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三學生現在做數學明明都知道怎麼做,就是做不出來?

亞卍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先定義一下什麼叫“明明都知道”,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對知道所學的知識點,二是能夠看懂解題答案。

不會做,說白了,就是實踐不夠。看別人做和自己做永遠是兩回事。我不是一個“唯刷題論”者,但是,真的真的,不花點時間去做題,就永遠無法走通從“理論到實踐”這條路子。

數學是門需要深入思考的學科,尤其是高中數學,內容確實很多,而且還可以“混搭”,一道題可以有幾種解法,條條道路通羅馬。有興趣的同學覺得非常好玩,沒有興趣的同學“恨之入骨”。

學習數學切忌死記硬背,記住一些基本的定理就可以了,功夫要花在實踐上,要把一些題“吃透”,個人認為搞定一道典型題,勝過你做十道題。

下面給一個案例,也是高中學生痛恨的圓錐曲線,用了兩種解題方法,我想說明的是以下三條:

(1)理解題意,確定解題思路;

(2)擺出已知條件和可設定的參數;

(3)選擇合適的參數求解。

兩種解法,選擇的是兩條路線,選擇了不同的參數條件,都可以得到正確的結果。

另附一道數學競賽題,異曲同工。







水滴數學


會做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一是根據題目特點,逐漸嘗試並迅速排除錯誤方法,確定正確解題方法。二是根據解題方法,正確解答。三是反饋確定特殊情況,比如是否正確處理了定義域呀,小球運動一定圍繞圓周還是半截就拋物運動了等等。四是,多問時比較各個問題之間的關聯性。

我覺得你說的會做只是第二步吧。


墨點乾坤


這句話是不是有些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