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每年的三四月份就是上市公司的“年報季”。對於一般上市公司而言,發完年報就意味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但對於某些上市公司而言,發年報卻是“麻煩”的開始。因為監管機構的問詢函總會“接踵而來”。

珠海的一家上市公司賢豐控股(002141)日前就接到了深交所對其2018年年報的問詢。對於賢豐控股而言,這也許是一份“接不住的問詢函”,截至目前,賢豐控股已經申請延期對問詢函進行回覆。

對於賢豐控股,外界對它最深刻印象應該是去年。去年6月27日,賢豐控股發佈了一則公司副總經理、董秘張志剛不幸去世的公告,隨後有媒體曝出,張志剛是跳樓自殺身亡。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接著,網上又傳出了疑似張志剛妻子劉芳的親筆信。就是這封信,將賢豐控股推上了輿論浪尖,備受關注。網傳親筆信顯示,張志剛在生前受了不少委屈,提到丈夫的工作壓力,也暗示了上市公司提心吊膽的資本操作。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距離前董秘逝世不到一年,賢豐控股如今又遇到了“心煩事”。近日,深交所對公司的2018年報發出了15連問,對年報的財務問題進行刨根問底。花朵財經(F-Finance)梳理發現,問詢函的背後,實際上賢豐控股自2015年至今,已經連續4年扣非後淨利潤為負,每年都依靠政府補助以及投資收益來實現淨利潤為正。而且新股東進入之後,上市公司還定增募集了10個億的資金,不過直至2018年,公司新股東規劃的多元化,也效果甚微。

更甚者,花朵財經還獨家瞭解到,2017年6月,賢豐控股的全資子公司珠海蓉勝超微線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珠海蓉勝)還發生過一起事故,造成1人死亡。但是上市公司賢豐控股對此從來沒有主動披露。

1.

依靠政府“活著”


賢豐控股,前身其實是蓉勝超微,是一家家電上游材料企業,主要生產和銷售各種電器漆包線等。公開資料顯示,蓉勝超微始建於1985年,2007年就實現了上市。在廣東珠海市金灣區,蓉勝超微也一直是當地比較知名的企業。

不過,上市之後,蓉勝超微的業績就開始連年下滑。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它,畢竟漆包線這種技術門檻不高的傳統產業,市場肯定相對分散,市場競爭也會非常充分。在這樣的背景下,死守本業是沒有用的,只能跨界找增長點。

蓉勝超微算是同行裡較晚轉型的一個。它所謂的“轉型”其實就是,2014年5月,蓉勝超微當時的前兩大股東珠海市科見投資有限公司、億濤國際有限公司(香港)(以下簡稱 億濤國際)以3.23億元對價將所持公司25%股權轉讓給了廣東賢豐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賢豐礦業),主動交出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花朵財經梳理發現,自從新股東進入公司之後,2015年至今,賢豐控股的扣非後淨利潤就一直是負數。2015年至2018年,賢豐控股分別實現淨利潤為688.46萬元、843.42萬元、915.72萬元、704.02萬元,但是分別實現扣非後淨利潤為-786.64萬元、-1186.22萬元、-792.08萬元以及-676.08萬元。

直到2018年,公司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僅為0.54%,也是低得不行不行的了。進一步梳理後,花朵財經發現,多來以來,撐起賢豐控股在A股活下來的不是公司的管理層,也不是公司上千的員工,而是,政府!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2018年賢豐控股的年報顯示,2018年收到的政府補助為1566.95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212.25萬元,佔到當期非經營性損益的絕大部分,挽救了主業虧損的業績;2017年,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為1708.8萬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為1262.66萬元,政府補助為637.78萬元;2016年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是2029.64萬元,其中政府補助為541.71萬元;2015年是1475.10萬元,其中政府補助為736.81萬元。甚至追溯到2014年,公司當期非經常損益金額是250.58萬元,佔比最多的也是政府補助。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賢豐控股2018年年報截圖


花朵財經注意到,從單個年份來看,2015年至2017年,賢豐控股每年收到的政府補助在500萬元至700萬元的水平,但是到了2018年,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基本上是2017年的2倍。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賢豐控股2018年年報截圖


