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育部提出的“高考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察”?

絕世坑


高考考什麼?也許很多考生高考完都不會知道,迷離迷糊的就走入考場了。如果你要出征打仗,連敵人都不知道是誰?有多少勝算?如果你是足球主教練或者守門員,你是否要在足球賽準備過程中,反覆瞭解對方球員和主教練的戰術?你是否應該知道對方的點球手擅長往哪個角度踢球?這一切,誰做得好,誰的勝算就大!

一、高考考什麼?教育部已經給出了權威的指導!

2019年4月8日,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有這麼幾句話,對於即將參加2019年高考的學生來說,意義重大!

“2019年高考命題要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以立德樹人為鮮明導向,減少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察,推動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在教學和考試中的落地落實,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由此可見,2019年高考題,依然是以知識為依託,重點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那些死記硬背的學生,很難在這場考試中考好。

二、高考已經實現了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養立意”的轉變!

舉個例子,歷史這門學科,在很多人眼裡就是“背背就行”的“副科”,不僅家長是這麼認為的,即便是我們其他科的老師,也是這麼認為的,因為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20年前!

我上學的時候,歷史就是背誦,把教科書背好了,就可以得高分,所以,那個時候,我都是把歷史教材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後睡覺前不斷的聽,以強化記憶。

到我工作時,已經使用了新教材,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歷史就成了“不背不行,只背也不行”的學科,對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句話沒有錯,但是那些死記硬背的學生,依然也是考不好的。

近兩年,國家強調“立德樹人”,高考開始服務“高校選拔”,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對歷史教育的要求也更高了。因為,只要是學習文科的,他以後學習歷史學的可能,我們的歷史教學,就不能只教他歷史知識,而是要具備高校歷史系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知識、核心能力和關鍵素養!

三、一道高考題的背後,往往是知識、能力和素養的結合!

我們以2017年全國卷高考題的第1道選擇題為例:

這道看似普通的題目,實際上是知識、能力和素養的綜合考查!其中,關鍵知識是“分封制的作用”,這個在教材上有,但是教材上只介紹了其對政治和經濟以及後世的影響,沒有任何一本教材分析它對思想文化的影響。

也就是說這個答案,是學生根據“新材料、新情景”,自己得出的“新答案”,老師沒講過現成的答案,那些死記硬背的學生,這道題就會做錯。

四、教育部考試要求變化,對考生的啟示

知道了“高考考什麼”,這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知道“高考怎麼考?”“我們怎麼做?”

1、必須強化基礎知識!一定要正確認識教育部“減少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察”這句話的含義,它絕對不是說不考察基礎知識!高考考查的內容是“一體四翼”,其中“四翼”就是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統一!基礎的紮實,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少考死記硬背的知識,不代表不考基礎知識,而是要靈活綜合考查基礎知識!比如上述那個選擇題,如果答案中出現了“分封制形成了眾星捧月般的格局;擴大了統治疆域;加強了邊遠地區的開發”等答案,都是教材中直接出現的答案,這就是死記硬背的知識;但是這道題的答案,沒有這幾點,學生要想做對,不僅要掌握分封制這個概念,還要掌握郡縣制、宗法制、君主專制等概念,綜合起來才能選對。

2、如何強化基礎知識?

<strong>基礎知識,不是背背就行,一定要理解,怎麼理解,簡單概括就是“正確、系統、吃透”六字要旨!還是以歷史為例,其核心知識就是“歷史概念”,對於歷史概念,一定要知道它的內涵(是什麼)和外延(為什麼,怎麼樣),似是而非的瞭解肯定不行。

比如“南方談話”這個歷史概念,你光知道哪一年進行的肯定不行,要知道當時為什麼要進行“南方談話”?談了什麼內容?有何意義?按照這個標準,來檢驗自己的基礎知識掌握的到底好不好。

3、站在素養的高度,重新研究高考題!

去年最後一個月,我和學生有個約定,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梳理和思維導圖的繪製,老師從核心素養的高度,給學生準備5節課,分別從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的角度,把近幾年高考題重新解讀,效果很好,學生紛紛表示收穫很大。下圖是高考結束後,學生給我發的信息,歷史選擇題全對!

所以,4月份教育部給出的這個指導,這是最權威的指導,需要每一個考生認真對待,也對其他年級的考生有很大的借鑑。

高考再即,關注“贏在高三”,祝所有考生贏在高三、贏在高考、金榜題名!


贏在高三


百分百支持!學習如果僅僅靠記憶力好,學習的價值已經大打折扣……相反,學習更重要的是運用,通過運用然後再創造,這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之一……

我記得上中學時,我們班上總有極個別學生根本不學習,或者說不認真學習,只是上課時聽講了,每次考試都是第一第二!那個時候的我,百思不解……後來明白了,人家是記憶力強!

再後來,這些人考上了非常好的大學!再後來,這些人走上社會!這個時候,我發現,他們的優勢開始逐漸縮小……畢竟,這個社會不全是靠記憶力就能夠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的,那些應用能力、變通能力、創造能力強的人開始有所作為,而且不斷髮展!

所以,我是百分百支持這一高考改革方案的!





