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提倡穿漢服?

或許是袁家小先生


漢服本來就是我們漢族的民族傳統服飾。

女孩子比男孩子愛美,漢服儒雅飄逸含蓄美,穿了具有可遠觀不可褻玩的仙子氣質,所以深受現在女孩子們喜歡。

目前國內服裝時尚主流是西服,旗袍,而不是漢服,這是漢民族近代200多年虛弱,文化遭到外入侵,民族缺乏文化自信造成的。在目前,某些國人的眼裡,西服和藹可親,旗袍和藹可親,本族的漢服反倒成了奇裝異服了,咋看咋不順眼了,是遺忘太久了吧? 被奴役百年,漢民族可悲到什麼地步了,自己想想吧。

旗袍是中華民族裡的一個少數民族滿族的民族服裝,是華服的一種而已,只代表滿族的張揚狂野個性文化,並不能代表漢族儒雅含蓄的傳統文化,漢服是漢族的民族服裝,恰恰包涵了漢族的含蓄文化,有矛盾嗎?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唯獨世界人口最多的漢族卻沒有,不奇怪嗎?被滿族暴力血腥野蠻打壓200多年,削髮易服,不留辮子不留首,割斷了漢民族文化傳承而已,以至於都忘了自己還有民族服裝這回事,現在民族平等了,恢復漢族傳統服裝,也在情理之中。國人不反對旗袍,更不應該反對漢服。

這不是推崇個性放飛,自由的時代嗎?國人穿西服都可以穿的堂堂正正,不譁眾取寵,國人穿個漢服就來說三道四了?!又沒有有傷風化,穿個自己民族衣服怎麼了?穿衣服的自由都沒有了?!有些反應這麼大?穿西服怎麼沒見這麼大反應?難道跪久了膝下生根了嗎?!

有人說漢服是戲服,戲服也是有依據而製做的,中國歷史上傳統的漢服還是有圖文可查的。戲裡用的服裝樣式,也是來自生活。比如今天現代戲裡的服裝,不就是我們現在的日常穿著嗎?百年後的人來看,難道也只是戲服嗎?如果在戲裡穿的衣服樣式都是戲服,那麼旗袍、和服都是戲服了。二者戲裡都穿過。

有人說漢族朝代眾多,服飾各不相同,沒有標準。世界上哪個民族服裝沒有歷史變遷?漢服也一樣,周魏晉漢唐宋明這幾個漢族人的朝代的服飾都可繼承啊,可以以古裝為藍本,以現代技術改良啊,改良出有文化傳承內涵的現代漢服,應該沒有什麼難度。不見以滿清旗袍改良而來的現代旗袍的成功案例嗎?特別指出一點:旗袍改的西化元素過多了點。

還有人說,旗袍就是現代漢服。這話我都不屑於反駁你,名字就看出其起源藍本。再說現代旗袍哪裡含有漢民族傳統文化的影子?中國人傳統文化是內斂含蓄儒雅。反觀現代旗袍,則張揚暴露,與其說包含了狂野的滿文化,倒不如說包涵了西方的肉慾文化。不見旗袍基本成了舊上海舞女們的標配了嗎?今天影視劇裡也可反映這一點:仙俠片的仙子們大多是漢服風格,沒見仙子穿旗袍的;煙花場所,煙花美女大多穿旗袍,沒見穿漢服的;殭屍大多穿滿清朝服,沒見穿漢服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文化人物氣質匹配合適啊。我相信大多數漢族人不會承認旗袍是漢族傳統民族服裝的,最多承認旗袍是華服的一種。

還有人更滑稽,說穿漢服怎麼幹活?民族服裝和日常服裝是兩個概念。你見那個普通日本人天天穿著和服上班?你有見過哪個人穿著旗袍去插田的?搞笑。

個人覺得年青人穿漢服至少比動漫COSPLAY,殺馬特漂亮的多,有意義的多。沒有必要批評。穿漢服的年青人主觀上未必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但客觀上確實也算弘揚了吧,至少體現了民族自信。

看到穿漢服的,讓人禁不住想到漢武帝: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氣吞山河。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另:建議國家出面,根據漢族歷史文化服裝傳統,根據現代國情和技術做適當的改良,規範統一漢服的標準,漢族該恢復自己的的民族服裝了,已經缺席300多年了。








老紅纓槍


漢服作為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漢服的復興也體現中華文化與文明的復興,但是實際來講,漢服已經不太適應現代化的生活,不可能平日裡全中國人都要著漢服去學習和工作,所以全面推廣漢服不合適也不合時宜。不過漢服可以作為傳統節日的節日服裝進行宣傳式的推廣,傳統且優秀的東西官方可以適度宣傳推廣,並憑個人愛好選擇。

漢服的確美麗,有它作為中華民族服飾的美。但是在現代繁忙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需要的是方便和舒適。如果著上漢服去讀書學習和工作,因為漢服的寬鬆和獨特,相比對於學習工作效率必定有所影響。

所以有人基於現代化的考慮不提倡漢服,確實漢服也不能實現全面推廣,不過適度和恰當的推廣還是有必要的,畢竟漢服是華夏之服,是中華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同時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文化節目,傳統音樂和舞蹈等仍能看到漢服元素。

漢服是中華文化一部分,以禮著漢服就是傳承中華文化,同時也彰顯我國是禮儀之邦!我們還發現新時代中,漢服寫真在現代社會和很多年輕女性中很流行,並且很多優雅動人,作為一種特有的漢服審美和展現方式推廣傳統文化。

我國是禮儀之邦,漢服(華夏之服)不該被反對,而是應該適度推廣!<strong>

你對於漢服是支持還是反對?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評論!