花朵財經分析發現,在2018年公司收到的“非遞延性補助”的政府補助項目中,有不少是根據2016年、2017年的相關政府部門文件獲得的補貼。比如《金灣區鼓勵總部經濟發展的實施辦法》,其實是珠海市金灣區政府2016年10月份就已經出臺的扶持政策,賢豐控股卻是2018年收到這筆補助。

對於賢豐控股對政府補貼的入賬會計政策等,及是否存在通過政府補助提前或者延期計入來調節利潤的行為等問題,花朵財經也嘗試致電公司求證,但是公司董秘辦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隨後,花朵財經也將諮詢函發送到公司公開郵箱,然而截至發稿也未能收到來自公司的回覆。

值得注意的還有,賢豐控股的政府補助中存在不少遞延收益的項目。各種大大小小補貼“琳琅滿目”,想必賢豐控股應該每年都花了不少人力在專注申請政府補貼吧。

賢豐集團“入主”這麼多年,貌似也做了一些事情,一開始說要做金融業務,後來又說要新能源。2014年,賢豐集團進入公司的同時,當時的蓉勝超微還啟動定增募資方案,擬向賢豐礦業全資子公司東莞市賢誠礦業有限公司(後更名為 廣東賢豐礦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 賢豐投資)等多方募集資金12.62億元,後經調整,最終募集了10.12億元,這部分資金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並沒有一毛錢用於主業的發展。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賢豐控股公告截圖


如今看來,賢豐控股的金融及新能源這兩個新業務開展也的確非常緩慢。截至2018年,公司的新能源業務的收入僅3442.32萬元,僅佔公司總營收的3.43%;公司主要的收入仍然是來自“夕陽產業”——漆包線。2018年公司漆包線的收入佔比是96.5%。至於公司所謂的金融業務,除了2017年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人參與投資廣州豐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產業併購基金——橫琴豐盈信德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之外,並沒見其他什麼金融業務的影子。

事實上,上市公司主業發展不好,跟大股東也有不少的關係。花朵財經瞭解到,賢豐集團目前資金非常緊張,連自己都顧不好了,哪來的心思和資金大力發展上市公司的業務呢?

而且,自從賢豐集團入主之後,2015年到現在,賢豐控股每年的年報都要被監管機構問詢一番,可謂是,每年遭問詢,從未被信任。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2.

全資子公司曾經發生事故,致人死亡


花朵財經發現,僅2018、2019年兩年,公司就曾因未及時披露相關公告、進口貨物偷稅漏稅等被下發監管函,或者被海關處罰。此外,漆包線生產工廠也是屬於高汙染工廠,蓉勝超微之前還曾因為汙染排放被罰款。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花朵財經在查閱資料過程中發現,賢豐控股在珠海的全資子公司珠海蓉勝曾經在2017年6月發生過事故。珠海市金灣區政府官網顯示,2017年6月30日金灣區政府辦公室曾經發布了一則《關於成立珠海蓉勝超微線材有限公司“6·28”事故調查組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顯示,2017年6月28日晚上8點45分左右,珠海蓉勝發生一起事故,死亡1人。為了儘快查清事故原因,根據相關規定,金灣區政府決定成為事故調查組,調查組成員有來自金灣區安監局、人社局、區檢察院、金灣供電局等相關部門的人員。金灣區政府稱,調查組成立之日開始有關事故的調查工作,提交事故調查報告後自動解散。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隨後,花朵財經發現,2017年8月,珠海金灣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對外通報了這則死亡事故的信息,稱是珠海蓉勝一名電工謝某不慎觸電死亡,調查認定是謝某交班過程中,個人私自進入工作區域活動造成的非生產安全事故。死者家屬已經與珠海蓉勝協商賠償事宜。

然而賢豐控股方面,對於這個事故從來沒有主動發佈過任何公告向投資者披露。4月24日,花朵財經也就此向賢豐控股的董秘辦發去諮詢郵件,但是截至發稿,未能收到公司的回覆。

值得注意的還有,賢豐控股去年實現淨利潤僅為704.02萬元,同比下滑23.21%,但是公司的董、監、高的薪酬就達625.83萬元,其中董事長陳文才2018年的稅前年薪為127.6萬元,董事、總經理盧敏稅前報酬為107.1萬元。

賢豐控股:靠政府補貼“吊命”,子公司曾發生員工死亡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