陳天哲


教育部提出的“高考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察”,是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體現高考命題以立德樹人為鮮明導向,推動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在教學和考試中的落地實施,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舉措,看點看教育非常贊同並全力支持。

看點看教育是一名高中教師,從事高中教學多年,見證了高考命題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養立意的發展過程。這次教育部明確了“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查”就是要求學校在育人方面要有新變化,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適應新時代新要求。

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察,絕不等於不需要死記硬背了。有許多應知應會的知識內容,還是必須要死記硬背的。這部分內容主要反應在語文、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大歷史事件、山川地形地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內容,這些都需要死記硬背。

教育部明確高考命題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察,2019年高考純粹死記硬背的知識填空題目一定會有所減少,命題將更重視考察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推理判斷能力、綜合分析概括能力。對於語文學科來說,雖然名句默寫題目屬於死記硬背型題目,但是默寫內容是建立在具體情境基礎上的默寫,不單純是填寫上句或下句式的死記硬背。因此,名句默寫還是需要強化,初高中64篇(初中50篇,高中14篇)必備篇目,還是需要篇篇過關,字字落實,句句理解。更何況死記硬背應知應會內容,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

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察,必然更加傾向於考察學生對於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特別需要將所學的各科知識點與社會發展方向、時政熱點結合起來,更加關注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更加關注新政策、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更加關注社會主流、健康向上的觀點,更加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註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察,必將對中學教學和考試選拔等產生深遠影響。學校、教師和學生必須順應這一舉措,改變觀念,改進措施,儘快適應。


看點看教育


“三味”十分支持教育部所提出的這項關於高考試題方面的改革!

國家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已多年,但應試教育確愈演愈烈;國家提出為學生“減負"已是三申五令,但“負"卻越減越重。學校要升學率,老師要分數;學生想少些學習任務多些休息時間,但老師和家長不答應……其根本原因在於高考制度的影響。

教育部這次提出"高考減少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察”,推動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在教學和考試中落地落實,為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又一次邁出了關鍵性一步。

“三味”是一位初中政治教師,所教政治科(《道德與法治》)在歷年的考試中對“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察也是較突出的科目之一。學生在學習中一個最大的難點就是:

知識點難背,背了容易忘;上課聽得懂,考試考不好。


“三味"拿個實例來“訴訴苦”:

上圖中這個問題是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八課中關於如何“與集體共成長”的教學內容。

課堂上講課時,我通過理論結合實際的方法,用創設情境、觀看視頻、講解等多種手段,感覺教學效果還不錯,學生基本能感悟和理解問題。

但為了讓學生應對單元檢測,我要求學生要將問答背下來。可是在我檢查時,發現能背下來的學生卻很少。他們說,好難背,背了過背又忘了!

確實,這個問題,學生理解起來並不難,但背記起來就不容易了。

從自己內心裡講,我也認為學生背這些意義真不大。但我也沒辦法,考試時,如果學生不背,就答不好。特別是老師評卷也會逐個要點地去對照,少一點,就會扣去相應的分。

但是,如果出題者換個方式來考察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辨析,學生考試起來會感覺容易得多,學習起來也會輕鬆得多!

總之,教育部提出"高考減少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察”的要求,必定會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智慧!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一、高考是風向標,高考是指揮棒。

高考是我們絕大部分中國人都得參加的一項活動,這也是改變我們很多人命運的事情。高考就是指揮棒,高考考什麼,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高考如果考察死記硬背的知識,那麼老師也只能這樣教,這樣的結果就是學生越來越累,需要記憶的內容越來越多,但是這樣的模式對學生後來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使得學生死氣沉沉。

二、高考內容的改革必將改變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察,必然更加傾向於考察學生對於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特別需要將所學的各科知識點與社會發展方向、時政熱點結合起來,更加關注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更加關注新政策、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更加關注社會主流、健康向上的觀點,更加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註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減少了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考查,推動學生管家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教學,這樣有助於落實立德樹人,推動育人方式的改革,必將改變老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更加會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的培養,不會再只關注學生有沒有背上;由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變。高考千萬條,能力第一條。


90後地理老師


很難改變

考試本身就是一個智力測試,智力自然就包含記憶部分, 常說的神童,很大一部分是記憶好的。

像文科的歷史、政治、地理,你說怎麼減少死記硬背?政治這種,一不小心就涉及政治 正確,你能隨便理解?絕對是固定的正確答案。歷史除了論述題外,其他的怎麼理解?而且,考試本身有標準答案,不可能不死記硬背。

國內的高中教育學習的內容本身就很難,但學生得理解力並沒有達到,只能是先記憶後理解,有些內容可能很多年以後才能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哲學物質和精神的關係,高中剛學怎麼都理解不了老師講的,只能背誦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反應物質。很久之後才理解這句話。

很多人不放心沒有標準答案的考試,如果隨意發揮,怎麼去判定他的分數標準?其實很難。就像每年的作文,有的人覺得優秀,有的人覺得很差,因為標準不統一。


大學專業深一度


不太敢回答,怕政治不正確。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考你西安事變的時間,那就是死記硬背,如果給你一些材料比如1935年的12.9運動,1936.10紅軍長征結束,請你分析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以及和平解決的意義,這就不是死記硬背的考試方式。


K12考試研究


很多人以為是福音,無知啊!你們以為考靈活運用你就有優勢嗎?哈哈,真的是無知者無畏。如果考靈活運用,你恐怕得死記硬背更多東西才能運用自如。教育部那是在洗刷你們,被賣了還幫著數錢,說的就是你們。


風雨無阻去賞花


老師都是死記硬背教出來的,死記硬背教學輕鬆。估計改革的不確定性在,教學老師和出題老師身上


笑傲江湖140603905


死記硬背、理科的都是客觀性,不是正確就是錯誤,其他主觀性的……你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