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否值得期待

一排排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形成的“海洋”,為人類提供了充沛的清潔電力能源。

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否值得期待

“靠光伏電板發電賣錢,3個月我就收益了900多元。” 日前,新疆且末縣巴什克其克村64戶農牧民收到了光伏扶貧收益“大禮包”,拿到錢的穆薩·外力激動地說。

據瞭解,該村安裝的是戶用型分佈式光伏發電站,也是全疆實施的首個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電池板的使用壽命為25年,採用企業和農戶雙贏的模式運作,零首付銷售合同的期限為15年,由公司和農戶簽訂買賣合同,農戶不支付1分錢,期間光伏設備出現任何問題均由投資企業方承擔維修,此項目農戶可連續收益25年。

作為一種綠色、無汙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太陽能光伏的資源優勢十分突出。我國的光伏發電相較於水電、風電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光伏產業也是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業內人士指出,光伏行業宏觀層面的利好是長期可持續的,隨著產業在規模、產品技術升級等方面進一步規範發展,光伏產業較高質量發展值得期待。

產業發展的優勢

行走在新疆的大漠戈壁上,時不時就有大片大片藍色“海洋”躍入眼簾,一排排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形成的“海洋”,為人類提供了充沛的清潔電力能源。

我國的西部地區面積廣闊,地勢平坦,而且日照充裕,光能資源上的優勢,讓光伏產業在這裡得到很好的發展。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佈較為均勻。目前,青海、甘肅、新疆等地區鋪設的太陽能發電板蔚為壯觀,彷彿“藍色的海洋”。

2010年以來,新疆著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目前,新疆在建及已經投用的光伏項目中,光伏發電的利用率正在不斷提高,應用也日益廣泛。在全國日照時數最充裕的哈密市石城子,有著20多家企業的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項目35個,裝機容量80萬千瓦,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漸顯。

歷經多年發展,我國光伏產業正在進一步規範發展。2018年光伏產業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全國光伏發電量17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全國光伏發電棄光電量54.9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8.0億千瓦時;棄光率3%,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實現棄光電量和棄光率“雙降”。

受全球光伏市場繼續增長以及海外基地產能逐步釋放的拉動,去年國內光伏產品出口量繼續增長。2018年光伏產品出口總額161.1億美元,同比增長10.9%;硅片、電池片受價格跌幅影響,出口價減量增;組件出口額和出口量雙升;各環節出口量均超過2017年,其中組件出口量增長30%至41GW。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總體已具備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設備製造、系統應用全球領先。許多光伏生產企業形成了完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併成為中國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賽維太陽能科技集團總裁兼CEO甘勝泉認為,中國光伏產業未來的發展潛力仍然巨大,預計未來每年新增裝機仍然可以保持在40至70GW。工商業屋頂、光伏扶貧、“光伏+”等分佈式方興未艾,光伏市場應用將呈現寬領域、多樣化的趨勢,適應各種需求的光伏產品將不斷問世,光伏產業發展正在走向全球化、智能化、金融化。

行業洗牌將繼續

沒有陽光的時候不發電,發電的穩定性不夠。而且太陽能光伏板基本放在戈壁沙漠中,輸入到主網的線路過長。”新疆一家光伏發電企業的負責人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據瞭解,光伏發電雖然有著很大的優勢,但劣勢和缺陷也非常明顯,特別在儲能技術還沒有突破的今天,太陽能光伏這類新能源也被稱為劣質能源。與主電網沒有協調統一,發出來的電由於沒有配備穩定的火電,有相當部分到不了大電網上,棄用現象日益凸顯。

2018年是我國光伏行業技術創新最活躍的一年,在多晶硅、電池片、組件環節等領域不斷有新的技術產生。光伏市場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變化,我國多晶硅產能進一步向西部地區轉移,新疆、內蒙古、青海等中西部地區多晶硅產量在總產量的佔比,由2017年的41.4%提升至2018年的50%以上。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相關人士曾指出,2018年國內光伏產業在產能階段性、結構性供需失衡、產品結構單一、企業差異性不大、標準檢測認證體系滯後等方面亟須調整。

光伏產業和企業發展正面臨多方面挑戰。在國內,面臨結構調整、產業格局重塑、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等強大壓力,企業決策稍有不慎,就有被淘汰出局的風險;在國外,貿易環境越趨複雜,部分國家或地區光伏製造業加快規模化發展,也給產業帶來一定競爭壓力。

業界認為,2019年,行業洗牌還將繼續。光伏企業正扎堆IPO或借殼上市,一旦成功,募集資金將推動產能的持續擴張和行業整合。當前的光伏產能存在著成長中的、階段性的過剩傾向,在複雜的內外部形勢下,穩增長和維穩壓力較大。

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瞭解,這幾年來,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家的補貼政策。業內人士認為,光伏行業的良性發展,不僅僅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更需要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升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從而實現理性、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江蘇蘇美達集團總經理蔡濟波認為,除了加快對新技術的研發以外。在消納端,還需要加強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遠離城市地區的電站電力輸出問題。另一方面,提升系統的清潔能源消納能力和調節能力,根據不同清潔能源的發電特性,加強多種清潔能源間的互補;消費者方面,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提高清潔能源的普及率。

光伏政策正引導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追求質量、效率。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要解決市場需求與補貼拖欠不協調,穩增長與行業整合之間的不協調,晶體硅絕對優勢與新技術蓬勃發展之間的不協調等矛盾。

對於光伏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目前國家正不斷地提出新的解決方案。近期,2019光伏政策徵求意見發佈,其中的補貼競價,從一定程度上在鼓勵企業提升技術,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在促使地方加速降低非技術成本以提高本地企業的競爭力。

從企業角度來說,要持續創新產品、創新應用、創新系統、創新方案、創新模式、創新標準,不斷補齊新能源還存在的不足與短板,消除電網側、需求側對新能源的各種顧慮、質疑。(工人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