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豆瓣評分9.5的劇集,讓我們看清與惡之間的距離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陳世驤

總集數10集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最終在豆瓣9.5的高分下落下了帷幕。這部由中國臺灣公視與HBO聯合推出的劇集,根據臺灣真實的惡性社會事件改編,講述了男子李曉明在戲院隨意開槍射擊,造成9死21傷後,對涉事不同家庭的影響和動盪,以及引發的後續風波。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編劇的野心非常宏大,通過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囊括並探討了諸多具有普遍社會意義的議題。比如應該如何療愈被害人家屬的喪親之痛,如何重新建立起對生活的希望?比如殺人兇手的家屬是否應該接受道德和輿論上的“連坐”,他們可以撇清關係自在生活嗎?再比如是否廢除死刑,贊成廢死者認為死刑不能減少罪惡的產生,但對於受害者家屬和社會民情來說,這是否構成了二次傷害?

這些在當下國產劇中難得一見的元素,通過一個線索被編劇呂蒔媛圓融地引出,在增加了作品現實意義,引發了人們廣泛討論的同時,最終落腳到了一個人性議題上:惡究竟是什麼?我們與惡到底有多遠?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在筆者看來,從劇作設計的角度上,《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優異之處不僅僅切入視角的獨特,還有人物刻畫層次感的把控上,隨著劇情的深入,我們會發現不論是受害者、加害者,還是律師,實際上這三個“標籤”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無法被“標籤”全部覆蓋,而在劇集之初,他們之所以會面臨著各自不同的人生困境,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為受這一社會標籤所累。

在製作層面,《我們與惡的距離》又藉由實景搭建的逼真場地以及專業的職場戲設計,讓劇集的現實意義更加凸顯出來。新聞直播間的緊張氣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以及不同行業間不可避免的誤解與偏見。思維定式和刻板印象往往就產生於日常交往之間,執著的扶法律師是因為收入高?幼兒園內闖入的男人是個殺人犯?

人是一種太複雜的動物,生老病死,哪件事能簡單地用一眼看清呢?

受害者家庭——“恢復”or“報復”

宋喬安(賈靜雯 飾)和劉昭國(溫升豪 飾)是一對夫妻,在兩年前的李曉明案中,他們的兒子天彥被殺害。宋喬安是一家電視臺的新聞總裁,兒子被害後,她性情大變,在職場上成為公認的“女魔頭”,回家依靠酒精來麻醉自己,這使她與女兒疏於溝通,與劉昭國的婚姻也陷入了危機。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宋喬安拒絕走出兒子被害和“害死”兒子的事實,也不允許其他人走出。

丈夫無法忍受無休無止的爭吵,精神出軌,從家中搬出;冷冰冰的家庭讓女兒渴望從別處尋求溫暖,在給宋喬安的母親節賀卡上,女兒說:“我知道你不愛我,如果哥哥還在,你應該會比較開心吧”;李大芝想要重新開始生活,卻在與家人去殯儀館見哥哥最後一面時,被宋喬安的團隊偷拍曝光,最終憤而辭職。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就像李大芝在與宋喬安爭吵時所說,“你們在無形之中也殺了人”。

宋喬安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作為一個受害者,如果無法做到恢復與原諒,那能否讓傷害到此停止呢?

加害者家庭——“彌合”or“揹負”

李大芝(陳妤 飾)是殺人兇手李曉明的妹妹。在哥哥犯案後,李曉文從大學退學,在家虛度了兩年;他們家開的麵店倒閉;父親整日喝得伶仃大醉。母親不忍看到李曉文也變成廢人,“家裡人要死,死三個人就好了,不能連你也葬在這裡”,幫她改名李大芝,並與李大芝斷絕聯繫。從此她成了一個揹負著巨大秘密的孤家寡人,失去了所有親人,活得小心翼翼,又恰巧成為宋喬安的手下。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對加害者家庭的描述上,以李大芝的成長展開,然而作為與案件加害人關係最親近的人,李大芝的父母顯然是更值得探討的對象。

母親在劇中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然而作為養出來一個殺人犯兒子的家庭,李曉明的父母是脫不開責任的。如果能夠在家庭教育上多給一些幫助,多給他一些陪伴,多聽聽他的想法,或許一個心靈扭曲的孩子是可以恢復健康的。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歸根結底,不論是從法律上還是從道德上,李曉明的家人都並非罪人,他們揹負著世人唾罵和仇恨,活在社會中卻不得安寧,雖然他們並非想要推脫責任,並照顧殘疾的受害者,在記者鏡頭向大眾跪下謝罪。但毫無疑問的是,無論做什麼,他們也無法洗清兒子身上揹負的罪。難道他們本該永遠恥辱下去嗎?

律師家庭——“理想”or“家庭”

全社會都希望儘快處死李曉明,除了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吳慷仁 飾)。在公眾的認知裡,為殺人犯做辯護的要麼為名利要麼不是好人,劇集一開始就是以王赦出場被潑糞展開的。實際上,王赦不為名,不為利,他的目的只是為了知道李曉明的犯罪動機,為什麼整個社會沒有接住他?我們要如何改善、預防,以杜絕類似悲劇的再次發生?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不出所料,王赦的做法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包括他的家人。

王赦的妻子丁美媚並非世俗之人,她理解丈夫的理想,甚至在生活中她也永遠是一切以丈夫為主,然而女兒的突遭危險和新生兒的意外死亡,讓美媚感到了害怕,她以離婚威脅,不想再過擔驚受怕的日子。

然而王赦沒有答應。他自有他的理由:與殺人案犯相似的家庭背景,並不幸福的童年和差點參與幫派火併的危險經歷。這些都讓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職業規劃和理想。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但他幫得了社會查明真相,鏟奸除惡,他能護得了自己的家庭嗎?就像王赦岳父說的那樣:“你為了理想抱負讓老婆每天害怕,你覺得這應該嗎?”

對王赦的理解有一些爭議,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太過理想主義的“聖母”,但這部劇同時並沒有避諱王赦在家庭問題上的尷尬,一個對社會有大愛的人,註定在家庭裡總是虧欠。

《我們與惡的距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思考的角度:受害人成了加害人,被罪犯奪走兒子的母親也可能親手“毀了”女兒……

这部豆瓣评分9.5的剧集,让我们看清与恶之间的距离

善良與罪惡,關愛與暴力,一線之隔,而標籤的片面性也在複雜的人性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拍這個故事的初衷,是想撕掉標籤。我們沒有定義誰是惡,誰是善,想認同誰,由觀眾自己決定。”該劇的主創在接受採訪時說。

我們與惡的距離,實際上也是我們能夠真正瞭解自己的距離,瞭解這個世界的距離。溝通、體諒、理解和客觀,願這部劇能讓我們在每天面對無數微博熱搜和社會案件時,多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