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一下《三國演義》,你會怎麼說?

古今譚


《三國演義》有“三絕”:

諸葛亮智絕,關羽義絕,曹操奸絕。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政治傾向是擁劉反曹,維護封建正統。所以作品在塑造的人物形象時,情感鮮明。

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關羽義薄雲天,雖敗走麥城而死,死後也有“關帝廟”;曹操即使是當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但因其與封建正統相悖,所以一直是“花臉奸臣”。




金風359


若要讓三國人物看到《三國演義》,第一個紅眼的應該是孫堅:各位朋友,斬華雄的那個人是我才對啊!別看書上寫得我敗給了華雄,其實我從小智勇雙全,小小的華雄,怎能是我江東猛虎的對手!

文質彬彬的魯肅一拱手:朋友們,我魯肅可不是膽小如鼠的人,單刀赴會,我的一番言語說得關羽同志啞口無言,您沒看到,面如重棗的關羽那次臉紅的頂上兩層重棗了。

孫權捋一捋頜下的紫髯,看了一眼諸葛亮:孔明先生,草船借箭的故事,連小學生都知道是您乾的,這個您應該澄清一下吧?

諸葛亮搖著羽扇:“這個不能怪我啊。小陳(陳壽)在《三國志》裡記載的清清楚楚,都怪小羅(伸手一指旁邊的羅貫中)太調皮了,連趙雲的“空營計”,都經過一番整理,安排給了我,我也不好意思反對,就這麼寫吧!”

羅貫中笑嘻嘻的看了一眼眾人:各位啊,我寫的是小說啊,文學嘛,都需要點虛構成分,你們看現在那些寫小說、寫劇本的,有幾個照搬歷史的,抗日戰爭在中國才過去幾天啊,你看被作家們寫得,跟武俠小說似的,簡直要趕上《西遊記》、《封神演義》了。”說著,又看了看旁邊一直墨不作聲的陳壽“陳老師寫得雖然是歷史,但在我的《三國演義》問世之前,有幾個人讀過《三國志》呢?經過我的一番藝術加工,各位足可留芳百世了。作為一個後生晚輩,我對得起各位了吧!”羅貫中說完,現場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杏林帥哥


東漢末,皇綱落,內侍篡,外戚悍,可憐屠戶掌乾坤,身死閹患敗漢家,四世本初好浮誇,外引豪強霸京畿,十八諸侯屯虎牢,迫走董卓焚洛陽,孟德經營得天助,世家黃巾紛踏來,趨走玄德滅奉先,官渡一戰勝袁紹,彈指之間四五載,獨得華下四五州;看似天下事已定,無奈天公不忍曹,中山王后玄德起,屢敗屢戰苦心詣,六投諸候為門客,只為重振漢家威,三顧茅廬起臥龍,東接孫吳戰赤壁,三江寮兵火勢猛,自此曹氏失天機,南爭北戰出西川,三分天下得荊益;只恨漢氏氣數盡,白衣渡江武帝薨,火燒連營七百里,昭烈託孤白帝城,臥龍昇天平南蠻,七出岐山尺寸功,子夜星墜五丈原,幻麟獨支蜀漢危,怎奈左右無所用,蒼頭老卒為先鋒,九伐中原空耗國,鏡花水月一場空;司馬狼顧奪曹權,士載險渡陰平關,無能阿斗縛白綾,二士爭功皆故亡,樂不思蜀獨安樂,自此三分變二雄;孫氏江東本客將,王權指掌依豪族,四任都督不得以,大帝逼死柱南天,權因朝中多內亂,東吳盡失天下機,待得蜀漢滅亡時,孫皓自棄五世姻,焚斷鐵索開江境,三國盡歸司馬家。


咬丨人


好吧!用一句話“總結”一部名著,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不過我一向以皮厚著稱,所以這個問題有我湊熱鬧的“餘地”。

一句話:打天下從來都是男人的事,毀天下從來都是女人的鍋。



《三國演義》中,除了幾個“禍水”,基本上沒女人什麼事兒。但是,它到底還是比《水滸》更加“人性化”一點,至少把貂蟬說得像個有用的女人……

這麼說有點無知,但我知道很多人表示贊同。男人的禍,女人的鍋,這是歷史規律,更是歷史常識。但願女權主義者不要太過激動就好!


