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巨变 一座城市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10年过去了;10年光阴,小孩子慢慢长大,,当初的少男少女们也各个成了爸妈,沈阳2008年~2018年,总有一些记忆在胸口跳动,也总有一些温暖难以忘怀。笔者写下这个标题时,不禁回望沈阳十年的变迁,10年前,沈阳还没有这么多得高楼大厦;地铁也只有2条线……那时候的我们逛街,还很喜欢去中街、 太原街,10年之后,在回看沈城,在感慨他的飞速发展之余,更多的是骄傲。

中街,商业中轴的发源地

10年前的我们,周末逛街总会去中街溜达溜达,喜爱它的繁华,东亚商业广场、商业城、老边饺子馆、萃华楼……这些老字号成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记忆。中街作为老城东西向的一条轴线,历史建筑密集,商业氛围浓厚,而且有跨越古今的魅力。改革开放以后,大名鼎鼎的中街商业街继续向两侧延长,商业借着历史文化的背景飞速发展。然而,时代毕竟在前进,中街是商业鼎盛的沈阳的代表,而这座城市的交通中轴却渐渐在发展中远离了这里。

十年巨变 一座城市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青年大街,快速成长的交通枢纽

如果要用一条街路来代言我们的大沈阳,绝大多数的沈阳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贯穿沈城繁华的青年大街。10年前"谁能想到当年的小土路,现在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10年后,浑河大街、青年大街、北京街统一命名。其中,浑河大街更名为青年南大街,北京街更名为青年北大街,青年大街不仅连通了南北的发展,而且成为了一座城市的地标,诸多沈阳地标性建筑在青年大街沿线拔地而起,包括五里河体育场、夏宫、辽宁省体育馆、辽宁展览馆、彩电塔、北方图书城等,青年大街和沿线地标性建筑伴随着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见证了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变迁。尽管有些地标性建筑或拆除或告别了繁盛时代,不过青年大街的存在感却与日俱增,它更像一位"老朋友",在沈阳,青年大街是标志,是象征,更是沈阳人的集体记忆。

北二环,重新定义沈阳中轴线

常住人口,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硬性指标,对于一个区域、一个版块来说,亦是如此。北二环,便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依托区域内不断入住的人口数量,而逐渐成熟起来的。从最早的新建商品住宅刚刚交付,区域商业匮乏,到2015年的兴隆生活广场开业,再到后来恒大影城、游泳馆等的开业以及众多商品住宅项目底商的不断开放,区域内的生活配套越来越完善,使更多的人乐居于此。

北二环内主干道逐渐形成"三横四纵"的布局,西江街-淮河街-兴华街-艳华街,贯穿三大主城区,二环和三环的交叠,不仅使出行更加便利,而且带来了沿线商业的繁华,周边居民大规模迁居新中轴,至此,一条繁华的北中轴正充满生机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全配套繁华领域 多彩尽在掌握

几年前的北二环,在老沈阳人的眼里也就只有荷兰村那一块,那时候的荷兰村还挺美的,荷兰风车、大金狮子,还经常有人到广场上放风筝滑旱冰。随着时间的推移,荷兰村的美景不再了,变得荒废了,那时候,每每谈起这个版块,老沈阳人无不叹息,感叹荷兰村的衰败。但时间不会遗忘任何一块有价值的土地,在2009年,中海地产拿下了荷兰村,建设了300万平的楼盘,沈阳人对于中海地产花这么多钱,进入荷兰村表示不解,荒废10年的板块,还有投资的必要吗?然而,随着中海城的建成,这个曾经荒废的板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钟情北二环的沈阳人眼前一亮。

咫尺繁华 三大商圈环伺

一开始不看好中海城的沈阳人,现在都已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争先恐后的前往中海城抢房,如果你问他,中海城有哪些优点,这么钟情于这个楼盘,那她能告诉你很多,中海城拥有地铁+公交+快速路,多种出行方式,交通网络完善,周边有北行、塔湾、三台子三大环伺商圈,尽情享受便捷的一站式购物休闲、餐饮娱乐,全方位满足生活娱乐需要。

中心级生活配置 城市为我所享

中海地产凭借多年的"住宅开发"、"城市运营"、"创意设计及现代服务"三大产业经验,精心打造了北二环领跑楼盘中海城,在这座百万大城中心,中海城预留了一块核心区位,用以打造18栋纯粹洋房,建面125平和137平,双院双露台,宽居纯洋房,尽享城市精英圈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