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司 今([email protected]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爱因斯坦在他的相对论中指出,运动物体有动质量和静质量之分,并给出动质量描述公式:m=m0/√(1-v2/c2);由此可以推出,当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时,它的动质量就变得越大,这一论断似乎被“加速器中带电粒子运动周期会随其速度增大而增大”所证明,即当粒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时,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的洛伦兹运动周期会就会明显变长。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按洛伦兹运动理论推理,带电粒子在加速器中的运动周期为T=2πm/qB,即带电粒子的洛伦兹运动周期与其运动速度无关,周期是一个常量;然而,根据布歇尔实验,带电粒子随被加速速度增大而其质核比m/q会增大,从而使粒子在加速器中的运动周期T增大,关于这一现象,用洛伦兹理论无法解释;因为,我们得出的洛伦兹运动周期T=2πm/qB中是将m、q、B均看作是常量来对待的。因此,这就无法解释“加速器中粒子运动周期会随速度增大而增大”的物理原因。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在m/q增大现象中,如果将带电粒子所带电荷q看做不变,则m只能是变量且会增大,这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动质量思想;按爱因斯坦动质量m=m0/√(1-v2/c2)公式推理,因粒子m随其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才使其洛伦兹运动周期T变长,这种解释似乎很合理,但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可以发现:当v/c→1时,则有m→∞,即P=mv→∞、E=mv2→∞,这就完全违背了粒子运动动能、动量守恒原理。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如果用爱因斯坦动质量公式m=m0/√(1-v2/c2)代入T=2πm/qB,可以得出T=2πm0/qB√(1-v2/c2),

因q、m0、B均被看作是常量,故当ve增大时,T也将增大;但这种推理让我们忽略了对结果是否合理的分析:

(1)、当v→c时,T →∞,说明粒子在加速器中要么运动速度变得无穷慢,要么其作洛伦兹运动的圆半径趋于无穷大,这就是直线运动;但这二个“推理”都与加速器实验事实不符;

(2)、当v→0时,则T →T=2πm0/qB,这也不符合加速器实验事实,因带电粒子都没有运动速度了,哪里还会有T →T=2πm0

/qB这一结果存在呢?

可见,爱因斯坦动质量公式与加速器实验的定量分析结论并不相符。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最给力验证是布歇尔实验[8],对此实验,他认为,电子运动速度增大,电子的总质量就会变大,其依据是电子的荷质比η=e/m会随着电子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变小。

这是他把电子电量看作是常量、电子质量看作是变量得出的结论。

如果我们把电子质量看作是常量,电子电量会随电子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变小,则我们同样也能解释“电子荷质比随着电子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变小”这一实验结果。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对此,我们用数学分析就是: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我们知道,质量、电量、磁量等都是在牛顿力概念下定义出来的量,对它们的定义都应包括二个方面含义:

(1)、表示物体或“荷”组成的基本粒子量多少,对不同“荷”概念就要为它制定一个用于度量的基本量单位,这就是“荷”组成的基本粒子概念,如电子,质量是me=9.1×10^-31kg、电量是e=1.602×10^-19C、磁量(用磁矩表示)是μeB=9.274×10^-24J/T等,用它们就可以去度量一个物体的质量、电荷量、磁荷量中所含的电子个数多少。

(2)、表示外力对物体或“荷”改变难易程度的度量,即它们所具有的惯性大小的度量。据此可按“荷量”惯性定义内涵不同,分为质量惯性、电量惯性、磁量惯性等。

从上面荷定义的共同含义中可以看出,质量、磁量、电量都是与力有关的量,荷载体是由基本荷粒子组成,说明它们都有量子性。

但在同一个公式中,如果出现二个以上的荷,则只可能将它们都定义为常量或其中一个定义为常量,不可能将它们都定义为变量,因为二个量之间的转换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基”存在,至于选哪一种荷为“比较基”,不能根据我们的主观需要而定,而应根据物质运动变化中基本组成粒子量化的难易、精确度而定。

例如,爱因斯坦是将电子电量定为“比较基”,才会有动质量存在,但我们别忘记了: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正电子运动的电力线区域分布变化

现代物理学实验已证明,电子在不同运动速度下其电量电场、磁量磁场的分布空间强度是有方位变化的[10],但我们并没有看到运动电子质量场分布会有变化的情况出现。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同时,我们在研究电子在回旋加速器中的运动变化问题时,不应忘记,电子除了有质量、电量属性外,还有自旋磁矩属性;而且,我们认为,电子的自旋磁矩属性才是最根本的,也才是真正能够从物理机制上解决“电子荷质比随着电子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变小“、”回旋运动周期增大“等问题。

爱因斯坦的动质量公式真的被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验证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