王父斤


真品三國,不看演義。我才疏學淺,道不出“精髓”,但熟讀《三國志》,卻能羅列“因素”。

話說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最後“過濾”出“三強”:

曹操擁有“天時”——曹操世代為漢官,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謂“天時”。

孫權擁有“地利”——孫權獨居江東,有險可據,是謂“地利”。

劉備擁有“人和”——本來劉備就具有皇家血統,人們視之為“正統”。又有“桃園三結義”的鐵桿兄弟輔佐;再加上逃亡途中不願放棄10萬老百姓。此謂“人和”。

這樣誰也滅不了誰。就各自稱霸一方,“三足鼎立”吧!

“後三國時期”———

蜀國劉禪樂不思蜀,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吳國後人也沒有出現傑出的人才;唯有魏國老將司馬懿奮戰到七十多歲。

文章最後要為司馬懿”鳴屈”:世人皆曰“天下統歸司馬懿”。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司馬懿只是通過政變架空了皇權,但並未稱帝。所以司馬懿只是“奪權”,但並不是“篡位”。

最後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了晉朝。

好了,我的故事就講完了。其它一切的一切,都在其中。

謝謝大家!講得不好,請大家原諒!



衡陽泉湖人


要用一句話概括《三國演義》,我選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從十常侍惑亂宮廷,導致漢天下日漸衰微開始,經歷董卓弄權,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三英戰呂布,王允巧施美人計,滅董卓,曹操勢起,官渡之戰滅袁紹,青梅煮酒論英雄,豪爽萬分,劉備助操下邳擒呂布,投荊州,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初用兵火燒夏侯惇,曹操滅袁術勢大討荊州,蔡瑁張允賣主求榮率眾降曹操,長坂坡成就常山趙子龍,逃江夏孔明孤身赴江東,辯群雄孫劉初合作,借東風助周郎赤壁火燒曹營,武聖關羽華容道義放曹操,三國鼎立由此成。

歲月催人老,名將馬革裹屍還!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俘獲遇害後,三國演義變了,讓讀者感覺羅貫中急於結束,名將分分戰死沙場,甚至死於無名小卒之手,謀略也不再精彩,只看見孔明乏味的與司馬懿鬥來鬥去,七出岐山無功而返,孔明的無力迴天,離世,尤其是曹魏陣營又重演了漢獻帝的悲劇使人唏噓不已,曹魏被司馬氏輕鬆篡奪,當年眾多擁護曹操的功勳謀士,將軍及其後代都倒向司馬家族。曹操,劉備,孫權為了各自的理想奮鬥終身,到頭來還是逃脫不了命運安排,充分說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人生哲理。



家常理短708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說實話,三國演義講的就是從東漢末年,大一統的漢朝因為黃巾起義和外戚宦官的攪亂下而四分五裂,然後各路豪傑分分揭竿而起,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報復,在中原大地上展開了一場群雄逐鹿的史歌。

 

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多的難以計數,起初的張角,而後的董卓,加上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劉璋、馬騰等等,群雄紛爭,眾人你方唱罷我登場,有時候看起來感覺讓人目不暇接,其實他們只不過是在為後來的天下三分做鋪墊。

 

不管是說到雄才偉略的魏武帝曹操,還是寬厚仁慈的昭烈帝劉備,還有深謀遠慮的東吳大帝孫權。他們都不過是為了實現一個宏大的目標而奮鬥,那就是讓已經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再一次的實現統一,完成自己心中那份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三國建立之後,期間又經歷了幾十年的鼎足而戰,諸葛亮的北伐最後沒能成功,一直都是後人時常感到扼腕痛惜的一件事情,三個國家都暫時沒能吞掉對方。只是在時間的消磨下,曹氏的魏國國力日盛,蜀漢和東吳變得越來越弱,為以後的一統埋下伏筆。

 

只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曹氏苦心經營的大魏最後卻被司馬氏奪了江山,歷史總是喜歡給人開玩笑,最後的天下一統也在司馬炎的手中得到了徹底實現,從而印證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其實從後面的十六國到隋唐一統,再到後來的五代十國,然後就是大宋的統一,同樣驗證了這一句話,只能說當你仔細閱讀歷史的時候,歷史有時候真的非常有趣。

 





蔣士龍528


妙筆生花,寫盡群雄並起,諸侯割據,天下三分。

英雄演義,秉有尊劉抑曹,七分實來,三分虛之。


歷史飛揚


打打殺殺,殺殺打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樂呵e下666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