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什麼讀書的好習慣推薦嗎?

面朝大海真他麼冷


1、從喜歡的書開始


培養讀書愛好比看什麼書更重要。讀書不要帶有功利心,先從自己喜歡看的書著手。許多人都有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買一堆書回來,卻一本都沒看進去,最終全部束之高閣。


在你還未養成閱讀習慣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從你有興趣的書開始,它可以是一本小說、經典名著等能帶給你啟發和幫助的書。


記住,培養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比看什麼書都重要,閒書也是一樣。


2、給自己定目標,然後寫下來


當有人說一年看300本書時,很多人投來的基本是難以置信的眼光,甚至連我第一反應也認為不可思議。


但從我定下目標並實行時,前面的說法不是天方夜譚。


為什麼呢?


因為自己曾設定了一個1年12本書的計劃。把這個計劃寫在備忘錄裡,每個月讀完1本書,然後在空間裡寫讀書筆記。每讀完1本就記錄一次。當完成1年的計劃時,真的很有成就感。


第一年完成12本,第二年就提高一點要求到一年24本。這樣慢慢的逐年提高。仍然保持寫下計劃,每讀完一本堅持記錄的習慣。


剛開始實施時,一定要設定一個自己努努力夠得著的目標。把目標寫下了並堅持打卡記錄,這個動作非常重要,可寫在備忘錄、微博、微信以及房間的學習桌前,這樣做的目的是促使你讓自己下決心,並讓別人對你產生一定程度的督促。


設定合理的目標,日積月累,結果一定是你與他人可見的!


薇安說


其實我不算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所以我就給大家幾個讀書壞習慣,希望大家杜絕這些現象。😂

1:不要趴著看書


事實證明,趴著睡覺會縮短眼睛到書本距離,對眼睛不好,而且趴著仰起頭,長時間會造成脊椎變形,還有一個,因為姿勢挺舒服的,容易睡著。

2:不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看書是瀏覽,是如同吃飯一樣,而思考就好像腸胃的吸收作用,學而不思就沒有把書本上,他人或前人的經驗吸收變為自己的知識

思考,不僅僅是對前人的經驗總結,還要敢於質疑權威,要打破常規,社會才有進步,知識才能創新。

3:碎片化閱讀

這裡是指一昧指望碎片化閱讀,不懂得花費大時間

碎片化閱讀其實並不壞,應該說因人而異吧,我以前也是可以靜下心,坐著看上半天而不知時間已過,但是碎片化閱讀,只能說看些資訊,如果要思考,必須花費時間,所以習慣了碎片化閱讀,讓我現在無法進行深層次的閱讀,難以對書本系統化認識

4:只讀一遍

說來慚愧,本人就是這樣

我讀書,看過一遍便不想再讀,除了文言文,因為特別有興趣,現代白話文文章或者小說,自傳等,看過一次,看第二次便老是想起後續內容,於是乎便不看了,但其實是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好書是需要反覆閱讀的,第一遍往往都只是初步瀏覽,多次閱讀反倒可以在書中收穫更多。


wx唐馬儒


讀閒書有閒書的讀法。

首先就是速讀。速讀後你發現,很多文字是用來忽略的。

無論讀什麼,先讀讀序、後記和目錄之類的,看看封腰推薦語,能夠對書有個整體的瞭解。

其次,帶著你的問題去書裡找答案。看完後可以寫寫書評。書評能夠幫助你梳理整本書的內容。

這是我看書的一個習慣。


豬豬貓張讀書


我就是從小到大都挺喜歡看書的,看的書也挺雜的,閒書不少。後來有了孩子之後呢,我發現孩子並不是天然就喜歡讀書的,閱讀習慣也不是能夠自然而然養成的,尤其是現在孩子在這種電子閱讀的環境下。 所以我也看了一些關於閱讀指導方面的書。

我發現跟孩子一起讀書有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習慣是:親子共讀後進行討論。

比如說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人間失格》就是孩子推薦給我讀的。如果不是孩子推薦的話,我是不會想到讀一本日本作家寫的小說的。

