運動,形成了一個電子磁力場造成了原子在宏觀層次是實心的假象。

就好比夏天酷熱時,觀察高速工作的電風扇,我們的雙眼看到的是一個彷彿實體的圓形平面,而不是一片片扇葉。

將這個理論擴展,假如有兩個情侶在擁抱秀恩愛時,並不是真正互相接觸到了,而是你身體的立場碰到了她身體的立場,然後大腦根據神經反饋,開始釋放更多的荷爾蒙和多巴胺。

其實這一切都是假象,是幻覺,這是高速運動的物質,所衍生出的一系列物理現象,也就是說,就算是整天粘在一起的情侶,也並不存在物理學上的親密無間。

將原子的物理模型擴展到整個宇宙,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設想一下,整個宇宙真正存在的只有類似原子核的一個點,我們暫且將這個點稱之為質點。

倘若這個質點在某高維度以一種無窮的速度運動著,以無窮的速度運動著,那麼就有可能產生一系列微觀現象,然後又形成了整個宏觀世界。

從原子腦洞大開到科學終點,毛骨悚然?宇宙是什麼?我又是什麼?

無窮的速度,幾乎可以瞬間同時出現在無數地方,也就形成了各種量子的不確定性,而物質的存在,也是質子高速運動時所衍生出來的一種現象,也就是說,我們存在的所有,人類,花草蟲魚,行星,乃至恆星,黑洞,都不過是質點運動的一部分痕跡。

是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質點運動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你隔壁的鄰居,你不認識的陌生人,你家養的哈士奇,乃至你午餐桌上一條清蒸鯽魚,都是真正“我”的一部分。

因為一點化學藥劑就醉生夢死,因為一點物質就出賣自己的靈魂,因為人性的慾望迷失真善美的人類,都是真正的“我”的一部分。

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皮發麻,毛骨悚然的結論。

從原子腦洞大開到科學終點,毛骨悚然?宇宙是什麼?我又是什麼?

倘若科學的終點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彷彿一切的存在都失去了意義,我們陷入了根源上的迷茫。

“真相”究竟是什麼,現階段沒有誰能做出準確的回答,但是,至少我們現在的存在是真實的,我也相信,當得到足夠多的局部最優解後,我們會無限接近全局最優解。

未來,永遠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