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對孩子說話太客氣了,為什麼不說通俗直白的話呢?

尋果之因


謝謝提問,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好像我們作為父母,跟孩子說話,都要先過過腦子,才能說出口了,對嗎?

我是崔馨,親子講師,希望我的回覆能夠幫助到有同樣困惑的價值。

首先,現在的養育方式確實與父母那一代不同了。父母當年對孩子是有絕對權威的,嘮叨,指責,打罵,幾乎都經歷過。正因為如此,我們這一代父母內心的決定是:我們絕不做孩子的對手,要跟孩子講道理。可是,我們畢竟成長環境不一樣,所以要學的太多。而學習,要有個過程。因此,我們一邊學,一邊體驗的時候,難免覺得彆彆扭扭,好像說的都不大像“人話”了,有點打官腔。沒關係,作為熟能生巧,練多了,尤其是看到孩子的變化了,自然而然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接地氣。

其次,孩子的反饋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其實哪種語言方式最適合,還是要看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接受,心悅誠服,那就說明這樣的方式是孩子喜歡的,可以沿用,併發揚光大。如果孩子漠視,甚至反感,那說明還不是最佳的溝通方式。這就像照鏡子,可以看得見要改進的地方,對嗎?

最後,適合的是最好的。孩子沒有完全相同的,因此親子溝通的方式也不是一個模子刻的,不斷嘗試,用最適合自家孩子的方式,養育獨一無二的孩子。就像畢淑敏老師書中寫道,大多數家長不允許孩子玩手機,人家偏偏因此孩子玩,哪怕躲在被子裡玩。結果呢,放手也換來了孩子的好成績,這不正好說明,適合自家孩子的養育方式,才是最好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更多人。每日留言諮詢的前三位,獲得免費諮詢名額。



親子教育崔馨


現在的孩子心事重,承受壓力比較大,我們和孩子說話好一些,孩子會拿我們當朋友的


農村小二愛娛樂


說通俗直白 又有何不可 生活日常 不是話劇 不是作文 為何要制式的生活 大方得體 說話挺好的


大保健的一天


我認為雖然是小孩子,但是他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雖然那些想法可能對於我們來說不太成熟,但是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做事,就算他是自己的小孩。他們還小,有些事還不是很懂,我們要用正確的辦法來引導他們,告訴他們可能這樣做會更好,幫助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而不是一味地斥責,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按照自己的心意走,這樣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