讀完跟他討論了之後,我感覺還是挺有意義的。 不同的人讀書關注的角度不同。 我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書中的主人公的成長的。他如何從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走向毀滅之路的。但是孩子就是從一個青春期孩子的角度,也是主人公的角度,看是家長和學校、社會是如何把一個懵懂的少年步步緊逼,也讓他喪失了一個做人的資格的。

人總是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所以和他討論之後,我發現一些我讀的時候沒有關注的情節,發現他和我不一樣的觀點。

讀書之後和讀過的書的人一起討論,或者是在網上看其他人的書評,自己會有更多的收穫。這個習慣讓我看到一些原本自己沒有關注到的細節,發現一些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同時更深入的思考。

親子共讀還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能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理解和交流。


辰媽親子共讀


我是一個摯愛書的人,不過慚愧自己的閱讀量和對自己的控制,個人經驗有助於吸收書本內容的,以下

1.每天堅持閱讀

水滴石穿,積累的力量大概不用多說,不過看什麼書,每天都固定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長了,你會收穫不一樣的自己,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習慣的力量不可想象。

2.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我是分兩類:第一,好句摘抄。我心目中的好句好段的標準是能夠感動到我或者啟發我;第二,隨感隨寫。有時候靈感的迸發你自己都會嚇一跳,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於我來說,絕對是至理名言。

3.讀後感

這個是今年才開始的習慣,個人感覺真的很有用。首先,可以幫我梳理回顧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其次,我會在梳理回顧內容的時候近一步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最後,加深記憶方便以後的連接和回顧。



caroline3


我分享下我的習慣吧!

1.看書都喜歡一句一句慢慢的讀理解其中要表達的東西。

2.每當看完一本書都做一個讀書筆記,寫下書中要表達的思想,和自己所理解和接受的。

3.什麼書都看除職業技能書外,我認為技能書只有你有需要的時候才需要去看去學習。

看書環境很重要,注意別看太長時間。


閱讀的魔力


1、營造讀書氛圍,固定閱讀時間。在安靜無干擾,空氣清新,光線適度的地方讀書。不要躺在床上或在活動的場景中讀書,閱讀地點要固定,時間也要固定,有助於養成堅持閱讀的習慣。

2、做讀書筆記。記錄下所讀的好詞,好句及心得體會。有助於提高寫作水平。也可以做圖文並茂的思維導圖。

3、養成查工具書的習慣。碰到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字詞查閱工具書,加大識字量。

4、經常去書店、圖書館。在養成讀書習慣的初期,借書更能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愛學部落


讀閒書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些感興趣的書讀。讀什麼類型的書其實都可以,但是一定要看哪些有點文采的,比如現在的爆文爽文其實也都不是垃圾文章。也有很多大神寫的很不錯,而且自身知識儲備量很豐富,比如烽火等。另外就是從你感興趣的類型慢慢過度,比如你開始喜歡歷史、推理等等,然後慢慢要求自己看點別的。其實我初高中就很喜歡看修真類的,後來也慢慢逼迫自己看點名著啥的。開始可能看不下去,但是每天強迫自己看一會,後來發現寫的真不錯。現在很多人反對碎片化閱讀,我覺得碎片化閱讀也有他的好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長知識。再不行也可以去聽些有聲小說。



望穿一座城


找到一種你喜歡的讀物,小說或者散文,這樣輕快而又有興趣吸引自己看下去的。個人覺得,大冰的江湖故事和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能讓一個人容易讀下去。讀下去,才能成習慣。

還有一種。找你喜歡的人~讓她監督你,最好能一起讀下去,這樣就有樂趣多了。我是,聽喜歡的姑娘說,她喜歡看書。我就試著看,找多個共同興趣。然後就上道了。

但是最主要的是,自己對讀書有興趣,自己找到讀書的樂趣。樂趣,才是養成習慣最好的飼料。有了興趣,就是想去讀,渴望去讀。

要是你內心對讀書沒有一點點興趣,拿槍指著也是沒辦法成為習慣的。



逐夢de流星


沒啥好習慣推薦,沒什麼花樣,就是堅持。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堅持每天讀書,自然慢慢從書中獲得莫大的好處和樂趣,也就離不開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