新國學堂


啃書菌認為,提不提倡創漢服,首先得看提倡漢服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說是為了彰顯名族特性,打造民族大IP,小編認為大可不必。說道這裡,很多人就要噴我了,你看韓國人日本人云雲,人家多支持本民族服飾。我想說的是,他穿任他穿,他還在穿這些古代的衣服我們就要跟著穿嗎?

事實上,小便秉承的觀點既是——不堅守所謂的民族文化傳統就是我們的文化傳統。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包容萬象的民族,大山大河給了我們大氣磅礴的心理,不拘泥於這些條條框框,同時,我們又是一個相當實用的民族,從小讀書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書中自有黃金屋,學以致用,也就是說,有用的東西我們自然會傳承下來,比如我們的“四大發明”——麻將針灸炒菜按摩。

真正一個民族的傳統我認為是心理上的,不是這些外在的東西,而且一個民族真正的自信也是心理上的,並不是說需要什麼東西來彰顯“與眾不同”,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說有人覺得漢服好看,那他就穿唄,純屬個人行為,但是如果上綱上線,我覺得大可不必,畢竟2000年前趙武靈王就有“胡服騎射”,為啥,寬袍大袖不方便唄,而不是趙武靈王覺得匈奴人武力比我強,他的東西就都應該借鑑模仿。

其實,我最近看過的一個視頻裡面說的就很好,視頻主角是一個留洋女學生,很多人問他找男朋友為何不找個老外,她就說,自己中英文都很好,和老外交流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有一些中國"feel"的東西,老外是永遠“get”不到的,具體是什麼呢,她自己也說不上來。

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們獨有的文化吧。


啃書菌


作為90後,我說一下真實的感受,漢服文化在我的父輩乃至祖父輩都是斷層的,甚至我也是最近幾個月才注意到漢服文化。我們對於漢服的認識一直都只存在古裝劇中。漢服很美,確實很美,但是我想到的是我們穿上漢服怎麼工作,怎麼日常生活?這是每一個人要考慮的問題,其實復興漢服文化,我非常贊成。但是要理性復興,復興漢服文化不僅僅是穿著漢服出去走一遭,或者去參加漢服聚會,把酒吟詩,琴瑟合鳴。正是因為我這些,所以有些人很不理解這些行為,也會反對,因為現在的漢服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真的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有一些人會覺得這些行為是吃飽了撐著。甚至還有人會把這些行為看做是一種炫富,因為一套傳統的漢服並不便宜。我們要復興的是漢服文化,而不是漢服。文化是需要傳承下來,靠什麼傳承,難道就是靠著這些活動麼?當然不是,作為一個90後,我能做的是積極宣傳漢服文化,積極提倡理性復興漢服文化,就像現在我些的這些一樣。要是覺得我說的沒錯,可以點贊也可以轉發,傳播理性復興漢服文化!


贛縣海明


對於提不提倡穿漢服,我有自己的觀點。




漢服自黃帝以來,連續幾千年不衰,直到漢代才將漢族的服飾統稱為漢服。到了清兵入關,為了加強文化統治,禁止漢人進行漢服穿戴,這才造成漢服的穿戴歷史中斷。可以說,清朝將近三百年的統治歷史,對於漢服文化的傳承,是具有毀滅性打擊的。



到了二十世紀,清朝退出統治舞臺,民國時期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崇尚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在當時的文化背景和氛圍下,要想恢復前代人的漢服穿戴,可能性幾乎為零。可以說,民國時期是恢復傳統漢服文化的最佳風口,事實是社會發展並沒有選擇漢服復興。



再看現代社會,服裝設計千變萬化,趨勢是短小精悍,實用方便。而相對於傳統漢服的寬大和拖沓,漢服服飾真的沒有任何競爭的優勢,當下要提倡穿戴漢服,讓漢服走入尋常百姓家,個人認為,僅是理論上的可能而已。


富春葉語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喜不喜歡因人而異吧。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漢服是漢民族服飾的一種,對我而言,覺得它很漂亮。我和我的兩個女兒都很喜歡漢服…


雲兒226752086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哪個人提倡穿華服/漢服。但是之前有人強迫我們男人剃髮留辮,女人纏足裹腳的多得是。無論男女老少必須要穿滿服:旗袍、馬褂辮子裝/唐裝。一下子全國上下,到處都是辮子奴。滿清的包衣奴數不勝數,漢奸走狗層出不窮。整天向異族侵略者跪著喊爹叫娘,認賊作父的積極得很。


我是一個漢化失敗的人


誰說不推薦,這樣挺好



竊格瓦拉0553


您不要搞錯了。不是有些人不提倡穿漢服,是大多數人沒時間搭理這幫穿漢服的。極少數人吃飽沒事幹穿的花裡胡哨東遊西逛,標新立異譁眾取寵而已,穿成那樣能幹什麼,戳到田裡嚇唬鳥嗎。從胡服騎射那一天開始,漢服已經落後了。


赤線


影視劇裡的女明星的確穿得出仙氣的感覺,可是我怎麼看到大街上那些女生穿出了村姑的感覺呢?沒有氣質,沒有內涵的女生穿不出那種感覺,沒準還會貽笑大方,特別是女漢子,你叫她穿上看看好看不?而且穿漢服不能走太快,得慢慢的優雅的走,要不然古代的有錢人家的女子都要學禮儀,學走姿那些,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 ,再看看丫鬟和窮人家的女子穿上漢服,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麼身份。再說不是穿個漢服就顯得你都懂傳統文化,只是跟風而已。不過想,誰愛穿誰穿,我也管不著,穿的好看就欣賞一下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